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竹笛演奏中气息和口风对音色的影响

 宝山寻宝集翠阁 2016-06-08

    word格式

    论竹笛演奏中气息和口风对音色的影响

论竹笛演奏中气息和口风对音色的影响

     一、气息的呼吸方式和控制对音色的影响 ;

    ; ?一?胸腹式联合呼吸

    ; 胸腹式联合呼吸是由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结合运用的一种气息方式。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整个呼吸系统都积极参与工作,因此吸入体内的气体就多,而且吸气后,胸、腹部都有一种充满气息的感觉,由于横隔膜也积极参与,吸气相应的顺畅、迅速,同时也增加了呼气的持久性,这种呼吸主要靠膈肌、腹肌和小腹的收缩来完成。具体做法!鼻子与嘴同时吸气,气流向腰围、小腹及心胸逐渐扩散,犹如人睡觉呼吸一样。胸腹式联合呼吸在我们吹奏时值较长的乐句时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音色饱满,音阶流畅,乐句的衔接自然,更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 ?二?气息稳定均匀

    ; 稳定均匀的气流是由人体的生理机制产生的。保持气息的稳定和均匀,其理论依据是!音由物体振动而发音,当该振动在一定期时间内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反复进行时,所发之音就有固定音高,听起来就悦耳。以下情形较为多见!1、气量过足,冲力太强,超越边棱音振动频率的极限,势必造成振频过速,笛声偏高,基音受到抑制,泛音明显突出,使笛声尖锐刺耳,甚至失音?超声现象?。

1/3页

    word格式

    2、气量不足,冲力太弱,造成边棱音振频过缓,笛音偏低,基音振动不充分,泛音受到限制。

    ; ?三?气息方向的控制

    ; 所谓气息方向,即吹奏竹笛时,演奏者射出的气息角度随着不同音区的音高变化而变化。简单的说!音区高,气息方向高,音区低,气息方向低。气息方向变化的控制与下唇的移动密切相关,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下唇内收!气息向前下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大,使得音色饱满厚实。上下唇平行!气息向前稍偏下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适中,音色缓和平稳。下唇向外推移!气息向前方射出,射入笛管内的气流量小,音色比较亮、细润。

     二、口风的合理调整、控制对音色的影响 ;

    ; ?一?风门与口风

    ; 上下唇之间的吹口即风门。风门的大小、方向,是由唇部周围各肌肉进行调节的。掌握正确的风门!上下唇肌自然贴住牙床,利用嘴角肌肉的适当收缩,使上下唇肌的着力点向中间靠拢,从而使双唇中部形成状如米粒大小的圆形风门。风门的松紧随心控制,原则上低音可松、宽一些,笛子的音色平稳、圆润,高音则随之收紧,音色比较明亮,强音应适度放松,弱音宜收紧。风门如不正确,笛声含有杂音,音色无法干净、纯正。

    ; 口风是指通过风门吹出的气流,也就是指呼吸与口型配合形成的气流。口风有粗细、缓急之分,笛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主要是由口风来决定的?当然需要风门的配合?。口风急发音高,口风缓发音低,口风粗发音强,口风细发音弱。在实际演奏中口风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口风的粗、细、急、缓又与风门、气流入射角度以及口劲的大小息息相关。

2/3页

    word格式

    ; ?二?气流入射角度及速度

    ; 气流对竹笛吹口边棱喷射的角度简称入射角度。气流角度如运用得当,可以起到美化竹笛音色、调整音高、保障音准的良好作用。气流速度的大小决定了边棱音的高低,而气流量的大小决定了笛管振动的振幅大小,所以气流的大小决定了音量的强弱。入射角度偏大或气速加快会使气流振动频率增大,发音则偏高,用气的流量加大,施加在振动气流上的能量加大,使气流振动的振幅加大,声音加强。气流入射角度的大小、气流的缓急要相互协调,在三个不同的音区应有不同的变化。

    ; ?三?口劲

    ; 口劲是唇肌、颊肌、嘴角侧肌对风门的控制能力。笛子的音色除了与风门、气流角度的作用有关外还与口劲的大小变化有关。有足够的口劲,才能使口风即使细如一线,也可以做到气压不变,这样演奏弱音时音高不会改变,有足够的口劲,才能使口风即使细如一丝,而气流也能集中成一束,使演奏弱音音质纯净。在实际演奏中,口劲的大小还应随着音高的变化而变化,吹奏高音时需要口劲较大,吹奏低音时需要口劲较小,吹奏强音时,口劲较小,吹奏弱音时,口劲较大。

    ; 总之,要想获得最佳音色,就必须将口风、风门、气流角度、口劲这几个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去训练,以达到演奏时要求的目的。

    ;

3/3页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