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王君聊课(70):评课即兴发言

 江山携手 2016-06-09

今天听课。听课后评课。要我发言。想了想,说了几点。

第一,      评课不要搞成了批斗会,而且还是自我批斗会。我听童老师上课,真的已经讲得很成功了,优点多多,大家都看得见的,想来童老师自己也应该感受得到。可是,刚才我听童老师的自我评课,却全部都是在自我批评。他这么一番话下来,自个儿简直糟糕到了极点。童老师谦逊我能理解,但是过分的谦逊负面影响也大。其一,让阅历不深的青年教师不知所从,不知道好课到底应该是啥样子的。是不是高不可攀啊?其二,一味地自我批评不能让其他老师充分地了解你的教学预设思路,造成评课渠道的堵塞。其三,给教研活动制造了莫名的沉重气氛,让每一个参与的老师紧张。我认为,教研活动应该是温暖的,阳光的,和谐的,充满朝气的。这要求讲课的老师首先要有勇气自我表扬。讲课人最聪明,评课人最愚蠢,这话虽然有些过,但是,作为上课者,有点儿这样的豪气也未尝不可。教师这个工作本就劳累琐碎,很难有成就感,所以,自我悦纳精神尤为重要。评课,我们应该大兴表扬之风,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找到尊严感和幸福感的地方。

第二,      教研教研,那就是对常规教学的研究。既然要研究,那就必须又要略微高于常规。否则,就没有研的必要,也更不可能有研的成果。刚才我听两位讲课老师的发言,都反复强调要上家常课。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以“家常课”为遮羞布来掩饰我们在教学设计上的粗疏和教学艺术上的缺失。我从来对某些专家们对公开课的批评不屑一顾,因为这些专家根本不知道,在教学的田野,在教学的一线,不是教学太时髦了,而是教学太原始了。不是教学手段太丰富了,而是教学手段太单调了。如果老师们在公开课上运用到的手段能够一小部分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我相信一线教学就会有很大的改观。“平实平实”的说法固然很时髦,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平”的不一定是“实”的,“华丽”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实”的。上课有千万种风格和形态,只要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追求实效”的“真实、扎实”的课,管他是平实的还是华丽的,都是美的!今天有一堂课,板书设计很马虎,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板书,糊涂板书,如果因为家常课是这个样子所以公开课也要保持这个样子的话,那就太让人担忧了。我们教学生写作强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么公开课也应该是这个样子,来源于家常而高于家常。

第三,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标准肯定很多。我最欣赏的还是于漪老师的话:课要上得一清如水,课要上得生命涌动。今天的课,充分展示了男教师“讲功”的魅力。两位教师都体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和极富磁性的语言表达能力,给予了听课者以美感。成熟男人的魅力不可抵挡不是?但是,我们还是比较失望地看到,男教师在锻炼内功的同时,对“外功”的琢磨显然是不够的。童老师的课只要稍微调动一下板块顺序,境界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尹老师的课只要在学生的激发方式上稍微灵动一点儿,其生命涌动的程度就会更强。形式与内容总要紧密携手,一方都不可偏废啊!课堂设计的能力和教学组织的能力永远是教师的基本功,他们和文本解读的能力一样重要,本质上并不可以比较孰轻孰重。

第四,      语文课的“语文味儿”往往更多地体现在和文本的“纠缠不清”上。今天上课的几位老师显然是优秀的,因为从课的肌理里,我们可以欣赏到感受到他们对文本的进攻是主动的成功的。但还是可以做得更好。教学和打仗不一样。打仗是拿下山头就算大功告成,而讲课是拿下了山头还有更高的山头——因为对于文本的解读是没有边界的。常读常新是阅读的一般道理。所以我们追求这样一种境界:要把学生不断地吸引进文本,要让他们心智上情感上也和文本产生“纠缠不清”的情感。童老师的课,尹老师的课,可以说都是“围绕”着文本在讲,但是都还没有能够“贴着文本”讲,因此讲得虽然精彩,导得也很到位,但是总让人觉得还不过瘾。其原因就在于和文本还隔了一层,还没有达到“咬文嚼字”的地步。而没有“咬文嚼字”的语文课,无论如何也是让人有空中楼阁之感的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