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震击猝死没听过?其实一点不陌生…

 童海德堡 2016-06-07


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有4个特点:适龄、适位、适时和适力。


作者:医行天下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热爱运动的男孩在运动时如果胸部被球类或其他物品撞击,可能会引发猝死,即“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有4个特点:适龄、适位、适时和适力。


一、适龄


本病好发于热爱运动的青少年,70%患者年龄<16岁,几乎全是男性,多发生在棒球、足球、垒球等体育运动、交通事件或打斗中。


二、适位


被撞击的部位多位于左侧中胸部,几乎都是在心脏解剖部位相关的心前区,而胸表及肋骨无明显损伤。


三、适时


当撞击的时间恰位于心电图下波顶点前15~30ms的狭窄区域时,可能立即引起室颤,胸部被撞击发生在其他时段则不会引发室[1]。也就是说撞击时间正好落在心室的易损期。


四、适力


当胸部受到几乎不易引起死亡的低能量钝器撞击时易引发心脏骤停,而高能量的撞击危险性反而比较小,这是因发育中的青少年胸部由于皮下脂肪较少,肌肉尚不发达,肋软骨未钙化更富有弹性,容易将外来的撞击能量传递到心脏,这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2]。而成年人因胸骨发育成熟,胸壁坚实,使外来撞击力多被吸收,不易直接传递到心脏,故本综合征在成年人中发生较少,引起本综合征患者,并没有器质性心血管病变,撞击力并未贯穿胸部和损伤心脏,传到心脏的只是机械能量。




当患者胸部遭到钝性震击后,可表现为即刻倒地,少数仍能坚持移动数步而倒地,大多数即刻发生晕厥、昏迷、心脏停搏而死,一组25例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病例报道,虽然进行了及时心肺复苏但无1例存活。最近报道一组病例,复苏成功率为10%,其中存活者还遗留程度不同的脑功能障碍[1]


发生心脏震击综合征时,唯一的抢救方法是及时施行心肺复苏,在意外事件发生10分钟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则存活的机会比较少,3分钟后施行心肺复苏术存活率仅30%,而立即电击除颤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如果在心脏停搏后头3分钟内电击除颤可增加存活率50%,4分钟内电击存活率40%,6分钟时电击存活率25%[3]。由此可见,对心肺复苏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在公共场合设体外自动除颤器则可明显减少猝死综合征的死亡率。


由于心脏震击综合征预后凶险,青少年在体育活动时要避免球类等物撞击胸部,要应用质地较软的球类及穿戴胸部保护衣,以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J].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4, 20 (2): 61- 68.

[2]冯海新.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J].家庭医学,2006,26(12):120- 121.

[3]范宗鹏,王洁.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成功复苏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0,26(2):155- 1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