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有名西山八水院咱大海淀就占了6个!还不来看看!

 胡说茶道 2016-06-09


海淀旅游hdtour

       金朝金章宗在金中都(今北京广安门一带)的西山修建了八大行宫,由于这些行宫均水源充沛,因而也被称为西山“八大水院”或“六大水院”。今天啊,咱就看看这“西山八水院”有几处在咱们大海淀呢?


1圣水院


       金、辽八大水院之圣水院(黄普院),明为“妙觉禅寺”、“瑞云庵”,位于海淀区凤凰岭景区内聂各庄乡车儿营村西北五里的深山幽谷中。

       金章宗完颜璟执政期间(1190—1208)在金中都郊外的西山修建了八大行宫,史称为西山“八大水院”。黄普寺即为其中建在西山山脉末端凤凰岭中一条东西走向深涧中的“圣水院”。

    
   
       现仍存石凿井眼一口,直径约30厘米,水从山崖石罅中流出,注入井中,井处于遗址正室的中间,多年不竭。
       如今,“金刚石上塔”已成为京郊凤凰岭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黄普寺金刚石上塔摄影:卍善无畏)  


2香水院


       目前主要是醇亲王墓陵及其建筑,金香水院、法云寺的遗迹难觅。尽管难以呈现金代香水院的风采,然而《帝京景物略》曾有如下记载,“一尊峰刺入空际者,妙高峰。峰下法云寺,寺有双泉,鸣于左右,寺门内甃(音:绉,意:砌)为方塘。殿倚石,石根两泉源出:西泉出经茶灶,绕中溜;东泉出经饭灶,绕外垣;汇于方塘,所谓香水已。金章宗设六院游览,此其一院。草际断碑,香水院三字存焉。……章宗云,春水秋山,无日不往也”。明代学者袁中道的诗描写:“直北西山曲,峰峦似剑铓。近皴(音:村)飞雨点,高岭入星光。西水浸茶灶,东泉绕饭堂。双流鸣玉雪,滚滚赴黄梁”。不难看出,法云寺时代前的香水院无疑泉水叮咚、山峰叠翠、景色宜人,乃至“章宗云,春水秋山,无日不往也”。

   


       近800年来,如今香水院经过变迁为法云寺,到现在的七王坟醇亲王墓,发生了巨大变化,七王坟墓为北京市文保。七王坟墓地建筑依山势而设,由低到高,层层有序,有碑楼、祠堂、享殿,墓冢、拱桥、水道、石碑等,尤其那些遍布陵园内的白皮松、油松等古树,使得景区隐蔽、肃穆之中也有些蓬勃之势。(文并摄:雪域高原)

3金水院

  

       金水院即金仙庵,又名金山寺。位于今海淀区北安河乡阳台山上金仙庵。金山泉的水量很大,每日来此打水的游人很多。 金山寺古刹,始建年代不详。金山寺素以“三绝”闻名,第一绝为公孙林,公孙树既银杏,俗称白果,是我国著名的植物活化石。第二绝为金山泉,因寺后山峰名金山而得名,金山泉是北京西山名泉之一,泉水清凉绵甜,沁心脾。第三绝为玉清殿的关帝爷,关公塑像体形敦实,目光严峻,双手抱笏,仪态矜持,龛上回龙凤舞,可惜现已荡然无存。 



   
       这里的泉水质量非常好,含微量元素高,不含水碱,据说当地人烧水的水壶用了几年一点水碱都没有,泉水的流量每天有三十吨左右。(来源:西山角) 


4清水院


       清水院即大觉寺。辽代即为“胜概” “八大水院”中,常与香水院并提的是清水院。《天府广记》载:“香水院在京山口,石碑尚存。稍东有清水院,今改为大觉寺。”


       大觉寺,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之西南,徐各庄之西,东西方位基本与七王坟平齐,海拔高度约137米。大觉寺辽碑记载:“阳台山者,蓟壤之名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概即景色,胜概即有山有水的美丽的景色。《帝京景物略》记载:“黑龙潭北十五里,曰大觉寺,宣德三年建,寺故名灵泉佛寺,宣宗赐今名……金章宗西山八院,寺其清水院也……”由此可知,大觉寺曾有清水院、灵泉寺之名称,且得名均与丰沛的源泉有关。法式善《大觉寺偶题》诗道:“出城跨驴路幽敞,樱桃树上仓庚响。到寺残日已西匿,看竹湿云已东往。山中夜雨五更骤,门前溪水三尺长。老僧贪凉起诵经,渔翁爱晴去撒网。



       偶坐松间理清课,辄向天边结遥想。笑他黄蝶逐花飞,羡尔青虫缘壁上”。可见这里乾隆—嘉庆年间在夏季雨水多时,门前溪水可达“三尺长”,且寺旁有可生长游鱼之水流相伴。如今,大觉寺的水源仍然很足,寺内功德池清水依旧丰盈,给积德行善放生的人们提供场所。在四宜堂院有人开设了明慧茶院,成为独具特色的品茗、聚会、休闲的场所。(来源:西山角)


5潭水院


       谭水院即香山公园香山寺。北京西山的香山公园里有香山寺遗址,位于双清西北侧,该寺初名大永安寺,永安禅寺,又名甘露寺,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元代拨银万锭重修,其规模成于清乾隆年间。



       当时寺内建有内买卖街,香云入座坊,眼界宽等建筑,形成了前街、中寺、后园独特的寺庙布局。前街自永安寺坊经知乐濠到香云入座坊两侧为内买卖街,中寺由接引佛殿,西佛殿,圆灵应现殿及两侧的钟鼓楼坛城配殿组成,寺庙主体后园以眼界宽,南北爬山廊相环,至青霞寄逸封闭为园,园中建有六方楼,水月空明殿,其两侧假山嶙峋,整组建筑依山而立,错落有致,规模宏伟,建筑壮观,为西山诸寺之冠。  

       原寺从下至上层层升高,中间由一条叠石磴道相连。寺前筑有祭星台,整座寺宇极为宏丽。古人赞曰:'西山之刹,以数百计,香山号独胜'。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建筑规模是何等的恢宏。但这座名刹,却于1860年、1900年两度被英法联军焚毁。香山寺的双清别墅,毛主席在这里住过,双清别墅内有个展览馆。


  
       在香山寺下,原有两股清泉,相传金章宗时称梦感泉。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题刻“双清”二字。1917年11月熊希龄在此修建别墅,因此得名。这里淡雅幽静,山泉树石顺其天然,四季景色绮丽,成为香山的“园中园”。(来源:东方天宇)

 

6泉水院


       泉水院即玉泉山芙蓉殿。位于今海淀区玉泉山院内,对外不开放。玉泉山是金王朝在京郊经营的主要皇家园林,其内“芙蓉殿”曾是金章宗的最大行宫。到了元、明两代,北京西北郊营建园林的风潮更是热火朝天,前后有不少贵族、文人都来这里建园与游览。如元代一些文人,曾称山水典雅的海淀为“丹棱沜”。
   
   
       明代贵族武清侯李伟(明神宗生母李太后的父亲),在海淀修建了号称“京国第一名园”的清华园(又名李园)。著名书画家米万钟在李园附近也组建了米家园(又名勺园),当时有诗曾赞誉勺园:“才辞帝里入风烟,处处亭台镜里天;梦到江南深树底,吴儿歌板放秋船。”(来源:网络)


7双水院

     

       金、辽八大水院之双水院,明称“香盘寺”,现存遗址,位于石景山区翠微山中黑石头乡双泉寺村。

       金章宗完颜璟在执政期间(1190—1208)于金中都郊外的西山修建了八大行宫,史称为西山“八大水院”。
   
   
       双泉寺即为其中之一的“双水院”。双泉寺因其所在之处有双泉故而得名。此处东西北三面环山,西有小路通天台山,如众星拱月,寺院不大,但为西山名刹。泉水从寺后山麓涌出,砌石池汇聚寺中,然后再从寺中流入河谷,自然形成两股小溪。在全盛时期,这里苍松翠柏,泉流飞瀑,润石嵌空,山峦清秀,水景甚美,东北二里处即黑龙潭。
       据清《日下旧闻考》记载:金章宗于明昌五年(1194)御诣建造此寺,以便于夏季避暑之用,从此开始建寺。明宣德年间(1426—1435)、成化年间(1465—1487)两次重修,成化年间将此寺改称为“香盘寺”。到了明嘉靖年间(1522—1566),双泉寺经过修葺焕然一新。清光绪九年(1883),又经慈禧近侍太监刘印诚出资重修。
       据说清朝光绪年间的重修是因为慈禧近侍太监刘印诚因玩弄诡计而得到了一笔赃款,由于数额过大,不 免后怕。故他向慈禧作了坦白,慈禧念他还算老实,就没有处罚他,还让他“看着花吧”。结果,刘印诚就用这笔钱重修了双泉寺,并且扩建了门前的双泉桥,改名为“万善桥”。双泉桥是为金章宗来双泉寺避暑而专门修建的,明弘治七年(1494)曾为此桥立一碑,由翰林院修撰、云间钱福撰记。清光绪九年(1883),负责扩建的贾二、贾五两位石匠,在施工中专心赤诚,将包工剩下的一千两白银归还捐钱修桥的刘印诚,刘感其二人笃实憨厚,便让他俩看管双泉寺,并在此养老送终。
       该寺原有建筑规模宏大壮观,有大殿三间,配殿、厢房若干;并有泥佛、铁佛、铁钟、黑龙壁画等物,寺北还建有一座祈福塔。但如今寺内建筑大部被毁,残存无几。现在的双泉寺还剩有一小型四合院式的平房建筑,且残破不堪。在山门外遗有两方清碑,左侧一方风化剥落,只字不存;右侧一方《重修翠微山双泉寺记》系谢祖源撰,梁耀枢书,清光绪年间(1875—1908)所立。寺内还有一方明碑,无撰人姓名,明嘉靖元年(1522)立,此外,还有石佛像两尊。
   
   

       金章宗完颜璟在执政期间(1190—1208)于金中都郊外的西山修建了八大行宫,史称为西山“八大水院”。
   
   
       双泉寺即为其中之一的“双水院”。双泉寺因其所在之处有双泉故而得名。此处东西北三面环山,西有小路通天台山,如众星拱月,寺院不大,但为西山名刹。泉水从寺后山麓涌出,砌石池汇聚寺中,然后再从寺中流入河谷,自然形成两股小溪。在全盛时期,这里苍松翠柏,泉流飞瀑,润石嵌空,山峦清秀,水景甚美,东北二里处即黑龙潭。
       据清《日下旧闻考》记载:金章宗于明昌五年(1194)御诣建造此寺,以便于夏季避暑之用,从此开始建寺。明宣德年间(1426—1435)、成化年间(1465—1487)两次重修,成化年间将此寺改称为“香盘寺”。到了明嘉靖年间(1522—1566),双泉寺经过修葺焕然一新。清光绪九年(1883),又经慈禧近侍太监刘印诚出资重修。
       据说清朝光绪年间的重修是因为慈禧近侍太监刘印诚因玩弄诡计而得到了一笔赃款,由于数额过大,不 免后怕。故他向慈禧作了坦白,慈禧念他还算老实,就没有处罚他,还让他“看着花吧”。结果,刘印诚就用这笔钱重修了双泉寺,并且扩建了门前的双泉桥,改名为“万善桥”。双泉桥是为金章宗来双泉寺避暑而专门修建的,明弘治七年(1494)曾为此桥立一碑,由翰林院修撰、云间钱福撰记。清光绪九年(1883),负责扩建的贾二、贾五两位石匠,在施工中专心赤诚,将包工剩下的一千两白银归还捐钱修桥的刘印诚,刘感其二人笃实憨厚,便让他俩看管双泉寺,并在此养老送终。
       该寺原有建筑规模宏大壮观,有大殿三间,配殿、厢房若干;并有泥佛、铁佛、铁钟、黑龙壁画等物,寺北还建有一座祈福塔。但如今寺内建筑大部被毁,残存无几。现在的双泉寺还剩有一小型四合院式的平房建筑,且残破不堪。在山门外遗有两方清碑,左侧一方风化剥落,只字不存;右侧一方《重修翠微山双泉寺记》系谢祖源撰,梁耀枢书,清光绪年间(1875—1908)所立。寺内还有一方明碑,无撰人姓名,明嘉靖元年(1522)立,此外,还有石佛像两尊。
   
   
       如今寻访双泉寺可由山间小路直达村内寺前,虽寺前泥泞土方,山门前却有一棵古松傲然挺立,证明此处曾为皇家圣迹的辉煌。庭院的残墙斑驳,砖石外露,在庭院的空间内挺拔着四棵古树松柏就象卫士般成四方型站立院中,仍有捍卫这一“双泉水院”的不屈之感。(来源:卍善无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