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教师是否需要再成长?

 教育繁星 2016-06-07

中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但中年教师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很多中年教师(尤其是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审美疲劳”等现象。人到中年还要不要积极进取,还能不能超越自我,是中年教师不能回避的问题。二是管理者的相对忽视。学校管理者往往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教师,在无形中冷落了中年教师。其实,中年教师的内心同样渴望管理者的支持和关注。本期的两篇文章《中年教师是否需要再成长?》和《捕捉平凡中的感动消除“审美疲劳”》,一篇是对中年教师成长现状的分析,一篇是即将步入中年的教师的自我追问与反思。我们希望,中年教师无论是身处何种境况,都不放弃自身的再成长;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的管理者关注中年教师,给予中年教师继续前行的力量。

一提起教师的成长,我们就会想到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富有活力,经过磨炼,在大约5年~10年的时间里,基本可以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很多教师把取得高级教师职称作为奋斗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职称成为教师能力大小的标签、教师成长快慢的衡量器),健康地成长起来。但他们在步入中年后,还需要再成长吗?答案是肯定的。

200611月~20071月,笔者随我县教育局教育科检查2006年度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工作,对涉及20所学校的60位中年教师(35岁~45岁的教师)进行了调查(30名中学教师和30名小学教师),结果显示:有53人已经取得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其中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有28人,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有25人。笔者感到,中年教师的成长大多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迷茫困惑阶段

青年教师经过艰苦的拼搏进入中年后(尤其是取得高级职称后),是停下来还是继续前进?在笔者的调查中呈现出3种情况:

1.对自身的再成长表现得相对积极

他们认为,教师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没有追求就会面临危机,说不定还会被淘汰。持这种看法的教师有33人,占被调查者的55%。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究竟如何再进取、再提升呢?他们仍感到困惑。

2.对自身的再成长感到茫然

他们认为,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达到了所追求的目标。现在进入不惑之年,身体有些透支,和青年教师从各方面都比不了了,何必再拼命追求新目标呢?追求又会有什么结果呢?持这种看法的教师有25人,占被调查者的42%。

持前两种观点的教师大多已经取得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只有5人未取得相应的高级教师职称。

3.对自身的再成长不抱任何幻想

他们认为,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未取得相应的高级职称,这说明学校对自己很不公平。既然如此,还追求什么、怎么追求呀?

这部分未晋升到相应高级职称的教师,有的也曾很努力地工作过,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因素,所以没有如愿晋升高级职称,这使他们遭受到很大打击;当然,也有个别教师因工作不努力,未能晋升高级职称。

二、苦闷期待阶段

当中年教师调整好心态,准备向下一个目标前进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学校的整个环境似乎都是为青年教师营建的,荣誉、鲜花和掌声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似乎应该退出与青年教师竞争的舞台,似乎应该把所有的机会都留给青年教师。

在这一阶段,中年教师大多显现出两种状态。

1.苦闷在心

在学校,自己一向都是最优秀的教师,难道说由于自己成熟太快,取得的成绩太多,评上高级职称太早,所以就被学校忽视?这真的让中年教师想不通。这样的局面令人痛心。我县有一位L老师,原在一所高中任教,教育教学成绩相当突出,曾获县级优秀教师、县级优秀班主任、市级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等称号。L老师被我县唯一的重点高中(天津市蓟县第一中学)领导看上后,顺利地调入蓟县第一中学。蓟县第一中学是藏龙卧虎之地,生源也是全县最好的。L老师到该校后,对环境不太熟悉,尽管非常努力,但教学成绩平平。学校领导渐渐地对他不再看重,很少给他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他感到心中苦闷,一颗倔犟好胜的心使他不顾一切地奋斗、拼搏,可惜他体力不支,把生命的最后时刻留在了三尺讲台上。这是一个年仅三十几岁的教师,是一个应该很有作为的教师。这个案例值得我们深思。

笔者曾与一位被破格评上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进行了多次接触,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该教师原来是一所高级中学的教师,写得一手好字,任某书法学会理事,其作品屡次获奖,教学成绩斐然。这位教师本来很有发展潜力,但由于他的职称问题已解决,所以学校就把更多的机会留给没有晋升高级职称的那些教师了。这位教师感到被冷落,心中非常苦闷,越琢磨越不是滋味,索性从这所高级中学调入一所普通的小学,默默无闻地埋头教书。

2.默默期待

青年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凭借自己的工作激情感染身边所有的人,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表现自己。

与青年教师不同,中年教师的期待是默默的。他们期待:学校领导一如既往地支持自己的教学、欣赏自己的成果,使自己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学校的地位不断提升。

三、重新选择阶段

中年教师经过前两个阶段后,即进入选择的阶段。如何选择也呈现出三种情况:

1.积极选择

一些教师认识到:现代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适应新的需要。在笔者调查的53位已晋升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中,持这种态度的仅有2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8%。下面我们看一个案例。在我们县城的一所中学,有一位数学教师基本功非常好,数学作图是她的强项,她徒手画的几何图形非常漂亮,学生特别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许多同事也非常羡慕她。她经常在学校上公开课。但“几何画板”出现后,许多青年教师都掌握得非常快。她开始感到了危机,不再像原来那样有那么多的公开课,被学生喜欢的程度也不如从前。当时这位教师已年近半百,本可以凭借经验进行教学,但她却选择了学习新的教学技术。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选择。

2.消极选择

消极选择就是消极被动地等待。有些已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此时他们会考虑:我的身体是不是已经透支?我在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校内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凭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好学生是没问题的。即使不出类拔萃,也不至于落在后面,再说,我和青年教师争什么呢?

因此,这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大不如前。教学任务落到自己头上时,他们就埋头工作,但不会去努力创新、超越自己。他们这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实际上就是一种消极选择。在笔者调查的53位已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中,有25人作了这种选择,占47%。比例之大,值得我们深思。

3.自暴自弃

有一小部分已晋升高级职称的中年教师,在不能继续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同事的认可后,产生了严重的失落感。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消沉下来,不再进取。他们中的有些人有意放大客观方面的不合理性,怨天尤人,工作缺乏激情、应付了事。在调查的60位教师中,有5位教师作此选择,占8%。

此外,在笔者调查的60名教师中,有10名教师的态度不明确,他们的想法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当他们感受到领导的重视和同事的关注时,工作热情高涨;当他们发现教学成绩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时,就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当他们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时,心理上极易产生动荡。

在本文结束时,笔者呼吁:让我们多多关注中年教师的成长吧。

(来源:枫叶教育网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