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象一抚——诗的感性、智性与神性】

 昵称34128200 2016-06-09
【诗象一抚——诗的感性、智性与神性】

也是逐渐明白,诗,尤其是那些举世公认的好诗,大抵是——感性、智性与神性的有机结合。或准确地说,是融合,是融合体。诗,就像一只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在摸象,而且基本上都是盲人在摸象。包括那些所谓的诗歌理论家与评论家,其实也一样,都是瞎子摸象的一族。因为大家的经历与学历的依仗不同,知识结构与社会生活的时空不同,尤其是创作的经验不同,所以,写出来的诗与文章,也就各有千秋,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的结果。诗,与诗论,也是各有各的意味与道理。这很像太阳的光芒万丈,一个优秀的诗人,如果能够拽住万丈光芒之一缕,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那就是上苍赐予的恩惠,是造化有成啦!在诗的面前,谁也不是上帝,没有教师爷,更没有救世主,尤其没有舍我其谁的水浒英雄。诗,不管你是谁,你就是皇上,写不出好诗来,就是写不出来。诗这个东西,特立独行,绝对不会仰人鼻息,更不会甘当狗腿子与无聊的帮闲,它是艺术的,是有自己的宇宙观与自己的内在结构的,它不仅复杂,而且微妙,所以它能进入人的灵魂,能够给艺术提供大于艺术若干倍的感觉世界以供其自由遨游,并得其魂魄的点化而使其成为绝世之经典……而真正流芳百世的艺术作品,都是因为太艺术了,才能够成为不朽的经典。在世界的艺术宝库中,所有的经典,都是艺术作品的艺术性与人的生存境遇与历史的真实境遇息息相关、紧紧相连、甚至血肉一体的,即使有些作品完全是想象与幻觉的捕捉, 比如《神曲》,那其中的喻意与蕴含,也是对人的干预与关怀。而且艺术与文化,尤其是各自独立与不同的文化与历史文化,亦有着浩瀚无边的联系,并且极其深厚。所以,真正的好诗都很结实。怎么理解诗的结实?文字本身的结实是一个层面;更深厚的结实,是不管你城头变幻什么样的大王旗,好诗都巍然挺立,像西部大漠的胡杨,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这就是好诗,它结实得经得起风霜雨雪、经得起时空的变幻,什么季节、什么气候,都拿它没有办法。它要不朽,一定会不朽,它是挡不住的流芳百世。
现在有的诗人非常急切,生怕历史把他漏下去。其实,历史是很无情的,很多古人编了很多书,很多今人也出了很多集子。但是很可惜,留下来的就那么多,不管你印多少,出多少。这很像今天的各种各样的诗歌选本,你方红几天,我方红几天,要死要活、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出来了,炒的热火朝天,有用吗?没人搭理,就是没人搭理。比历史还冷酷。所以说,别急,该你进史入册,你一定会金榜题名;不该你,你就是提着猪头,也找不到庙门。所以,还是用心写自己的作品,至于能不能成龙成虎,那还要看作品。作品是优秀卓越的传世诗人的通行证。
这就把话又说回来了,什么是好诗?好诗的第一个印象,一定是感性的。如果一首诗读了一节下来,给人的印象是凭借着理性的智慧编织而出的,那恐怕不是诗了;哪怕你是分行写的,那也不是诗。诗与其他智性文字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感性,它的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当然,有的诗人会故意在开头的时候弄一点炫虚高蹈的东西,但那也肯定会一笔带过,马上就会让你见识到他的感性之诗句的光芒。你会问我:那么,什么事感性?谢谢,我正要讲一讲感性。感性就是感受与觉到的一种生理的反应,对诗人来说,高明的卓越的诗人,一定会将这种生理的感受与觉到的生理感应转化为文字,用文字迅疾地固定下来。它是含着体温与裹着气息的,是一种吸纳着春温秋肃、寒来暑往的文字表达,尤其是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诗行。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的好,他们能够迅速地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本质。这种本能,不是理性,理性绝对无法实现感性的表达,这也是很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学者,永远也写不出一首好诗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卓越的诗人,都有非常好的感性天赋。凭着这种天赋。他可以信手拈来,任意挥洒,怎么写都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苏东坡,几乎就是鬼斧神工,出口成章、即吟成诗。
这样说来,诗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赋者的天下了吗?当然不是。智性也很重要。一个诗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智性,那么,这种诗人很难获得大的作为,他们常常会虎头蛇尾,常常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尤其容易坠入云雾山中,写一堆让人莫名其妙的东西。这是感性足而智性弱的必然反应。那怎么才能算是一个优秀甚至卓越的诗人呢?就是那些不仅具有很好的感性天赋,同时又具有很好的智性天赋的诗人,才有可能一以贯之地把诗写好。当感性帮助你完成了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后,智性会帮助你一句一句、一节一节地延着感性加智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的激发与连动,促使你的诗歌的句子纷至沓来而有如神助般喷涌而出,写出一首首卓越的诗歌。那究竟什么是智性呢?智性就是智慧的天性。就是一个诗人所具有的一种智慧思维的习惯,即,当感性帮助他开头,而智性则会很快地帮他找到之后的发展,是一种语言的感性与智性交融后的表达,是感性迅疾地转换为智性,而智性又迅疾地转换为感性的表达,或者说是有激情与有思想的表达。智性,是诗人所具有的一种下意识的理性追寻与选择,它在诗人感性的推动下,完成的一次次理性的有意义的寻找与寻找之后的迅疾选择的即兴表达。智性,顾名思义,智慧的习性,这种习性一旦养成,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一位感性与智性健全的诗人,一般都能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够写出卓越的诗歌。所以,我们还要引进一个词,那就是:神性。
我们说诗歌充满了魅力,其实,并不仅仅指的是感性与智性的表达,同时,一定还包含着神性。什么是神性?这的确是一个不太好表达或很难说清楚的一种诗人的秉赋。神性的神,并不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也不是西方传说中的众神,而是一种生气的神秘精神。它是介乎于感性与智性之间的那一段含混不清的地段,或者也可以说,它是感性与智性身上都具有的一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感性与智性才获得了贯通一体的生气。因为,正是这种神性把感性与智性迅疾融化在一起,使他们俩兄弟血肉相连,形同一体,共同闪烁出诗歌的光芒。
最后,让我们来说一说诗性吧?真正的好诗,一定是诗性充沛的诗,而这个充沛是什么充沛呢?就是诗的意境丰盈。无论是感性的表达还是智性的推动与神性的天助,最后的最后,都是为了创造完成一个浑然一体的诗歌,即诗意丰沛的意境。这个意境的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表面看去是句子与句子的排列组合,而组合之后的完整的诗歌——其实并不是句子,而是句子与句子相互激发着、推动着创造出来的诗的意境。如一支歌,一幅画,一段舞……它的句子完成了最后的组合——诗,诞生了。什么是诗性?语言,或者句子所创造出来的意境,所弥漫出闪射出的光芒,就是诗性的闪光。这个光,是全诗的每一个字的每一个音阶与每一个字的每一笔划共同完成的。当我们蓦然回首,再看这首诗时,你会发现:语言消失了,而诗性丰沛的意境诞生了,并令人深受感染。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在这篇札记中,我没有谈论感情与思想,这并不是因为写诗不需要感情与思想。恰恰相反,写诗绝对离不开感情,更离不开思想。那我为什么没有在这里谈感情、说思想呢?这是因为感性与智性这两个概念本身,就已经包含了感情与思想,用它们来说一首诗的创造,要比用感情与思想更清晰明了。因为感情常常包含着思想,思想又常常包含着感情,很难用这两个概念谈论清楚诗歌创造的基本问题而不造成混乱。加之神性的阐释与诗性创造的关联,使得我只好避开这两个表面看来与诗歌创造密不可分而实际阐述起来却无关紧要的词。在我看来,感性、智性与神性,才是诗的诗性创造的真正的要素,是诗的心肝肺与筋骨血肉,这是最本质的。其它,都无关紧要,故略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