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   盛宅  1923

 李平东方明珠 2019-02-27
盛家建宅 改作香闺
“民国”十二年(1923),交大创始人盛宣怀已过世,而他的两个孙儿正准备到交大(时称南洋大学)附属小学读书,其中一个就是后来在闵行赠建留园的盛毓度。附小学生一律住宿,师长管教甚严,盛庄夫人怕宝贝孙子吃不得住宿学校的苦,便向校方商洽,借用学校地皮,出资建造一幢小楼专门给他们住,并明言等孙儿毕业了,即将房子无偿奉送学校。


学校当局既因他们是本校创办功臣的家人,囿于情面,自然会有求必应;又因为那里本就是一块长满荒草杂树的空地,出借给盛家,不出几年还能得到一幢楼,于是便欣然允诺。

盛宣怀宅”是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的夫人为其孙在公学读书所建的私宅,闹中取静,环境优美,同时又与学校老建筑的整体建筑风格非常和谐。

于是,在这年暑假后,这幢小楼就平地而起。它占地565平方米,两层建筑,共有20间房间,大小不一。
大概隔了一两年的光景,盛氏兄弟因为上海不大安宁,就向学校请了长假,离开学校回家,盛宅遂空闲了一段时间。
据南洋公学特班学生彭清鹏回忆,特班的入学复试便曾在盛宅举行:(特班)招考两次,每次各取20人。初试在南洋公学,复试在盛宅。所试皆国文,复试题为“明夏良胜中庸衍义书后”及“请建陪都议”;与试者大都不知第一题之出处,由督试员检示四库全书提要,乃勉强完卷。开学以后,陆续报到者38人,均寄宿校中。

1927年,交大开始招收女生,第一期只有4名,就住在图书馆北侧教职员住宅的空闲房间里。
据交大《关于女生宿舍》的记载:“本校自民国十六年秋招女生已来,为时已三年,而女生人数尚寥寥……考女生现实之宿舍为教员住宅,而该住宅既不合于宿舍之用,而又过于狭小,以至于不适宜居住的房屋均已住满。

如后面的小房间终年不见日光,每遇暴风暴雨,屋瓦动摇,大有裂陷之势。前面凉台房间空气比较好,但前后左右孔隙罗列其间,且以水门汀为地板,一至严冬,其凉度当不亚于冰箱,若遇大风急雨,则水由罅隙注入,几等置身泽园。”可见当时女生住宿的简陋状况。
后来,随着女同学逐渐增多,便迁至盛家盖的这幢小洋楼,当时称“东三宿舍”,因为地处学校东南角,又别名“东宫”。四个年级的女生都挤在一起,无分彼此,情同姐妹,十分热闹。

这里向来被视为禁地,外人经过这座“神秘之宫”时,只能从画楼一角、笑语喧腾之中想象着里面的旖旎风光,常有可望而不可即之感。

1930年3月28日,学校举行34周年纪念会暨执信西斋落成典礼。
礼毕,全校宿舍开放,任人参观,这一女生香闺也不得不露其神秘。那天早晨,闻听女生宿舍开禁的消息,很多男生奔走相告。平常清净出尘的女生宿舍,一时访者如织,后来接踵而至的同学,几乎没有插足之地。
[图片]盛宅南立面
当时,小楼入门北向,有一间接待室,陈设简单而幽雅,墙上贴着“不许吸烟”。再进去,便是餐室,只有几张普通的木桌。向右拐弯,便登楼了。那天共开放了三间宿舍,因为房子较旧,有坍塌的危险,怕不能承受太多的人流。第一间是两人同住的,异常整洁,窗台上搁着花盆,墙壁上还悬挂着不少主人的玉照,但却难掩斑驳的墙面。第二间是三人同住的,布置得精致清雅,富有情趣。第三间只住一个人,是阳台改建的,四周都是玻璃窗,光线极好。壁上悬主人作品三帧,色彩明艳。经盥洗室,妆台峭立于旁,脂粉水渍,隐然若现。
观瞻既毕,一位调皮男生觉得不过瘾,曰:“良机不多,何不稍留?”引得众人大笑。还有男生好奇地打听房间是怎么分配的,被告知是随便住的。因为男生宿舍以前多是抢住的,交过费之后,谁先来,谁拣好的,不免起些争执。听说女同学这样谦让,男生们不禁感到惭愧。又想到男同学的新宿舍执信西斋美轮美奂,更觉得有些亏待女生。

由于女生宿舍容量有限,每年录取新生时,女生的平均录取成绩往往比男生为高。

1931年,全校女生加起来只有18位。
首批考入交大的一个女生文傑曾在《交大三日刊》上,撰文呼吁学校对于男女生待遇应一样重视。以后女生们也曾发起募捐以建造新的女生宿舍。因时局关系,未曾实现。
这幢小楼在竹篱笆掩映下,很不引人注目,外人罕至。新中国成立前在国民党军警的一次大逮捕中,被通缉的一位女同学曾在其中一间小屋藏身,化险为夷。

洋楼格局 淡雅庄重

盛宅砖墙木窗,为西式洋房。
建筑整体外立面具有民国建筑的鲜明特色,外观比例均衡,呈三段式,外墙为青砖砌成,同当时上海的建筑色调一致。

腰线、窗框用红钻饰边,在统一中产生变化,增添了建筑的色彩。

在门窗框的处理上,红砖砌成的框上部为弧形拱券。这小小的几条曲线的运用,打破了建筑立面单一的直线构图,使建筑变得生动。
红色调的机平瓦屋顶高低错落,加上弧形拱券外窗,使整个建筑看上去显得端庄而又稳重,很好地诠释了建筑的性格特征。

建筑原有的外廊和镂空阳台的装饰与老图书馆类似。
外廊素混凝土框架和花瓶状的栏杆相结合,所构成的外廊和阳台使原本单调的建筑立面富有生趣,带上了浓浓的西洋建筑风格。不过由于城市无秩序的发展,这些体现建筑特征的外部装饰构件,已被包裹在厚重的混凝土外衣中。
建筑内部为白色石灰粉刷墙面,褐色木制楼板,白色石灰粉刷木制天花板。正中央的木楼梯还保存较好,其栏杆、扶手等的装饰雕花、线脚精致细腻。室内所有房间的天花均有一圈石膏顶线脚,做工精美。室内门窗洞口的砖墙面因墙厚和窗框厚度的不同,均有意做成45°的切面。

历史价值:
盛宅始建于1923年,是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夫人为其孙在公学所建的私宅,是外廊式民国风格建筑。经历了近百年的社会变革,见证了从建国初期到新世纪的今天上海的发展变迁。保护该老宅,对于研究上海地区外廊式建筑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艺术价值:
盛宅整个院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其清水砖外墙、红色腰线,以及坡屋顶、独特的外廊形式等,组成了民国建筑风格的典型外观。它既保存了民国建筑的特征,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风貌特点,极具艺术价值。

科学价值:
这栋住宅建筑所用的材料,是民国时期上海住宅常用的青砖中间穿插红砖腰线。
外廊的柱子由素混凝土浇筑而成,这种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初还比较少见。

盛宅始建于1923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交大徐汇校区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4幢历史建筑之一。
上海海交通大学“盛宅·校友之家”启用仪式举行上海交通大学


4月8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盛宅·校友之家”启用仪式在徐汇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姜斯宪,副校长张安胜,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日本以及北京、吉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世界和国内各地远道而来的地区校友会代表,创业创投、能源科技、金融投资和世纪会等行业校友组织的负责人,长期关注、支持校友工作的热心校友骨干、知名校友企业的代表以及校内师生代表100余人出席启动仪式。仪式由张安胜主持。 

由学校校友总会办公室负责管理运营。按照规划,一楼为接待厅、咖啡厅、活动厅,二楼为会议室、展示室和会谈室,三楼为入驻校友组织的公共办公区域。 

党政办、人力资源处、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基建处、后勤保障处、发展联络处、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体育系等此前参与修缮工作、积极支持“校友之家”运营的部处院系领导,以及负责“校友之家”运营的校友总会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仪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