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七政

 华书馆 2016-06-06

参考著述:丁绵孙《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

“天文”一词,在我国古籍中很早就已出现。《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传》:“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隋书·经籍志三》:“天文者,所以察星辰之变,而参於政者也。”到汉代,天文学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汉书·司马传》:“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史记·天官书》总结了汉代以前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知识,堪称汉代一部系统的天文学大成。它专门记载天文学知识、天象、天文事件和星占,开后世史书撰写天文志的先河。除史书外,古代文学作品、各科古籍中保存了大量天文学名词和反映天文现象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内容。所以研读古籍、学习古代文化,了解掌握一些天文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基本概念

天球,古人把天空设想为球形,谓之“天球”。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而站在地球上看,却象是星空在随着地球由东向西旋转。有了假设的“天球”以后,就可以在“天球”上假设“黄道”和“白道”等。“黄道”,古又称“光道”,就是太阳在“天球”上的运动轨迹。“白道”,即月亮在“天球”上的运动轨迹。

“黄道”运动轨迹的观测,是以观测太阳的背景星(靠近太阳的恒星作为参照)来确定。古代采用观测昏中星的方法。即在太阳落山,可以见到中天的恒星时。通过观察中天恒星找出太阳的运动轨迹。如此每日观测到的中天恒星,就会联成一个大圆圈,就是太阳的运动轨迹。由于地球在公转,每天自西向东走一度左右,如是中天恒星向西偏移一度左右。以后每天黄昏时,作为背景星的恒星越来越偏离中天,一年后的同一天,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太阳绕“黄道”一圈又回到原点的时间间隔,称之为“回归年”。《尚书·尧典》载一个回归年是366日:“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古人在“黄道”的两侧各延宽八度,共十六度宽,称之为“黄道带”(肉眼所见一切星球包括日、月及主要行星的运动概在黄道带内)。

“黄道带”上的恒星,自西向东分为十二部,名十二次: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忱、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古人又将“黄道”与天赤道附近的恒星群,选择了一百余颗分为二十八宿。天赤道即天球的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七政

七政,又叫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其中五星又称五纬。政,正也。《释名》:“下所取政也。”曜,《释名》:“光明照耀也。”

七政于古人非常重要。《尚书》载舜初摄政,首先观察七政之运动,以正历法授民以时,使农牧兴旺,使民丰衣足食。

《尚书·舜典》: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略释:正月初一,受尧帝之位,告于文祖。观察北斗七星以辨别日月五星的运行是否正常,确定政事是否有偏颇。然后祭上帝、天地四时,祀山川、群神。择吉日以觐四岳群牧,班赐瑞信于诸侯。)

五星: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镇星)。

1、太白。近日第二星,轨道在地球与辰星间。故自地球观之,亮度特强且光色银白故名太白金星或明星。太白星在黎明前见于东方,故又名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又名长庚。《天官书》:“太白者,西方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象也。”

2、岁星。又名摄提(二十八宿中亢宿有星座也名摄提,左右各三星,不可与岁星混)、重华、应星、纪星、经星等。岁星是九大行星之最大者。古人以岁星纪年,故称岁星。《物理论》:“岁行一次谓之岁,则十二岁而星一周天也。”

古人以岁星为吉星。岁星所在,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否则反之。《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义失者,罚出岁星。岁星赢缩,以其舍命国。所在国不可伐,可以罚人。其趋舍而前曰赢,退舍曰缩。赢,其国有兵不复;缩,其国有忧,将亡,国倾败。其所在,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义致天下。”(略注:司马迁认为岁星为义,荧惑为礼,填星为德,太白为杀,辰星为刑。义失时,天降惩罚,由岁星表现出来,大致是:运行失度(或赢或缩)、星变色、芒角、动摇、陵犯斗守之类。“以其舍命国”,以其运行至所在星宿判定相应分野的吉凶。)《正义》:“《天官占》云:‘岁星者,东方木之精,苍帝之象也。其色明而内黄,天下安宁。夫岁星欲春不动,动则农废。

《史记·货殖列传》记战国时周人白圭以贸易致富,认为他是关于观察岁星运行规律而行事。白圭所谓岁星运行与年成好坏的规律如下表:

年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岁星纪年

执徐

大荒落

协洽

涒滩

地支

年成

大旱

3、辰星 又名兔星、细极、钩星、爨星、伺祠、小正、天欃、安周星、细爽、能星。《天官占》:“辰星,北水之精,黑帝之子,宰相之祥也。径一百里,亦偏将、廷尉象也。”《元命包》:“北方辰星水,生物布其纪,故辰星理四时。”宋均曰:“辰星正四时之位,得与北辰同名也。”

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有时并不是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恒星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中的室宿,室又名水。《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注》:“水,定星,谓今十月,定星昏而中,于是树板干而兴作焉。”

4、荧惑荧,微弱的光。惑、迷惑。火星在古天文学的占星术中,被认为是不祥的星。在“天官”中是执法之官,当天下无道时,它出现于某国上空对应的星宿,预示该国将有灾祸降临。《天官书》:“察刚气以处荧惑。曰南方火,主夏,日丙、丁。礼失,罚出荧惑,荧惑失行是也。出则有兵,入则兵散。以其舍命国。荧惑为勃乱、贱贼、疾、丧、饥、兵。反道二舍以上,居之,三月有殃,五月受兵,七月半亡地,九月太半亡地。因与俱出入,国绝祀。居之,殃还至,虽大当小;久而至,当小反大。其南为丈夫〔丧〕,北为女子丧。若角动绕环之,及乍前乍后,左右,殃益大。与他星斗,光相逮,为害;不相逮,不害。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以其舍命国”,以荧惑所在的分野占卜该国的吉凶。“反道”,逆行。“不相逮”,指相斗两星的亮度、大小相差悬殊,不可相比。)

先秦古籍中,天象“火”有时非行星之火星,乃二十八宿东方七宿之心宿。古称“火”,又称大火。《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冬十二月,火见而致用。”

5、镇星又名填星、地侯。古以镇星主德,是吉祥之星。《天官书》:“历斗之会以定填星之位。曰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主德,女主象也。岁填一宿,其所居国吉。未当居而居,若已去而复还,还居之,其国得土,不乃得女。若当居而不居,既已居之,又西东去,其国失土,不乃失女,不可举事用兵。其居久,其国福厚;易,福薄。……其所居,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之国,可〔以〕重致天下。礼、德、义、杀、刑尽失,而填星乃为之动摇。赢,为王不宁;其缩,有军不复。填星,其色黄,九芒,音曰黄钟宫。其失次上二三宿曰赢,有主命不成,不乃大水。失次下二三宿曰缩,有后戚,其岁不复,不乃天裂若地动。斗为文太室,填星庙,天子之星也。”(“岁填一宿”,土星岁行一宿,二十八年行天一周。易,轻速也。“其所居”句,《正义》:“言五星皆从填星,其下之国倚重而致天下,以填主土故也。”《汉志》:“填星,中央、季夏、土,信也,思心也。仁义礼智以信为主,貌言视听以心为主,故四星皆失,填星乃为之动摇。”意思是说,土王四季,其余四星各主一季,只与礼、义、杀、刑中的一种相关。而土星,除与德相关外,与其余四季也都有关,所以就与礼、义、杀、刑全都相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