分享

[文论!]——第十五天

 水墨清欢555 2016-06-06

第三章  唐宋金元文学理论

 

基 本 知 识

11.皎然认为意境的本质及审美特征是什么?

1)意境的本质:皎然认为意境不是单一的结构体,而是诗人内在情思与外界物象两个因素组成的。他在两个因素中更强调情思的作用,认为情思是铸成诗境的主导力量。皎然所谓情思是指植根于由诗人气质、经历、教养、理想等而形成的艺术个性中的情感。并要求诗人把感情的社会性与诗歌的思想性统一起来,使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情调和趣味更高、更典型、更理想。

2)意境的审美特征:其一,意境是贯注主观众象所构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图景、气氛、情调和韵味,是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化境,是意象与意象相互作用而产生新质的艺术空间;其二,读者在鉴赏时,只有透过景、风、色和语言文字等物质性的材料,才能领悟把握其内在心灵的东西,从而引发出丰富的想象和情味来。

3)皎然简要而深刻地说明了诗歌艺术的审美特质,对后来司空图、严羽的有关理论产生了影响。


12、皎然的“自然”观

1)自然是皎然标举的诗歌审美标准。

2)他要求以诗人情兴为出发点,随着情兴的自然抒发造语取势,反对用事或使用典故,反对矫揉造作的文风。

3)从自然出发,皎然特别提倡萦回盘礴、千变万态的体势。

4)皎然提倡的自然,并非是自然主义的那种对客观的模拟照搬,而是出于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经过诗人千锤百炼后获得的一种艺术化的自然。

5)他重视自然,但也非常重视艺术构思的作用,强调把“苦思”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


13、皎然的“复变”观

1)复指复古,变指通变。复变,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皎然反对把诗歌纳入复古主义的道路,反对偷语偷意,主张巧于借鉴,合理偷势。

3)皎然主张自立创新,复古而能通于变,体现了文学发展的辩证规律。


14、韩愈的文论思想包含哪几方面?

1)文以明道

2)不平则鸣

3)气盛言宜

4)含英咀华,闳中肆外

5)务去陈言,文从字顺


15、术语解释:文以明道

1)“文以明道”是韩愈提出的古文运动的主要理论,最早是在《争臣论》一文中提出的。

2)文以明道理论的主要含义是:学习古文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古道。文是手段,是形式;道是目的,是内容。韩愈所谓道是以孔孟为正统的儒家思想体系,带有明显的伦理色彩。

3)韩愈虽本于道,但并不轻视文,他主张“用文尚能”,把重道与尚文结合起来,并对散文的艺术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讨。

4)韩愈的文以明道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恢复儒家的正统地位,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具有一定的现实内容。

5)韩愈这一理论有力地冲击了骈体文,他要求恢复和发扬三代、秦汉文章重视思想性和社会性的优良传统,用自由流畅的文学语言和单句散行的新型文体去代替骈体文,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完成了文体和语言的革新。

6)这一理论也有局限性,它过分强调了文学的政治性,而忽略了它的现实性,忽略了文学反映现实的功能。


16、术语解释:不平则鸣

1)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这一理论。

2)韩愈列举了从上古到唐代的一大批作家,指出每个时代的优秀作家,其文学作品都是那种郁于中而泄于外的不平之气的表现,也只有那些反映现实、抒发自身愤懑情感的作品才能感动人心。

3)韩愈特别重视文学反映现实的功能,其不平则鸣理论就深刻地揭示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论述了时代、社会环境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对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

4)韩愈的这一理论继承了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思想,并影响到后来欧阳修“穷而后工”理论的形成。


17、术语解释:气盛言宜

1)这一理论是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的。韩愈认为,作家的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那末写文章无论言长言短、声高声低都能左右逢源。

2)韩愈所说的“气”,首先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其次指行文的气势,与散文创作的布局排比及语言艺术密切相关。

3)这一理论是对孟子“养气”理论和曹丕“文以气为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揭示了作家本身的修养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如何培养文气?要求作家从世界观的高度去严格锻炼,具有坚定的创作信念,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


18、术语解释:含英咀华,闳中肆外

1)此术语出自韩愈《进学解》。指写作古文的途径和学习前人遗产的基本态度。

2)韩愈把写作古文的途径归结为广泛学习和采纳文人文章的精华,“含英咀华,闳中肆外”是作者强调的学习古代遗产的基本态度。

3)韩愈提出的学习范围除了儒家经典外,也涉及道家及其他各家的文章;不仅从诗歌中吸取养料,也同时借鉴学习辞赋中的精华,总之是古代一切有益的文化传统。

4)由于韩愈师承广泛,多方吸收,故其古文创作也风格多样。


19、简述韩愈有关古文语言方面的理论。

1)韩愈要求用富有独创性的新型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强调学习古人言必己出的创新精神。他在《答李翊书》中明确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主张。

2)韩愈在《樊绍述墓志铭》提出“文从字顺各识职”的主张,这是针对六朝骈文的创作风气而言的,是对于古文语言独创性要求的更具体的要求。

3)韩愈在《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一文提出的“善并美具”主张,是他提出的创作的最高标准。这里的“美”即是对文学作品艺术构思、表达方式、声调节奏及语言运用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

4)韩愈的语言理论有力地指导了当时的古文创作。但他要求创新,往往也有追求奇险冷僻的倾向,对后学也有不良影响。


20.简述白居易关于诗歌与政教的关系理论。

1)白居易继承了儒家的诗教理论,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文学对现实政治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他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此来实现他改变现实、革新政治的目的。

2)怎样发挥诗歌的政教作用?白居易主张:其一,要发挥儒家“六义”传统,通过诗歌美刺来达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目的;其二,他把诗歌艺术当作向皇帝进谏的一种更巧妙的方式;其三、他主张要像古代那样设采诗官,使下情上达,促使统治者改革其弊政。

3)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着眼于诗歌风雅比兴的传统,立足于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旨,对秦以来的许多诗人作了评价。

4)白居易对诗歌政教作用的强调,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和鲜明的政治倾向,在中唐特殊的历史阶段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对诗歌抒写情感的特点则认识不足,故对古代诗人的评价也有许多片面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