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疯狂的药价:2000%的利润谁“伤得起”?(4)

 西木君天很蓝 2016-06-09

  唯有施重典,才能终结虚高药价时代

  初看到这个新闻,我还以为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发了一年前的“重稿”。去年5月,该节目曝光了某地医院将出厂价15.5元/瓶的芦笋片卖到了213元/瓶,利润高达1300%。本月13日,该节目又报道了一则如出一辙的新闻,只不过,地点换成了北京,药品换成了克林霉素,这次的计算结果是,6毛钱到12.65元,暴利高达2000%!

  作为同行,不得不佩服《每周质量报告》的坚持,它一如既往地关注高药价的产生流程,并没有“见怪不怪”。倘换做其他人,或许已经麻木。作为观众与可能的患者,我们则要追问的是,这20倍的暴利,是否会成为虚高药价的终点?

  两起曝光,前者在追问是谁分食了那巨额的利润,后者则更深入地直指药品招标制度的漏洞。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年后,“芦笋片事件”的当事医院在接受调查时,为自己叫屈——称卖出高价药,竟是“符合国家规定”的。

  据专家介绍,即便是奢侈品,利润也很少超过200%,然而救命之用的药品,利润却是奢侈品的近10倍——无论如何,这都是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的。然而,当如何荒唐之事,最终一切都归咎于制度,甚至有了合法合规的大旗,这才是最让人无奈与绝望的。

  事实上,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无奈之事常有,明明一项看上去很好的制度,却难有很好的效果。比如昨日我们谈论的“矿长伪装下井事件”,就是用一种极其荒诞与令人出离愤怒的手段,消解与架空了那初衷美好的“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回归到医疗领域,历时几年的医改,建立了诸多设计良好的制度,比如基本药物制度,却总陷入“降价死”的怪圈;再如这次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本意是为了招到尽可能低的药品,但也难耐不良之徒钻空子,甚而养成一个“食利集团”。

  制度当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制度出了漏洞,也不必全盘否定。但补漏洞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疗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最需要的,还应是一件事一件事地来做好。就拿一年多时间曝出的这两起药品暴利事件,有关部门就该顺藤摸瓜,将其中的食利者一个个揪出来,严肃处理——或许不能杜绝下一起暴利,但至少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昨日,听到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向山东潍坊两家医院开出巨额罚单,原因是,它们控制原料,强迫下游生产企业抬高投标价格,“严重破坏了国家药品价格招投标制度”。将这件事与1300%与2000%的药品暴利事件放到一个框架中来,或许能给出一个启示:唯有施重典,才能终结虚高药价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