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谈谈管乐的口风技巧

 养心怡神888 2016-07-20
         口风是很多箫友最难过的关口,这里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老师的原因,总之是很多人吹了很多年,仍然是很迷茫。

        先说概念,口风指的就是,通过风门吹出的气流。风门指的是上下唇形成的让口风通过的小孔。

        口风的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千变万化的,这样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音色。

有人吹箫是紧的口风,嘴角拉开,风门很细小,横截面小,这个时候,对角度的要求是很精细的,必须要吹到发音最好的点上才可以。

       有的人吹箫松的口风,嘴角并不使劲拉,上下唇很自然的和在一起,气流冲开就是风门,华音的芙蓉王讲过唇管的理论,也就是上下唇形成风门后,嘴唇是往前有撮的倾向,在上下唇中间形成唇管。这个方法是马迪老师倡导了多年的吹法,他一直被视为另类,直到近年,才慢慢被接受。

       松的口风,口风的横截面大,气流缓,覆盖吹口的面积大,对口风角度要求不怎么苛刻,所以很多人觉得好吹了,可以理解为边棱音多了,也就是音源多了,这样声音也大,也显得浑厚,好发音。

        大家可以照着镜子看自己的风门,你会发现上下唇的活动会不断的改变风门的形态,正确的使用这些形态,就可以形成很多不同的音色。

        杂音对于管乐来说,只是角度对不对的问题,大量气流吹到外边,自然杂音多,和口风的松紧状态并没有关系。

        紧可以吹好,看看王次恒,紧的可怕,铁嘴一般,可是他的音色是公认的好,纯净甜美。

        松也可以吹好,看看马迪,松的让你感觉不到他在吹奏,可是华丽的高音,高低音音色高度统一,让他独步笛坛,成为一代大师。

         法无好坏,看你怎么用。

         口里像含着一口水一样吹,音色也会有很大的改观,显得更通透浑厚,马迪老师多年来一直强调的吹法,几十年后的现在,他写进了自己的书里,才被很多人采用,不用不知道,一用吓一跳,有的人在一夜之间就脱胎换骨了,正确的方法是最重要的。

         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