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诉讼金融产品杀出江湖!法律服务找到了金融爆发点?| 律新社观察

 逆风鼓棹 2016-06-08



律新社作者丨王琼

 

它(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一顶耀眼的皇冠;


它(法律)则由内而外透着满满高冷范儿。
 
各行业“金融+”创新风起云涌,日前国内首家法律金融服务平台'诉无忧'获得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后上线,再次将“诉讼金融”等金融与法律跨界融合的话题,引爆朋友圈。
 
所谓诉讼金融,通俗的理解就是由诉讼衍生出来的金融类产品。虽然,法律服务作为一个相对“保守”的行业,但其天然亲近资本的属性及行业痛点的存在,注定不可能被排除在金融创新之外。
 
据律新社了解,目前国内关于法律诉讼类金融产品,主要有渐趋成熟的诉讼保全责任险,以及渐趋成型的诉讼融资,一股在法律和金融圈跨界的创业潮开始兴起,据说这股潮流可以使法律服务业产生新增长爆发点。




法律跨界金融正行

 

2016年3月,以诉讼融资契入不良资产交易的“为安法律金融”平台上线,目前已获得来自中路股份领投、玖创资本跟投的千万元pre-A轮融资。创始人董冬冬团队都在律师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他认为,越来越多的律师可能会涉足金融领域。

 

2016年3月,专注法律金融服务的“诉无忧”平台获得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后,低调上线试运营。该平台创始人崔寓翔向律新社介绍,上线两个月后,该平台注册用户量已突破1万6千人,线上线下促成诉讼借款1600万元,这1600万来源于多起案件委托,涉及工程欠款纠纷、交通事故、知识产权纠纷等案件。该平台一是接入微信和支付宝两大线上支付系统,对诉讼业务所有流程分解收费,根据案件难易程度,耗费工时,律师业务水平精准定价,作为中立第三方接受双方委托,根据案件进度支付律师费。二是在委托人无力支付诉讼、保全费等情况下,平台为其联系签约第三方机构提供全额垫资,待案件结案后再行偿还。

 

“我们作为第三方平台不直接参与资金的交易,而是由合作垫资方与委托人直接建立借贷关系,平台方向垫资方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崔寓翔之前做过多年律师,“很多律师在代理案件中,都意识到行业的短板,比如因为缺乏资金无法启动诉讼,让法律服务与互联网工具、金融工具的融合创新,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有利于创新社会服务,也有利于促进法治建设。”

 



通俗地理解,诉讼融资是指在诉讼中,诉讼一方当事人因为暂时不能完全支付或者无法支付诉讼所需的有关律师费、公证费、鉴定费等费用,由第三方公司先行垫付,待案件胜诉后,第三方公司再收回其所垫付的款项,并获取一定比例的收益。

 

在律派巨匠副总张祎胤看来,大到各类企业陷入呆账、坏账的高额诉讼困境,小到个人遭遇各种吸纳会员会费会所、P2P融资公司倒台跑路的事件,不时见诸于世。这说明启动诉讼的高成本是法律服务的一大痛点,行业的痛点往往是未来市场需求的爆发点。资本市场越来越少出现超高回报的投资标的物,必然倒逼资本进入更加精准、细分的服务领域。现在已经有不少资本力量孵化的法律服务平台涌现,当这些平台发育成熟到一定阶段,必然匹配强大的法律服务能力和专业人群附着周围,实现对案件评估、投资决策、管理流程更精细专业的运作。资本在寻求增值的同时,能够帮助律师更好地体现专业价值,帮助客户更好地利用法律维权,也为助推法治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这是未来金融创新法律服务的方向。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日趋成熟

 

除了诉讼金融产品之外,诉讼保险产品也不断涌现。

 

“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是指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财产保全申请并经人民法院裁定同意,但因申请错误造成被申请人直接经济损失,依照法律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负责赔偿。目前平安、人保、太保等国内主要保险公司都已推出。作为国内相对成熟的一款诉讼金融产品,它的推广得到了业界普遍认可。

 

天津君利律师事务所的陈家绪律师于2014年10份,承办了天津市首例诉讼保全保险业务。他认为作为一种新的担保方式,诉讼保全责任保险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涉及保全诉讼中,很多人因为没有能力提供担保而影响诉讼;即便是有能力提供担保的客户,也不一定愿意以自身财产做担保,尤其涉及担保金额较高时,会因诉讼时间的不可控而增加财产担保的受损风险。相比之下,保全担保只需要一次性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由它出具保函就可以,降低了担保门槛,简化了担保手续,提高了资金效率。

 

“诉讼保全责任险既是一种金融创新,也是一种司法创新,为律师所周知的是,诉讼财产保全在实践中往往遇到困难,如由于当事人没有经济能力提供担保或请担保公司出具保函,或在短时间内难以寻找到合适的保证人等原因,导致无法实现诉讼保全而出现债务人隐匿、转移财产,原本完全是合法、合理的债权却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对于当事人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这有助于律师帮助客户更好地维权。”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的孙彬彬律师认为。

 



据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杨培明律师介绍,该所在过去一年里,代理过两起仲裁案件,涉及到对山东烟台和威海的企业进行财产保全,单起涉案保全金额都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且申请人均采取了诉讼保全责任保险的方式作为申请财产保全的有效担保措施。“除了可化解当事人因缺乏担保物及资金状况紧张,而导致无法及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的窘境,诉讼保全责任保险的费率与担保公司的费率亦相差无几,而一旦申请人败诉,给对方造成的损失亦将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且通常不会向申请人追偿,这不失为一种创新、合法且有效的担保措施。”

 

据律新社了解,虽然业界普遍认可诉讼财产保全责任险这一保全方式,但目前各地的司法实践仍有较大差异。自天津高院于2015年1月首开先河,以发文形式认可保单保函作为诉讼保全担保方式后,已有广东、浙江、山西、海南、贵州、湖南高院,以及北京、甘肃、江苏等地区部分中院陆续发文,予以认可。北京高院也已开展相关调研,而上海高院虽未以发文形式明确,在司法实践中却也不乏先例。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各地法院认可范围扩大,该模式的应用也会趋于普遍。以平安产险的诉讼保全责任险为例,据其上海分公司的罗震介绍,目前已与全国1600余家法院开展合作,月均承保保全金额约180亿,并曾在河南某市创造了单张保全保单超18亿的承保案例。“按2015年全国诉讼财产保全标的金额约4万亿估算,全国潜在的保费市场超百亿,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法院裁决执行难的问题,有利于推进司法建设,肯定会得到更多法院的认可,我们对此非常期待。”

 



业内人士:法律+金融还有很长一段路

 

虽然很多人看到了法律+金融的创新空间与市场,但业内也普遍承认目前发展诉讼融资仍存在现实局限。

 

“法律服务属于一个高度专业的细分领域,极高的专业门槛决定了资本即使有心进入,也可能因为不懂专业市场而难以操控资金的流向。其次,它的回报也不容易预测,影响诉讼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在中国法下,更不容易按照商业化环境下的市场条件来预测评判。而且,目前感受到了启动诉讼环节痛点,也看到了诉讼融资市场机会的,大都是战斗在一线的诉讼经验丰富的律师,而律师的职业风格往往奉行“风险永远比机会大”,即便看到了机会,也倾向于更多风险的判断。所以关于包括诉讼融资在内的法律金融产品创新,目前业内真敢做的人没有谈的人多。

 

孙彬彬律师认为,诉讼融资确实能解决某些案件中当事人无力承担案件诉讼费、鉴定费等费用的问题,有客观需求存在。另一方面,国内诉讼融资的模式至少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仍有太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诉讼风险是十分复杂的,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投资人如何评估这一风险?投资人与承办案件的律师之间是什么关系?投资人会不会干预律师办案的独立性?除了在诉讼资金需求环节引入金融工具,近年来在信托、票据、证券等金融相关领域的法律纠纷呈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说明二者在业务方面的结合和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课题,是值得业界思考的另一方向。

 

杨培明律师则给出了另一种看法:“诉讼融资毕竟有别于一般市场投资,在目前国内缺乏足够法律体系支撑的情况下,大规模铺开可能会因资本逐利性或执行背后的利益分配因素,引发一些恶意诉讼、影响司法公正的不良连锁反应,从而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不少律师认为,任何“金融+”的结合与创新,都应导向提升行业效率和增强专业价值。无论是诉讼保全责任险还是诉讼融资,都还有待摸索、完善,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司法改革创新提供另一种参考视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治中国的建设进程,以及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其他工具的应用结合,金融与法律的跨界融合必将带来更多可能性。




链接
更多法律服务领域金融产品


个人法律诉讼补偿险


2015年10月份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联合“法大大”法律服务平台,推出了一款互联网个人法律诉讼补偿险“维小宝”,投保人可按照9元、58元、128元三档不同的保费标准投保,保险期间内,一旦当事人要打官司或者不幸成为被告,由保险公司对应3000元、6000元、10000元保额支付费用聘请律师,提供诉讼补偿。“维小宝”更多聚焦于家庭维权服务,增加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等保险保障。但至目前为止,还没有听闻有该类诉讼补偿案例操作实例。


个人(车险)/家庭法律费用保险


以个人车主举例,当发生人伤事故时(场景),通过个人法律费用保险,每年缴纳50/100元的保费,保额设置为5000/10000元,由专业律师为被保险人提供服务,同时涵盖人伤案件的律师费。



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及诉讼费用保险


对于许多初创企业,可能无法承担法务人员的成本,但在股权、合同审核、劳动协议、法律文书等方面却有强烈的需求。而且一旦发生诉讼,高额的律师费也会加重企业负担。该险种涵盖法律服务及诉讼费用,小微企业可计件采购专业律师服务,同时一旦发生诉讼费用,由保险公司赔付。


政府法律援助保险


政府的法律援助在操作中面临使用局限,如允许支付律师代理费用,但不含诉讼、执行及鉴定费用,转换成保全产品可以覆盖援助和诉讼流程范围,且政府通过商业化运作,可以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