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庇护网络下的印度民主—成因及表现

 Nalitao 2016-06-07

  对于比较政治而言,一国的隐性制度有着不弱于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已逾60年,但国内治理绩效相较于英美等民主国家仍有明显不足,腐败、贫困人口等问题迟迟难以得到解决。从治理的意义上说,民主制度的优势在印度未能很好的体现。在本文看来,庇护网络对于民主制度的扭曲,是造成印度治理困境的原因。 同时,对印度庇护制的强调为我们理解印度底层选民的投票行为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释思路。在投票很难得到政策性收益的情况下,印度底层选民依然有着高于其他阶层的投票率。印度选民的这样一种投票行为有悖于流行选举理论的解释,即政治参与同公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呈正相关。笔者认为,庇护性民主下的投票动员促成了底层选民的高投票率。庇护网络所构成的动员机制,如族群性政党、选票—实物交换、以及政党与地方权威的合作,影响了底层选民的投票行为。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历史传统及政体内部的诸多因素促使了庇护制在印度的出现,独立后,庇护网络与印度现代民主制相结合,形成庇护性民主。因其特有的投票动员机制,庇护性民主在印度影响深远,高投票率并不意味着高水平的政治参与,带来的也不是民主的繁荣以及政府治理绩效的提升。同时也要看到,庇护性民主虽扭曲了印度民主,但庇护制下族群性政党的横向动员机制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民主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公民意识的觉醒,印度“庇护性民主”中的庇护因素正逐渐消弱,民主的发展呈深化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