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孩子】能不能用物质刺激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

 隆隆168169 2016-06-07

家长提问
昆明的一位家长说:我们以前为鼓励孩子搞学习,都是采取物质刺激,有时甚至是直接发“奖金”。现在发现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还学会讨价还价了。可是,如果不用“物质刺激”,有什么好方法能激励孩子的学习呢?
萧院长解说
在谈到“家长对孩子说话要不要讲诚信”这个话题时,我们已经从与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中看出了一些端倪。现在家长中普遍存在着用物质刺激的方式诱导孩子做作业、考好成绩的现象。这个问题引出了两个新问题:

一是一些家长承诺后不肯兑现(或者潜意识里也意识到自己曾经的承诺不适当,而企图修正),在孩子面前出现“诚信危机”;二是孩子们尝到了物质刺激的甜头后,胃口越来越大,因而不断向家长提出“加码”,导致家长诱导孩子学习、考试的“成本”越来越大,快要引发家长的“财务危机”。

我在江西南昌时曾经见到过一个家长,是两个男孩的妈妈。两个男孩的教育都不顺心。大儿子 14 岁,上初中二年级。小儿子 9 岁,上小学三年级,成绩都不好。家长安排他们去校外机构补课。大儿子是好说歹说,不去!小儿子倒是同意去,但每次去之前都要给家长提条件,要么买玩具,要么买鞋子,要么买吃的,现在要求进一步提高了——给钱!去上一次课,家长就要给 20 元钱。要不然,就说什么也不去!


我问这位家长,怎么会弄成这样?家长回忆说,主意好像是他爸出的。家里在南昌城里开了个餐馆,孩子他爸在那边当总经理。听妻子说,两个孩子都不爱学习,孩子爸说:“你就不能给他们搞点物质刺激?这兄弟俩每次谁考得好,分数高的就奖励,分数低的就受罚!”这个酒店老板还搬出了他在餐馆里管理那些服务员的经验,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年代,搞么事不要点刺激啊?我在店里只要一搞物质奖励,那些端盘子的小丫头们跑得不晓得多快!”

这种实验刚开始还真管点用,但过了两周就不灵了。

首先是老大不干了。因为他的成绩一直上不去,根本得奖无望;而小家伙倒是兴致很高,在尝到一些甜头后开始变本加厉,每次只要家长对他提出学习要求,小家伙就会趁势提出条件,在几次条件“变现”之后,劲头更足。而且砝码越来越重,谈判技巧越来越高超,用他妈妈的话说,现在是差不多要他挪一下脚步,家长都要付出代价……

面对家长的一脸无奈,我们也哭笑不得。家庭教育做到了被儿子“绑架”的地步,我们都无法预测这位家长下一步向哪里走?

那么,这位家长是从哪里错起的呢?应该说,从那位开餐馆的爸爸出的那个“物质刺激”的主意起,这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就走上了歧途。因为孩子爸出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馊主意”。

这位家长忘记了一个根本问题,当代孩子教育中最大的一个困扰就是孩子(尤其是小学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普遍不明白自己是在为谁学习?因为老师总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老师学习;因为家长总在逼他们做作业,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家长学习。这种总在为别人学习的孩子,心态和餐馆里端盘子的打工妹一样,他们一直活在一种负重的痛苦之中,他们全部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上学苦,上课苦,作业苦,考试苦……

智慧的家长是要千方百计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为别人,不是为老师,也不是为家长,而是为自己,为自己的明天学习,为自己的梦想学习。要让孩子明白这件事,家长往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可是这位家长倒好,干脆明明白白告诉孩子,你们就是在为家长打工,和那些在餐馆里端盘子的小姐妹一样,都是爸妈的员工,差别只不过是她们的职责是端盘子、跑腿,你们的职责是读书、考试……

如果家长把自己当成了“老板”,把孩子当成了“员工”,那么当孩子像“员工”一样采取“偷工减料”“磨洋工”的方式对待“工作任务”(作业、考试),像“员工”一样狮子大开口要求“老板”“发奖金”、“涨工资”时,家长除了自食其果还能怎样呢?

《天方夜谭》里有一个渔夫曾经打开了一个“魔瓶”并从里面放出了一个“魔鬼”。这个魔鬼就是“欲望”。每个人(包括孩子)的心里都有一个“欲望魔鬼”,这个魔鬼的特点是贪得无厌,永远不会得到满足。像这个家庭的小男孩一样,要求会越来越高,手会伸得越来越长。如果家长不迅速控制这个孩子不断膨胀的欲望,待这个孩子走向社会,他会让自己走向何处,他会给家族和社会带来多大的麻烦?想一想都不寒而栗。

所以,专家建言那些还在用物质刺激的方式管理孩子的家长,趁着孩子的欲望还没有膨胀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赶快像那位智慧的渔夫一样,把欲望的魔鬼重新装进魔瓶,扔回大海里去,而且是越早越好。


放弃了物质刺激的方法之后,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管理孩子的学习呢?

在四川宜宾的一次家长沙龙会上,一位母亲管理孩子的思路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这位家长的孩子也是个男孩,读初一,很小的时候接受乒乓球专业训练,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是把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体育锻炼等事关孩子成长的重要要素进行指标化,大项之外还要细分为小项,每个小项都有评分标准,比方说按时完成作业多少分,按时睡觉多少分,准时起床多少分,迟到扣多少分,作业未完成扣多少分,考试每门功课达到多少分记多少分,超过加多少分,低于规定分数减多少分……等等,这个管理是表格化的,一目了然。

表格是孩子和妈妈商量后一起设计的。孩子觉得不公平的条款早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就提出来,修改过了。表格就放在电脑上,由妈妈为主记分,如果妈妈忙忘了,孩子可以提醒……

一个月下来,母子俩一起对分数进行统计。按照游戏规则,总分达到了多少,家长是要奖励孩子的。包括给孩子多一些时间玩孩子喜欢的网络游戏,让孩子看心爱的动画片,或者陪孩子去吃月末大餐,看一场电影,或者去做一次短期旅游,或者增加孩子零花钱的额度……

除了每个月的月评,每半年的学期中评,还有每年年底的总评。年底的总评会很隆重,孩子的爸爸和其他重要亲友也会参与,奖励中也会涉及钱,比方说,春节期间压岁钱的增减……等等。

这是一个很细心的家长,为了设计这个管理模式,为了执行这个管理模式,她一定没少学习,没少操心。

我曾经和一些家长教育专家探讨过宜宾这位家长的管理模式是不是科学合理,因为她的方法中也有物质奖励,专家认为这位家长的方法不仅实用,而且也很有科学道理:

第一、和南昌那位家长比,宜宾家长的方案其实是向孩子传递了一种导向,她通过加分、减分实际上是给孩子提出了一个家长希望他成为什么人的标准,让孩子在成长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第二、她的奖励也是多元化的,符合孩子的认知习惯。因为有增有减,有奖有罚,而且即使有奖励,孩子也必须通过各种努力才能得到,因此这不会激发孩子内心的贪欲;

第三、在管理上,家长引入了孩子参与。从游戏规则的制定、到过程中的执行,到后期的总结,孩子都是参与者、知情者,而且也有充分地表达意见的权利;

第四、这个管理过程并不刻板,倒像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这是符合一个初中一年级的孩子的接受习惯的。孩子是乐意参与的。

认识这位妈妈让我有了一个体会:民间有高人,真正的教育专家其实就在我们家长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