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卦掌--中国武术的一颗明珠

 门源胜哥 2016-06-09

晚清,是中国数千年来发生最大剧变的一个历史时期,不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旦夕诡谲的国际时势之下,以前未有过的弱势,进入中西文化的碰撞期。中国的文化,发展到了明清,已经进入了总结期,可以说它的每个文化要素都在总结,医学的《本草纲目》,经济的《农政全书》,科学的《天工开物》,文学的《红楼梦》等等文化大著的出现,都是这种总结期的表征。

历史到了此际,中国的各界精英,都在不同的领域做着各自文化总结和传承的功绩,中国武术,也同样如此。明末清初,满人的入关,让诗礼簪缨的中国大地又一次遭受异族的统治,汉人的反抗,最终以朝代王命的终结,进入了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马放南山,武将们或脱枪为拳,或化刀为掌,终于武术届出现了太极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这三大内家拳术。清末的帝都北京,这块龙虎之地,云集了各界武林好手,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或为大内侍卫,或为军队教习,或为百工技师,或为贫民走卒,而他们在闲暇之余,会经常探察四方而来的拳师和武士。

总之,若遇着武行高人,他们或明察,或暗访,或搭手,或跟踪。他们定不会错过。以全凯亭、尹福、刘德宽、程廷华等几位相交甚笃的京城拳师,在某一天,便听闻到了一位来自九华山的怪人,名叫董明魁,众人传说多位好手未及近身便跌飞出去,全部搭手即败。于是,几人一番计定之后,便齐集这位董明魁的拳师院中。

和传说中的形容相仿,几人虽都是好手,然不过几个罩面,尽皆败落下来,而且,这位董怪人从头至尾都是盘坐在榻上,其神明武功高不可测,于是大家齐齐俯拜,开始从之学拳。这个怪人,便是开创了内家名拳八卦掌的一代武林宗师董海川。而八卦掌,这一取众家武术精华并结合《周易》的阴阳八卦理论和道家内丹术,从而创立出的一种以转掌、走圈为主要特征的拳术,从此震撼京师,名扬武坛。

八卦掌走转如游龙,翻身似雄鹰,以拧身走圈为其拳术动态的最大特征,因其集武术技击、道家养生、周易文理等为一体,经过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拳术。

2016年4月底,我随恩师朱文龙先生,奔赴武当山下,丹江坝上,跟从师爷张全亮先生学习一代武林大师王培生所传的八卦六十四散手掌。

张全亮师爷,作为八卦掌第四代的领军人物,师从一代武林大师李子鸣和王培生两位先生,学习了两派八卦掌,六十载的武术研习生涯,让他在八卦掌领域享有盛名,所传八卦掌包括定式八掌、老八掌、散手掌、连环掌等等及多种器械和养生功法。

在简明扼要,精粹风趣的理论课之后,师爷便以七十六岁的高龄给三十余名弟子学员们,开始了六十四散手掌的教学讲解。

当初,董先师讲拳不练拳,传拳不改拳,因二代宗师个人所练武术各自指导,加入走转步法和各种拳理拳要,遂步形成八卦掌各自不同的流派风格。董先师仙逝后,大枪刘德宽博采诸位同门所学,总结整理出八卦掌64散手掌,为方便军队操练,改圈练为直趟练,并将散手技击精华编成八趟,一趟八式,这便是后来名耀武林的直趟八卦六十四散手掌。

师爷张全亮先生,所传王培生大师的六十四散手掌,也是一代太极拳技击艺术大师王培生先生,以毕生武学认知和体悟,在保留八卦散手掌原风貌的同时,有机地揉进了吴式太极拳的劲意和武学内涵,使整个套路更加细腻,简明,这是他对六十四散手掌作出的发展和熔铸。

“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根。”张师爷在讲说散手掌时,必引拳理拳谱,随口而出,随手而动。拳谚说“手到脚不到等于瞎胡闹。”“手脚齐到方为真。”张师爷从第一趟第一个动作开始,便着重强调,周身的协调配合,特别是手脚的相合,“打人如亲嘴,打人如走路。” 近身方能得手,得手必得近身,六十四散手掌,集结了八卦掌二代先师们总结提炼的技击精华,每一招式,每一动作,都在一个“用”字,这是张师爷的画外音。

怎样用呢?我觉得张师爷所讲重在两大点,第一为功力,第二为技术。

本门武学精华在于走转中,将周身各部关节随着大转的同时,不停地小转,背如陀螺,脊如钻杆,诸处都在拧转运动中,日久“成功”,所谓“游身八卦掌,游龙八卦掌”,都在强调走转的要义,“搭手交十字”、“还步必循圈”、“搭手如鱼撞网”等等都强调“走转”二字。张师爷说,“走转中以正取斜,以动制静,顺应人体生理自然规律,强化圆的运动训练,在人脑中形成一种稳定的程序,从而从意识到反映都能应物自然,圆转自如。就可以做到顾打合一,合力击人。我顺人背,以慢制快,以动制静,以巧制拙,以小力胜大力。使敌处处受制,处处落空。而我则处处便利,处处随心所欲。使对方觉得我全身处处都是手,全身处处都是轴,全身处处都生钩,全身处处如翻板,全身处处如管涌,全身处处如电门。一触就挨打,一触就落空,一触就难脱,一触就反弹,一触就险象横生。”可见走转的圆运动,乃是八卦掌的根本,吾辈后学不可不牢记于心。
走转是不变的真理,而基本八法“推托带领,摆扣穿劈”都在八卦掌的变化运动中,体现出本门拳术的内涵,而一掌变八掌,八掌变六十四掌,又是变化无穷,此亦不变之变,变之不变的辩证理论。

所谓技术,即强调是合力。张师爷说打人不是打人,是要合了他,将周身整劲释放出去,内家拳,讲究六合,手与足合,肩与胯和,肘与膝合,自然形成周身拧转之态,合了势,拳式也正确标准,比如狮子捧球,左肘合右膝,右手合右足,左肩合右胯,自是姿态标准,周体舒适。张师爷多次说,八卦掌重在一个“变”字,“如鱼撞网”,触着即动,手眼身法步,随动而变,随变而动。

张师爷在讲解中又着重强调“虚实”的重要性,虚实既是阴阳之理,也是武术变化运用的重要法理,“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必须分清脚的虚实、手的虚实以及一手一足的虚实,如进步挑掌,拳式上左手挑起,右掌打出,在变化的过程中,左手由实变虚,步子右实,右掌击出,形成动态中的虚实变化。一掌如此,掌掌如此,掌与掌之间亦是如此,交手动态中,有规矩不拘束,随势而动,如圆石行千仞之山,变化莫测,此为虚实之理。

张师爷讲,八卦掌象形取意,要求周身如龙身,比如云龙献爪,不论右圈右提,左圈左提,都要求身体如龙行云间,气势潇洒,拧腰转胯,动如龙行。又如白猿献果,闻名知意,取猿之采果之意,两手分采,肘手腰胯一合劲,必然要“选果入盘”,进而捧献出去,即后足一蹬,前后成拉弓之势,整劲力催,击敌而去。

张师爷说八卦掌以“转”为功,以“掌”为用,以“动”为法,以“易”为理,以动制静,刚柔相济,声东击西。前前后后,虽教的是直趟八卦,却仍语重心长地强调,勿求多要求精,莫贪多要求通,一式多盘练,还是要在走转中沉气筑根基,实地增功力,多转圈,活腰腿。又说本门掌法虽然多变,但练习时要明拳理,懂拳义,反复消化思考,所谓开悟开窍,武术作为独特的中华运动文化,斯理深矣。“练时务必动作规范,式式精准,如同书法练习一般,必要楷书规整,清晰明楚,笔法严谨,而后才可行书草书,练拳亦如是,更要精气神备足,切莫动作两可,依葫画瓢,时间浪费了,作用几无。”这些道理对于初学者和少年人都是有着莫大助益的,我们后学晚辈,一定要谨记于心,笃行其训。

作为再晚,令我感动和深思的不仅是师爷绝伦的武艺和高超的武学理论研究,更有师爷作为一代拳术传承大家,其守真的纯粹风范令人动容。张师爷多次垂诲后学,先辈数代人总结和提炼的武学精华,至如今继承都难,千万不要图一时名利和虚荣之心,擅改乱更前辈拳术,吾辈传人当慎思己行,竭尽所能去学习和继承,务必求精求真。“拳术之道,贵在精纯。”这是张师爷屡次良苦之言,他又说“成功之道,贵在坚持。”我想这其中不仅指的是成武术之功,更有为人做事的拳拳苦心,谆谆教导。

八卦掌,作为与形意拳、太极拳并列的三大内家拳术,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过武林百年多的实践考验和发展完善,其独特的走转练法,精深的技击技术,科学的运动规律,博大的文化内涵,以及充满哲学、力学、中医学、心理学之原理,为中华武术的发扬作出了重大贡献。让我们八卦掌后辈学人,铭记历代先师高训,跟随前辈,为传承中华武术,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文/张全亮再传弟子刘龙)

在运动中快乐,在快乐中健康,在健康中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