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氏族谱

 文化龙乡 2016-06-06

孟氏族谱简介

过去名门望族都有家族的谱牒以“详世系、辨亲疏、厚伦谊、严冒紊”。孟氏家族更不能例外。尤其是因历朝的优待,孟氏族人得以免除赋税、徭役等。为了防止出现漏洞,假冒孟氏宗人以偷逃赋役,对人丁入谱规定更为严格,有着较一般族姓谱牒更为严谨的特点。

一、 文字记载的孟氏宗谱

1.四十四代孟公济所藏旧谱。

“自二代仲子以后,或贵显,或潜晦,代有人焉。至四十四代公济,值皇宋景德初,契丹大举入寇,车驾北巡,山东骚动,乃携妻子避匿东山,藏族谱于屋壁而去,时莫有知者。逮元丰六年,(1083年)家人拆毁古屋,得烂简于壁,拾其鼠啮蚀蠹之余,详细辨认,历代族祖名字,有存有遗,事迹有详有略,姑缀辑遗谱藏于家,以俟将来。”以上是四十五代中兴祖的记载,这是存诸后世的一般说法。

2. 四十五代孟宁纂修族谱,宋元丰七年(1084年)由孟宁纂修。(依清同治本《孟子世家谱·旧序》。)

3. 四十八代孙孟润所续族谱,金大安三年(1211年),邹县令孟润依宋元丰谱续修。

4. 五十一代孙孟祗祖续修的族谱,元至元元年(1264年),孟子五十一代孙孟祗祖续修。

5. 六十代孟承相续修的族谱,明万历年间孟承相曾续修。

6. 六十二代孟闻钲续修德族谱,明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孟闻钲曾倡修。

7. 六十五代翰博孟衍泰续修的族谱,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孟衍泰续修,孟尚岐、尚嶷、尚岱兄弟及孟衍让参加。

8. 六十九代翰博孟继烺续修的族谱,清道光四年(1824年)孟继烺续修。

9. 七十代翰博孟广均续修的族谱,清同治四年(1865年)孟广均续修。

二 、碑刻及文献记载的谱系

除缮写、刻版并装帧成书的族谱以外,古代还曾多次将世系、宗派等内容刻在石碑上,以期永世保存。这些石碑有的原石尚存,有的见于文献记载。

1. 金大安三年《重修邹国公庙记》碑阴之《邹国公累世孙之派》,叙及亚圣44-49代世系情况。现存孟庙启圣殿院甬道东侧。

2. 题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的孟润《孟氏家谱序》,位于明代所立《孟氏宗传祖图》之碑阴。该碑现立于孟庙启圣殿门前东侧廊下。

3. 元至元四年(1267年)孟氏中兴祖孟宁墓碑之碑阴刻有孟氏世系图。存于凫村孟母林。

4.元延祐元年(1314年)所立《先师亚圣邹国公续世系图记》碑之《亚圣宗派之图》。现立于孟庙寝殿院内。

5.元至顺二年(1331年)所立《孟氏宗支图派》,叙及亚圣至55代世系。立于孟庙寝殿院内。

6.元元贞三年张□《邹国公庙碑铭》碑阴之《孟氏世系图》叙及50-53代情况。

7.明洪武四年(1371年)所立的《孟氏宗支之记》叙及53-54代情况。现存于孟庙启贤门下。

8.明正德六年(1511年)五十七代孟元所立《宗派之图》碑3通,分别叙及亚圣至46代孟坚、孟存,46代孟坚至59代彦璞等,46代存至61代弘才等。存于乾隆御碑亭前。(有资料认为,明弘治年间,五十七代孟元曾考孟氏世系,刻石立于孟庙,此但见记载,未见原石。笔者疑为此三通碑刻。)

9.清乾隆四年孟衍泰所立《孟氏大宗支派碑记》,叙及56代孟希文至68代及70代广均、71代昭铨。存于孟府五代祠。

10.明嘉靖本《三迁志》卷六之碑记载:明洪武七年张思大纂、孟思谅立《孟之训墓志》叙及亚圣五十四代孙孟之训及其父、子、孙情况。

11.清雍正本《三迁志》卷十载:明孔公恂《亚圣五十六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士焕孟公墓志铭》叙及孟思谅至孟元等世衍情况;王景《亚圣五十八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橐文孟公墓志铭》,叙及孟思谅至孟彦璞世系;孔贞干《亚圣五十九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朝玺孟公墓志铭》叙及55代孟克仁至60代孟承光世系。

三、 清道光本及同治本《孟子世家谱》

前述有文献记载的孟氏族谱,不可能是完全的目录,从年代上看,明初的二百多年没有续修的记载,但事实上不能二百年内没有续修。而碑刻及文献所叙或文字漫残,或语焉不详,另外明天启谱至清康熙谱,清康熙谱至道光谱,都间隔百年时间,按“三十年小修,五十年大修”的惯例,也嫌间隔时间太长。但就以上所记九种族谱,也多数亡佚,目前可见的只有最后的清道光谱与同治谱两种。

清道光谱称《孟子世家谱》,六册、十四卷。卷首有孟继烺所作《序》,并收录了孟宁、孟润、孟衍泰在前几次修谱时的旧序。次及职名、凡例、目录(字数附)、修谱事宜、姓源、捐资数目、支销、及嫡裔考、嫡裔相承图等。以下载始祖至四十四代为第一卷,四十五代中兴祖至分派分户为第二卷,其余十二卷分叙十一派、二十户世系及人丁。

清同治谱是清道光谱的续修本,所以也称《孟子世家谱》,六册、十五卷。七十代翰博孟广均作序,并收录五篇旧序,内容及编排次序与道光谱大致相同。依次为新序、旧序、修谱职名、凡例、谱馆收支总数、目录、修谱事宜、格册式、干例条款,以及告庙祭文、修谱誓词、二十户新入人丁数目、收支总数、领谱数目、姓源、世谱考、宗派总论、分派分户图、嫡裔考、嫡裔相承图等。

四、家谱修订事宜

从清道光、同治两次续谱看,孟氏修谱有严格的规定和严密的组织。

经费来源:清道光年间修谱,由六十九代翰博孟继烺出告示通告孟氏族众,入谱现丁每人捐银一钱五分,折钱一百五十文,作为修谱的开支。同治谱有“谱馆收支总数”情况的公示。

机构设置及人员:修谱需分派职务,职名如鉴定、监修、司编、誊录、校阅、稽查等,均载入谱册。如道光谱鉴定为六十九代翰博孟继烺,司编有孟兴灿等七人,稽察有应袭翰博孟广均。同治谱由七十代翰博孟广均鉴定,监修为族长孟兴凰和举事孟继元,司编有孟传琦等人。督察为应袭翰博孟昭铨。其他参与人员有当地官员、孔颜曾三氏学长、孟氏族长、林庙举事以及孟氏家族中取得功名或成绩优良者。

修谱事项:修谱的《凡例》及《修谱事宜》作出了相关规定。除了入谱者需交相应费用外,主要规定了入谱者身份:为杜绝假冒而规定义子、赘婿、甥承舅嗣、侄奉姑嗣、既娶再醮妇带来之子,一概不许入谱;出家僧道不许入谱;不孝不悌及曾经犯法或流入下贱厮役之人不许入谱。为实现这些规定,还要求户头将所管户内户丁如实造册汇报,有劣迹的也要如实陈报,徙居外地的要注明何代何人徙居何地。以上如有违犯,要追究有关办事人员的责任。

领谱销版:谱册编成后,印数有定额,如道光谱印63部,其中告庙、宗府存查、族长交代、举事交待各一部。二十户的户头、户举交待谱20部、谱馆执事人员领谱39部。同治谱共印45部,发放方法如前,领谱人记入谱中并盖章以示负责。谱册领新交旧,并在监督人员监督下将旧谱及谱版销毁。这是过去的旧谱失传的主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