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科医生专业科普(一)】皮肤屏障与玫瑰痤疮

 田园怡隐 2016-06-08
1
什么是皮肤屏障功能?

皮肤的角质层位于表皮最外层,曾被大家认为是无用的死亡细胞形成的结构。然而近年的研究却发现,角质细胞及其细胞外成分彼此紧密嵌合,形成了特殊的砖-墙结构,为皮肤提供屏障功能。这个结构为人体提供了一个渗透屏障,可以防止皮肤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让人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同时还提供了一个抗微生物屏障,在不影响正常菌群繁殖的同时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现已发现,多种皮肤疾患与异常的皮肤屏障功能有关,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可能不仅是某些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作为重要的始动因素。


2
什么是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是一种累及面部皮肤血管和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 30-40 岁人群,偶见于儿童。国外报道发病率在0.5%-22%,男女比例约为 1: 3;我国还没有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资料提供具体的发病率。临床表现为面中部为主的一过性及持久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由于皮脂腺过度增生,一些病程较长的患者还可出现橙黄色的斑块甚至鼻赘。根据皮损的类型,2004 年美国国家玫瑰痤疮协会专家委员会将患者分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和眼型。多年来,对于玫瑰痤疮的病因众说纷纭,如毛囊虫学说、幽门螺杆菌学说、脂溢学说、环境学说、血管异常学说等,但各研究的结论往往大相径庭。由于人们对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一直不明晰,因此治疗方面缺乏针对性。


3
玫瑰痤疮与渗透屏障的关系

玫瑰痤疮患者对于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多种内外源性诱因均可引起玫瑰痤疮病情的加重,包括饮食、饮酒、系统及局部药物、温度、气候、情绪以及活动。一项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发现,玫瑰痤疮患者更容易对接触物发生非特异性的接触性过敏反应。一项皮肤刺激研究显示,玫瑰痤疮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期患者的阳性率为 100%,丘疹脓疱型患者的阳性率为68%,而正常对照的这一比率仅为 19%。吴艳等的研究发现,玫瑰痤疮患者中,66.7% 主诉有烧灼针刺感,66.7% 表示存在皮肤干燥,乳酸刺激试验阳性率高达 46.7%。以上研究结果提示玫瑰痤疮患者可能存在屏障功能的异常


有研究显示玫瑰痤疮患者的皮肤生理指标明显异常,表现为角质层含水量的下降、经皮水丢失的升高以及 PH的升高。上述异常在玫瑰痤疮患者的非皮损处也非常明显,而在皮损处则更为突出。提示玫瑰痤疮患者在临床上典型皮损出现之前便可能存在皮肤屏障功能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剧。玫瑰痤疮的一个重要的临床特点是对环境因素的高度敏感,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刺激,这个特点使得玫瑰痤疮与皮肤屏障功能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另一方面,皮肤屏障功能为揭示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开辟了新的思路,并且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靶点。


作者介绍

罗宏宾 主治医师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

鲁贤昌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成员,师从浙江省中医院曹毅教授,擅长治疗痤疮、玫瑰痤疮、颜面再发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黄褐斑等损容性皮肤病以及跖疣、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皮肤病、下肢溃疡等。目前主持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与包括国家自然基金 、浙江省自然基金课题多项,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