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宁《为什么说太极拳是内家拳》

 llg1168 2016-06-07

为什么说太极拳是内家拳

——兼论内家拳和外家拳的区别

作者:方宁

本文刊登在《名家》杂志 2012年第五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ee-yaping.blog.163.com/blog/static/6741775820124275586244/

 

方宁《为什么说太极拳是内家拳》 - 百花山 - 百花山太极拳
照片:方宁先生拳势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概不外分成两支:内家拳与外家拳。很多人知道太极拳是内家拳。为什么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现解释如下:

(一)为什么太极拳是内家拳?

    拳术分为内外两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应该说,拳术不论内家外家都各有所长,不能简单说何者为优,在于习拳者自己的爱好与选择,在于自己的勤奋和理解。

一般的说,先产生的是外家拳,这是因为外家拳的用力方式和日常生活中的用力习惯是一致的。比如人用力的时候握手做拳,自己感觉有力。客观的说,这种用力方法是比较容易被人理解的。所以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说“斯技旁门甚多, 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这里对王宗岳这段话加以解释。1)王宗岳所说的斯技,技是指武术,斯技就是说,武术这种技术。2)旁门不是指“左道旁门”的旁门,而是说武术中,除太极拳之外,其他旁的门派很多。3)一般都是壮的胜弱的,手慢的敌不过手快的。力气小的输给力气大的,这种用力的方法,大家比较容易理解,所以王宗岳说不是和学力有关。王宗岳在这里所指的学力,是指学习太极拳这种内家拳,需要理解和学习的完全是另外一种用意不用力的方法。

这里王宗岳述叙的是方法和习惯。并不是说外家拳不用学习。外家拳当然也要学习。不过,王宗岳真正的意思是说外家拳这种用力的方法是和一般人的用力的习惯和理解是一致的。人们知道外家拳就是在这个用力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力的训练,加强体力,耐力,攻击力,闪避力,以及使用这些力量而需要的技巧和身体适应变动的能力。  

而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一开始就强调不用力,由松柔着手,与一般人的用力习惯完全不同。 一般人事实上也难以理解, 这么样缓慢柔和的动作能是武术吗。这里就产生一个重新学习改变用力习惯的问题。 至于进一步如何积柔成刚,如何四两拨千斤等等,都与外家拳在习惯用力的基础上,用力再加强用力显然有很大根本性的区别。所以王宗岳说“斯技(武术这个东西)旁门(各种别的门派)甚多,概不外乎……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意思是不必要改变用力的习惯和理解而另外学习一套完全不同的习惯与方法,完全另外去理解。

太极拳这种‘用意不用力’的方法与外家拳用力的方法显然有原则上的区别,因此习惯上称为用意不用力,所锻练的功夫称为内劲。因此强调‘用力’还是强调‘用意不用力’就成为理解外家拳和内家拳的重要区别和分水岭。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这里有一个例子,有个人由外家拳改学太极拳虽然有一段时日,但是始终对于太极拳用意不用力不能领会,于是提问“不用力如何打拳?”回答还是老话:“用意不用力。”进一步又问“太极拳应该在那一个部位用力?”回答是:“太极拳是绵藏针,丝绵裹铁掸的技术,事实上周身无论那个部位都不能特别用力,而周身哪里都在锻炼中增加内劲。”

当然方法要对头,也就是要得真传,真下功夫。其实应该说是周身有内劲,所以达到一定的高层次时,就可以作到周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击。就可以做到以静制动,身体外表不动,对方碰到就被弹走,或者以手发分劲时,从外表上几乎看不见其手有什么动作,对方已被击退,有时退的相当远。因为这些内劲在运用时外面几乎看不见什么动作,所以太极拳称为内家拳。

(二)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1)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不是以是否练习内功为准。

不论内家拳还是外家拳,凡是正式作为独立而完整的拳种都各自有一套外功与内功的练习方法,各自有一套用力或者用意不用力与运气的方法。事实上外家拳中的少林拳有少林内功, 内家拳中的武当派有武当内功,均有名于世。很多外家拳都是内外功并练的,不能说外家拳只练外功不练内功。因此外家拳与内家拳的区别不是以练与不练内功为依据。锻炼内功与锻炼内劲不是同一个概念,不是同一回事。

2)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主要在于运气与用劲方法上存在着方向性和根本性的区别。

外家拳为了要增加手上的力气,一般都是提气向上将劲力由腰胯运向两肩,由肩而臂而膀而手而指。或在灌气催力时甚至可以看见力量末梢有颤抖的现象。这样,过去有不少外家拳师为了便于运气向上,以带束紧腰身。但是这种办法,现在已比较少见.其次,为了上身有力,势必要下身马步扎稳,以胯落实为出力的基础。这样,提气向上,上身两手出力显得有劲, 其运臂挥拳运手与指刚劲有力,甚者快疾如风,易形于外。

而内家拳则相反,气沉丹田。因此张三丰祖师在太极拳论中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完整一气就是说不知不觉间气沉丹田而气遍周身。所以说并非是身体哪一部位特别用力,感觉特别有劲。但是功夫高深时意到那里内劲就到那里。

外家拳和内家拳这种运气向上和气沉丹田,一个是以腰胯坐实上身两手出力,另一个是全身完整一气,上下相随 一动无有不动,用意不用力。这就成为外家和内家的分界线。简单的说。自己感到自己手上越来越有力,容易向外表露刚强的是外家拳。而内家气遍周身并不感到身上那个部位特别有力,功夫渐由大圈、小圈乃至于无圈。功夫越深,从外表越看不见其内劲的运用,所以称为内家拳。 因为内家拳这种锻炼方法与平常人们习惯的用力方法截然不同,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而,正统的太极拳经典说‘用意不用力’。

3)前面说过内家拳与外家拳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力量显露于外,一个则不易显露于外。这是由于内家拳运劲于内不易露形于外,尤其是功夫由大圈到小圈进而达到无圈,由寸劲进入分劲高级阶段时,在推手运用中,从外表上几乎看不见用力,而对方已被发出两三丈以外。因而太极拳被称为以静制动的内家拳。目前社会上达到这种功夫层次的人比较少。因此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的面貌不大为社会人士们了解。现在有人帮助将我个人这方面运用的推手发劲录象公布。在录像中可以清楚看出,本人不动,对方以手放在本人胸前近肩部位以力攻击,本人在对方手的着力处表面似乎没有丝毫动作,对方反而反弹退走一两丈之外。 在这里表面上完全看不见本人如何用力。因为武当正宗真正杨家嫡传的太极拳能达到这种无圈境界,发劲时外面看不见用力,所以太极拳称为内家拳。同时这样也表现了拳经上所说的‘以静制动’这种情况。(公布了这种录象,也就可以少做一些不必要的纸上谈兵和文字游戏,个人在武当正宗杨家太极拳的修炼上也只是勉强入门,这点表现也只是为了说明问题,本意不在于表现自己。目的是让社会上了解什么是杨家嫡传武当正宗太极拳,以此报答王宗岳、甘风池、蒋发、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杨健侯、杨澄甫、崔毅士、王守先等历代先师保留了张三丰祖师武当正宗内家太极拳的原始风貌教育之恩。同时这样也对得起古人,对得起后代。)

4)需要指出的是,太极拳这种无圈内劲的运用与一般人所理解的暗劲也截然不同。暗劲是一部分筋骨完全不动暗暗用力,称为暗劲。这在一般人都可以作到。但是在发暗劲时和太极拳的无圈内劲有两点明显的区别。一是,比如一般人发暗劲时,身体其余部分是不能动的。而太极拳在发这种无圈内劲时,全身是可以动的,只是在对方着力的地方‘以静制动’地反应,几乎看不见有什么动作。其次一般人用暗劲是相互之间暗暗较劲,身体几乎是不能动的,更不可能将对方打出一两丈之外。而太极拳进入无圈高级境界,使用这种无圈内劲,外面接触处几乎看不见什么动作,对方已反弹到几米以外,甚至一两丈以外。

5)这种无圈内劲的运用,在推手中就可以表现出拳经上所说的‘一羽不能加’的状态,对方在接触中稍微有点动静,甚至像一根羽毛那么轻,这边就可以发劲或者化解。从外面看几乎没有看见什么大的动作,对方已被发走或者化解掉。此时全身都可以发劲,身体任何部位不怎么动作都可以发劲。也就是所谓‘周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击’。而在发劲的过程中都看不清楚用劲的动作。所以太极拳称为内家拳。

综合以上所述,概括起来太极拳锻炼到一定层次时就可以表现出内家拳的真正风貌,也可以说是独特风貌:

1、内家拳练到一定层次,功夫由寸劲进入分劲,达到一羽不能加而发劲时,外面几乎看不见什么动作,对方已经被发走或者化解掉;

2、能表现以静制动,自己身体不动,对方碰上就被发走;

3、可以周身发劲,达到周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击。

前面说过,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外家拳与内家拳各有优点,外家拳是中华武术优秀拳种,外现刚强是外家拳的特点,没什么不好。同时,也不是说内家拳就比外家拳优越,更不能认为功夫到了无圈分劲就是无敌。本文只是意图说明为什么太极拳称为内家拳,真正的内家拳可以表现出来的独特风貌是什么样的。我们后来人在学习真正的太极内家拳达到这个层次时,不得不从内心感谢我们的前辈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优秀的拳种,这也确实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上所述仅是个人遵照祖师张三丰,先师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论述的,几百年来世人奉为圭臬正统的太极拳的经典理论,经过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先贤的经验和理论。供太极拳同好参考,想有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为了说明问题不惜反复喋喋,还有待就正于方家。

   2011/12/18    方宁于广州紫气东来轩

                    李亚萍协助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