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通大学(每个交大人都该了解的历史)

 联合参谋学院 2016-06-08

交通大学(Jiao Tong University) 中国大学名,以工科,管理科见长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前身是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及北京交通传习所。 

交大渊源

  交通大学前身之一南洋公学诞生于1896年。津海关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怀筹款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南洋公学(校址今天仍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校区使用,是著名的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所在地),隶属招商、电报两局,与同为一人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同为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从此南洋北洋交相辉映,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新篇章。客观公正地讲,中国第一所具有高等学府意义的大学是北洋大学堂。但北洋大学堂由于战乱等原因,发展并不如南洋公学,特别是抗日迁到西安联合北平其它院校成立北洋工学院后,备受抗日战争战火摧残。南洋公学虽几经易名,由于地处租界,早期免受战火侵袭,成立后发展很快,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之前一直是中国第一高等学府。南洋公学学生也灿若星辰,出名的有黄炎培(后为共和国第一任政务院副总理)、李叔同、王安等。其中李叔同是历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文词歌赋,样样精通。
  交通大学前身之二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后来之唐山交通大学,今之西南交通大学)1896年创建于山海关,也是我国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为中国土木、矿冶工程和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策源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铁路学堂曾被迫停学。1905年,在唐山复校为唐山路矿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月,学校奉命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12922日,孙先生曾到学校视察,并发表讲话。他说:国民革命需要两路大军。一路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平等自由之中国;一路学习世界科学技术,改变祖国贫穷落后之面貌。在座诸君不投身于锋镝之间,学习采矿、筑路、建桥,也是为了革命。”“要中国富强起来,就需要修建铁路十万英里,公路一百万英里。希望大家努力向学,以身许国,承担起历史责任。
  孙中山先生的讲话,最终结出硕果。杰出校友茅以升(公认的交通大学老校长)便是其中之佼佼者。1916年,他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原唐山路矿学堂)。1920年,获美国卡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回国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1926年,任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他修建了闻名遐迩的钱塘江大桥。抗战中为了不使大桥落入敌手,毅然炸毁了亲手设计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建国后,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历任铁道部研究员、科学院学部委员、武汉长江大桥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主持成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委员会任主任委员。
  交通大学前身之三交通管理传习所(被认为北京交大起源)1909年(清宣统元年)创建于北京。由邮传部尚书徐世昌,为提倡路政,培育铁路管理人才,上书清廷,在北京中心位置府右街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1910年,为加强邮电事业,学校增设邮电班,并更名为交通传习所。1917年,交通部就原有各班,充实课程,并依铁路、邮电的不同,将交通传习所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01214日,国务会议通过叶恭绰的提案。后来北京邮电学校和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合并称为京校。 1922620日,京校撤消,并入交通部唐山大学,称唐山大学北京分校。1923年唐山大学本部划出部分专业给北京分校,同时北京分校独立,改称北京交通大学。
  1921年,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下设京、沪、唐三校。但随即因时局混乱再次分裂。1928615日,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宣布全国南北统一。国民政府为了加强交通建设和教育,9月重组国立交通大学,归交通部管辖。本部设在上海,依次称第一交通大学、第二交通大学、第三交通大学,后两所后来又称交通大学唐院、平院。 

交大往事

  北洋大学堂早于南洋公学,今日我们到天大网上主页上仍可看到"原北洋大学"字样,他们对历史传统的尊崇仍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当时交大学生灿若星辰,出名的有黄炎培(后为共和国第一任政务院副总理)、李叔同王安等。其中李叔同更是交大历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文词歌赋,样样精通,这在交大以工救国的办学百年历史上是罕见的。
  交大当时教学用的全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原版教材,被世人称为"东方MIT"。可惜到现在五所交大已经无人敢再提当年之勇了。百年沧桑变化,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南洋公学创立后如同当时的政府变迁一样几经易名,甚至曾一度叫上海工业学校,直到本世纪十年代后期才有了个比较亮响的名字--南洋大学。可是好景不长,二十年代后,国民党政府为了加强交通建设和教育,把当时南洋大学和唐山路矿学校(即现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和北平邮政学校(即现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联合起来成立了国立交通大学,归交通部管辖。本部设在上海,依次称第一、第二、第三交通大学,后两所后来又称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和北平工学院。
  据说正因为叫交通大学,后来唐文治校长确定校庆的时候,就定于48日,取自交通是为了"四通八达"的意思;另外有种迷信说法,是"四分五裂",后来交大确实是四分五裂的命,分成了五个交大,院系调整的还不算数。话说回来,自从归交通部更名为交通大学后,就把交大定位于理工科大学了,交大发展的方向基本确定了。
  本来南洋公学时交大是具有很好的人文基础的,原来有个南洋公学特班,班主任曾是大名鼎鼎的蔡元培,该班培养了不少人很有名气的人文艺术方面的人才(如李叔同)。当时上海大多文艺名流都来进修,如同今天的交大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一样。据说连当初在上海失意落魄的蔡锷将军在红颜知己小凤仙的劝说下也来弄了个研究生文凭(野史),由此可见很有名气。后来,南洋大学时期人文气氛也不错,因为唐文治校长是前清进士翰林,是著名国学大师,本专业当然要有些活。到了交通大学时期,文科消失殆尽。有名的校友邹韬奋,在交大读土木时由于交大理工科要求严格,读得半夜吐血,读不下去,只好转学到圣约翰大学去学新闻了。要是没有趁早跑,恐怕中国近代史上又少了位名人,这只能说是交大的悲哀。后来交大除了理工科外,三四十年代逐渐兴办了管理学院,成为中国较早开办财会、管理等专业的大学之一,可惜解放后又被院系调整,调到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去了,当时交大在人文方面一个比较有名气、可称大师级人物的教授朱东润也跑到复旦去了。现在世界一流大学大都是综合性大学。交大由于先天不足,很吃亏的。
  一个大学的发展与学校的领导紧密相关,一个好校长往往标志着学校发展的里程牌。北大有蔡元培、蒋梦麟傅斯年;清华有梅贻崎、蒋南翔;浙大有竺可桢路甬祥;在交大历史众多校长中,对交大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有盛宣怀、唐文治、叶恭绰凌鸿勋彭康邓旭初(党委书记)。在二三十年交大名校长辈出,叶恭绰、凌鸿勋,还有黎照寰,交大也因此蒸蒸日上。当时交大的办学思路是建成"东方的MIT",当时的交大的老师大部分是留美博士,水平非常高,如朱物华哈佛大学博士,张钟俊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还有凌鸿勋,钟兆琳王之卓等,不胜枚举。当时大学教授社会地位非常高,全社会对大学教授非常崇敬,工资几百个大元是当时普通公务员平均工资的十几倍。
  当年的国立交通大学用的大都是MIT的原版教材,要求非常严格,有硬性的不及格率,能进交大都是千里挑一。钱学森去美国加州理工时,发现许多东西跟在交大学的一模一样,要求免修得到批准;茅以升从交大唐山工学院毕业去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时,由于学习特别优秀,名列第一,校方决定从此对中国交大的留学生免试入学;王安去哈佛时,由于抗战没有带交大毕业证书和成绩单,哈佛大学知道是交大毕业的,决定破格录取。因为之前去哈佛的交大学生都非常优秀,交大当时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是具有相当知名度的。
  由于二三十年代交大名校长治校有方,交大在国内享有盛誉,成为有志于工程的学子的最高学府。在抗战前交大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顶点。交大则是专注工程、管理类,是工程方面的最高学府。当时交大南有交通大学上海本部,擅长机电类;北有交大唐山工学院,执全国土木之牛耳,交相辉映。这里特别要提一下唐山交大(即今西南交通大学),水平之高,名气之大,人才之多,当时绝对可以和上海交大本部平分秋色。现在从校史博物馆列出的一百三十多名交大出的院士,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出自唐山分部。
  抗战后交大上海分部内迁到陪都重庆,也说明了国民党对交大的重视,唐山、北平分部也内迁至贵州遵义,虽受一定的影响,交大依旧实力雄厚。但此时西南联大和中央大学实力已经强于交大。浙大由竺可桢治校后也奋起直追,到了抗战后也逐步赶上了交大。离开了大上海,交大发展也进入停滞不前阶段,抗战后,西南联解体后,失去了龙头老大的位置。
  返回上海后交大逐渐恢复元气。在四年内战中交大基本没有受太大影响,但交大学生也不再耽于书本,开始积极参加政治运动,用血的代价铸就了当时上海的" 红色堡垒"。当时交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不少当时学生后来也因此成为了政治活动家,像江泽民丁关根等。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局已定,开始把交大的一些名教授带去台湾,如凌鸿勋、李熙谋等,正是他们后来在台湾"恢复"了国立交通大学(即今新竹交通大学),现在已经是亚洲知名学府。
  交通大学在迎来解放曙光的同时,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高校调整。解放时的王之卓校长被调往武汉测绘学院。解放后的负责人开始是李培南,再后是彭康,前者是二野军队南下干部,后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是共产党干部。解放前后学校总体保持平稳过渡,实力依然很强,继续保持"北清华、南交大"(也有南浙大的说法)均衡局面。到了一九五二年,由于中央实行对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在教育上也采用苏联单科分类别大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第一次校院大调整。在当时的几所顶尖大学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由于位于首都,得于重点加强,从全国各大学抽调精英壮大实力,成为院校调整的受益者。中央大学浙江大学由于是国民党的中央学府,自然没有好果子吃,而被强行拆成南大、南工、南医、南农、杭大、浙农、浙医等几个学校,从此削弱。交大则由具有相当规模的理、工、管理的多学科大学被拆成单一工科大学:理学院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被调到复旦大学,化学还支援成立了华东化工学院;实力雄厚的土木建筑全部被调入同济大学,带走了俞调梅等一大批教授;独具特色的管理学院的管理、会计、财务等系并入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部分支援成立了上海财经学院;纺织系分离出去成立了中国纺织大学(即今东华大学);水利系由严恺带去成立华东水利学院(即今河海大学);航空系分出成立了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和国立西北工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机电中的电子部分支持了南工(即今东南大学),55年又支持了电子科技大学,机电中还支持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带走了一大批著名教授;此外还有部分院系分出去支援了上海海运学院等许多学校。当然交大也从外面调入了一些工科力量,但除了造船得到同济支援得到加强外,其它都是被撤掉的上海二流大学的专业并入。一出一进,实力大损,但比起中央大学来血脉还得以保存,已是庆幸。当此时复旦大学从交大、浙大的调整过程占了大便宜,从解放前的二流的私立大学一举成立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后来上海市委副书记徐匡迪在上海交大211工程中预审中也指出"复旦是院校调整的最大受益者,而交大则是最大的受害者",这当然也包括后来的1956年交大的分裂。其它几个交大下场也很惨,著名的唐山交通大学被迁到四川几乎消亡,北方交大则变成了北京铁道学院。
   

交大西迁


  1955年,大陆与美国、台湾的关系十分紧张,当时迁台后的国民政府仍抱有反攻大陆的思想,两岸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同时也为综合平衡中国的科技、教育战略布局,国务院决定在大陆的交通大学在1955年至1957年两个学年中全部迁往西安,组成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1954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沿海工厂、学校内迁的战略决策。
  19554月,高教部根据中央决策,形成部务会议文件《1955年到1957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及新建学校计划(草案)》, 明确提出:将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于1955年在西安开始基本建设,自1956年起分批内迁,最大发展规模为120005月下旬,学校通过了《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关于迁校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 1955年和1956年入学班级以及该等班级的教师和相当的职工,于1956学年度起在西安新址进行教学;其余的师生员工于1957年暑假前基本完成搬迁任务。
  11月,交通大学正式公布《交通大学迁校方案(摘要)》,方案要求:1955~1957两学年内,分批将全校师生员工、器材设备无损失、安全地迁往西安(其中电讯工程系迁往成都),并保证自1956年起开始在西安招生,以及准时地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即:除造船系(已并入上海造船学院)留在上海外,交大所有的系、专业必须西迁,按5556学年暑期、5657学年寒假、5657学年暑假分为三批,将机械系、动力系、运起系、电力工程系、电制系、电讯系等6个系(包括42个教研室)的全部教师及24个实验室迁往西安。共计西迁教职工1472人(其中教师632人,职员390人,工人450人),学生2812人。至此,交通大学全体一、二年级的4000位同学开始在新校址上课。其中有随校西迁的二年级学生1703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年级注册新生2137人(机械类1357人,电机类464人,动力类316人);夜大学学生160余人。几乎在交通大学迁往西安的同时,国务院另外于1955年批准成立了上海造船学院。造船学院是以交大有关造船专业和大连工学院造船专业为主组建的,校址就安排在交通大学迁往西安后空出的徐家汇校区。1956年,上海市为培养工科人才,另外寻求组建南洋工学院,以备城市的工业科技发展之需。19597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调整如下:主体已经迁往西安的交通大学更名为西安交通大学。上海造船学院、南洋工学院(筹建中)与交大尚留在上海的分部合并,成立上海交通大学。此时,交通大学西安本部有24个专业,上海造船学院、南洋工学院与交通大学上海分部三部分共计有19个专业。
  建国初期的唐山交大。求贤若渴、群英集唐山 。
  唐山交大建在唐山市郊外一角,环境清静优美,校舍古朴壮丽。师资、学生、图书、设备,均属上乘,有东方康奈尔之誉。可是解放前,学校饱经战乱,几度搬迁。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辗转于湖南、四川、贵州各省达9年之久。美丽的唐山校址成了日军养马之地。抗战胜利后,刚从内陆搬回来,还来不及修整,就又南迁上海。现在学校旧有的房舍教具,残破不堪,难以应用。
  在这个破烂不堪的基础上,如何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规划。刚到唐山时,军代表顾稀同志就让唐振绪提复校方案,于是唐振绪提了一个长远计划。唐振绪设想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国交通大学隶属于军委铁道部,由五所大学组成。除原来的上海、唐山、北平三校,增设南京、哈尔滨两校,共五所学校,以及有研究院、图书馆、编绎馆和博物馆的统一整体的中国交通大学的方案。这个计划草案,包括宗旨、校址、学制学程、设备、员工薪资与学生待遇五部份。并附有行政系统表,人员编制表和经费预算表,这个建议得到铁道部滕代远部长的批准,并开始执行了。
  因此,接管前夕,铁道部宣布了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务委员会的委员名单,包括:唐振绪、罗河顾宜孙黄寿恒张文奇、郑秉璋、戈绳武、李泳(职工会代表)、王绍亭(讲助代表)、李南生(同学代表)。并以唐振绪为主任委员,罗河兼教务主任,郑秉璋兼总务主任。
  从此,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立志要把新唐院办成以铁路为重点的,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的综合性、现代化的理工科大学。在老唐院残破不堪的基础上,一面健全原有的土木、建筑、采矿、冶金四个系,一而又新增设了机械、电机、化工三个系,并大力加强数理化共同学科。此外还增设了铁道工程、号志工程、电讯工程、机车工程、客货车工程等五个专修科,还有预科一班。同时在校内还成立了铁道部铁道技术研究所(唐振绪被任命为院主委兼所长)
  但是办好学校和研究所的首要条件是师资和高级科技人才。因此在19498月,在百废俱兴的繁忙工作中,唐振绪挑灯夜战,亲自撰写了新唐院近景一文,也就是一篇求贤榜登载在《建设事业励进社》的社报第100期上。这是一个发行国内外的杂志,国内学者和海外留学生都可以看到。文章介绍了新唐院的现状,远景规划,铁道部对唐院扩大发展的政策,以及急需添聘教授和研究人才等等。文章最后,特别说明了来我校工作待遇从优,文章说:我们所聘定的教员,来唐山到职,享有铁道部员工的福利,除本人同眷属有火车免票外,行李书籍也有免费运输证,到此有住宅,薪津待遇较一般大学为高,正教授待遇从1000斤到1500斤小米(清华、北大、南开等,最高均为1200)。教授自办小灶膳团,每月每人为150斤小米(鱼肉俱全),除此之外,水电煤等均由学校供给,可说是无其他开支。副教授至少每月800斤,讲师至少700,助教至少400斤。
  全国解放后,海外很多留学生想回国服务,可又不了解国内解放后的真实情况。唐振绪的这 篇文章传到美国后,大家如获至宝,广为流传,美国费城出版的《留美科协通讯》在1950 2月全文转载,动员留学生回国工作。通过这篇文章,大家知道了学校在党的领导下,得 到了大发展,大扩充,了解了唐山母校无限光明的发展前景,愿意回来工作。
  这次求贤,活动,硕果累累,在不到一年的期间内,从美国、英国、台湾、香港和国内各地,引进许多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充实增强教师队伍,和研究所的科学研究力量。如增聘了;曹建猷、任朗、史家宜、邵福许(左日右午)、张万久、黄万里、刘福泰、孙竹生、胡刚复、赵松鹤、张正平、沈智扬、张震、余国琮、王柢、高渠清、钱冬生、劳远昌、吴炳焜、杜庆萱、林宗彩、朱觉、袁见齐、章守华、孙训方、刘钟华、何杰、江山寿、卢焕云、张熙年、吴文泷,胡汉泉、朱淇昌、卢肇钧等等八十位教授。当时母校元老: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顾宜孙、黄寿恒、王绍瀛、范治纶等老师均仍健在。原有的张文奇、罗河、李汶、杨耀乾、汪泰葵、杨荣宝等教授年富力强。除此,还聘请了讲师助教有二百多人。因而形成了群英集唐山"的空前未有的兴盛局面,为我校强大的教师阵容,进一步打下了基础。解放初期,国内大学,一下子招聘到这么多人才,恐怕我校是独占鳌头。每忆及此 令人神往,不禁为母校的繁荣昌盛而振臂欢呼! 

交大现状

  现在,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五所交大已经联合成立"交通大学校友总会Jiao Tong University AlumniAssociation)。其宗旨是:加强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团结和合作,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共同为振兴中华,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其任务是:沟通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发挥海内外校友的智力优势和广泛影响,为母校的发展作贡献,为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而交大海外校友因其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虽身居海外,却仍然魂系母校,积极关心母校,从学术上,财力上,社交等方面鼎力支持母校发展教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交大海外校友超过5000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巴西,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并且都成立了当地校友会,定期举行校友活动。由于历史上作为一个完整的交通大学1959年事实上已经"亡校",上海和西安两校理论和严格法律上都为1959年新建的大学(也可以包括新竹交大),目前并不存在一所名字为交通大学的学校。
  在美国,交大校友最多,校友活动也最活跃,在纽约,华盛顿,南加州,北加州,休斯顿,中西部,纽芬兰等地均建立了校友分会,每5年举行交大校友大团聚活动。2000年第7次全球交大校友年会已经圆满结束。据当时《世界日报》报导,来自台湾的老校友蒋光照,在会议结束前,宣布"全球交大校友联谊会"成立。首任会长为汪道涵;副会长8位包括五校现任校长谢绳武谈振辉周本宽张俊彦王文生及美洲校友会总会会长李天和、台湾交大校友会长郭南宏、香港交大校友会长陈明敏;秘书长蒋光照。
  香港校友会也十分活跃,同母校联系密切,支持甚大。每年48日校庆,海外校友不远万里,纷纷返校,参加毕业周年大联欢并捐款捐物,讲学指导,以表达海外赤子的心意和期望。留学日本的校友均是80年代以后出国深造的,大都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或在大公司任职,于1998年汇集l00多位校友成立了留日校友会。
  交大百年,天下一家…… 

交大沿革

  南洋公学 山海关北洋
  (1896-1904) 铁路官学堂
  上海 (1896.5-1900.9)
  | 八国联军
  | 入侵停办
   
  商部高等 山海关内外
  实业学堂 路矿学堂
  (19051906) (1905.5-1908.1) 
   唐山
  邮传部上海 
  高等实业学堂 邮传部唐山 铁路管理传习所
  (1906-1911) 路矿学堂 (1909.5-1916.12)北平
   (1908.1-1912.1) 
  南洋大学堂  交通传习所
  (1911-1912) 唐山铁路学校 (1910.4-1916.12)
   (1912.1-1914.8) _________________
  交通部上海   
  工业专门学校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北京铁路管理学校 北京邮电学校
  (1912-1921) (1914.8-1921.7) (1916.12-1921.7) (1916.12-192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大学(19214月合校)
  (1921.4-1922)
  1921.4.7办事处成立,设北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交通大学唐山学校 交通大学北京学校
  (1921-1922) (1921.7-1922.9) (1921.7-1922.7)
    
  交通部南洋大学 交通部唐山大学 交通部唐山大学北京分校
  (1922-1927) (1922.9-1928.2) (1922.6.20-1923.3)
  | | ^┄┄┄┄┄┄┄┄┄┄┘ ↓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唐山交通大学 (1923.3-1928.6)
  (1927.8-1928.8) (1928.2-1928.6) |
  |  
  | 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 交通部第三交通大学
  | (1928.6-1929.9) (1928.6.28-1928.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大学(1928.9-1946.6)
  (校长驻上海本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唐山 交通大学北平
  设电机工程,机械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交通管理学院分院
  交通管理三学院 (1928.9-1931.8) (1928.9-1929.2)
  (1928.9-1929.7)上海 | | |
  | ^┄┄┄┄┄┄┄┄┄┄┄┄┄┄┄┄┄┄┄┄┄┄┄┘ 
  1928.11起交大改归铁道部管 | 交通大学北平交通管理学院
  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1929.1-1929.7)
  交通管理改为铁道管理 <┄┄┄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增设土木工程学院 (1931.8-1937.8)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29.7-1937.8) <┄┄┄┄┄┄┄┄┄ ┄┄┄┄┄┄┄ (1929.7-1937)
  | | 七七事变后,学生南下,迁校
  | | 内陆,1938.1附于唐院
    
  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37.8-1942.8) <┄┄┄┄ (1937.8-1941.8) (1937-1941.8)
  校舍迁入法租界,1941.9 37.12迁湘潭复课,38.5迁 38.1并入唐院铁道管理系
  曾改名私立南洋大学 杨家滩,39.2迁贵州平越 39.2迁贵州平越
  | ^┄┄┄┄┄┄┄┄┄┄┄┄┄┄┄┄┄┄┄┄┄┄┄┘ |
  |————————————┐ └—————————————┤
    
  1942.8,租界沦陷,被 交通大学重庆分校 交通大学
  日汪伪组织接收改名: 1940.9在渝小龙坎成立 唐山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 
  国立交通大学 1942.10迁九龙坡 理学院 (贵州平越)
  (1942.8-1945.8)  (1941.7-1942.1)
   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校 
  上海临时大学第一分班 (1942.10-1946.5) 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
  (1945.8-1946.6) 1945.8抗战胜利后由 <┄┄┄ (1942.1-1946.4.9)
  1945.8由租界迁徐家汇 重庆返上海 1944.12迁重庆丁家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立交通大学 国立唐山工学院 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46.6-1949.5) (1946.6-1949.7) (1946-1949.7)
  上海 1946.6返唐山,1948.12迁 |
  |  上海,1949.5返唐山 |
  | ┄┄┄┄┄┄┄┄┄┄┄┄┄┄┄┄┄┄┄┄┄┄┄┄┄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
  交通大学 中国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
  (1949.6-1959.9) (1949.7-1950.8) (1958.6-1967.9)台湾
  55年中央决定迁西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年交大大部分迁西安  | ↓ | 
  | 中国交通大学 | 中国交通大学北 |
  | 唐山工学院 | 京铁道管理学院 |
  | (1949.7-1950.8)  (1949.7-1950.8) 
  | | 北方交通大学 | |
  | | (1950.8-1952.5)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北方交通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
  | 唐山工学院 北京管理学院 |
  |——————┐ (50.8-52.5) (50.8-52.5) |
  | |   |
  | | 唐山铁道学院 北京铁道学院 |
  | | (50.5-72.3) (52.5-70.6) |
    64年决定迁峨眉, | |
  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 71年迁峨眉 | |
  西安部分 上海部分 | | |
  (57.9-59.9) (57.9-59.9) | | |
    | | |
  西安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 | 
  (1959.9- ) (1959.9- )   交通大学工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 (1967.9-1979.7)
  (1972- ) (1970.6- ) 
  84年决定迁成都 北京 新竹交通大学
  883月迁成都 (1979.7- )台湾新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