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王君聊课(93):壮哉!好一堂诵读课

 江山携手 2016-06-09

          读了卢望军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课堂实录,我有了写点儿感受的冲动。

我是很喜欢这个课的。

教学,其实也是一种选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选择。从这些选择中,大抵可以看出这些时间我们灵魂的状态。

 

首先,是选择教学内容。

我们天天上课。我们的时间无比珍贵。值得我们记录下来的,一定是让我们自己念念不忘,为之辗转反侧的那些课。一位网友批评望军“为某某政党唱赞歌”等等,我觉得是没有道理的。任何事件的发生一定有它具体的历史背景。拨开背景的浮尘,人类的很多美好品质,比如善良,比如正直,比如同情,比如舍生取义,比如杀生成仁等等是有超越时代,超越政党的意义的。事实上,望军要如此隆重地上这个课,就是因为她的心中有英雄主义的情怀。这样的情怀,恰恰是在现在的娱乐文化的熏陶之下,习惯于消解崇高解构神圣的青年孩子们很缺乏的。上这样的课,给孩子的心灵注入钢铁意志,为他们的人生奠勇敢奉献之基,对人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这是大爱,是大情大气大情怀。

这几年来,在我的视野之中,望军是80后教师之中少数能够坚持思考,坚持实践,坚持纪录,并且才华已绽的优秀青年教师之一。她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韧劲,就是因为她的心中有一份“壮哉”的情怀。没有这样的情怀,仅仅靠才华,是坚持不下来的。

 

其次,是选择课型。

关于文本特质的研究,这两年我说得很多了。但在教学一线,真正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并且清晰地用这个理论去指导自己教学的老师,还是很少。我们习惯于滔滔不绝地“讲”,习惯于微言大义地去分析,习惯于连篇累牍地去拓展挖掘,习惯于规规矩矩地去套和应试有关的各种语文知识……语文课,皮肤粗糙,眼袋耷拉,体态臃肿,负担很重。去年和内蒙的老师同课异构《安塞腰鼓》,连这样的美读文本,真正“读起来”的课堂也不多。究其原因,“不敢读不愿读”是一个方面,“不会教读”是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诵读型的课,要上得好,教师如何设计,如何选择返璞归真的教法,如何调控课堂,至关重要。教师如果没有“壮哉”的情怀,不敢这样上课。教师如果不具备诵读课的设计能力,也不敢这样上课。

纵观整个小学界中语界,把文本处理为诵读型文本的课还是不多的。望军能够有这样清晰的文本特质定位意识,并且有挺高明的处理方式,很不简单。

 

然后,是选择教点。

这就是我所说的“选点”。这跟传统的“确定教学内容”还有些微不同。“教学内容”往往是一个宏观的观念,非落实到“选点”上不能解决课堂操作的具体问题。一堂课好不好,“点”选得巧不巧是关键。我反对那种太撒手,随便让学生选,所谓纯“自由讨论”的教学方法。我一直强调“课堂教学”是在“教阅读”,和纯粹的“自由阅读”是有距离的。课堂不聚焦,就没有效率。网撒得太开,教师又没有达到“胸中有丘壑”的水平,那课堂,就是到处挖坑,到处砸洞,最后,一口井也没有。学生在浮光掠影的匆匆阅读中四处奔波,累得贼死,最后渴死。

好的课堂教学,教师是选点定位的高手。能够凭借比较高超的引导技艺把学生呼唤到,吸引到文本最精妙处,最出彩处,组织学生咬文嚼字,重锤敲打,深情诵读。这些“点”,是课堂的波光云影,倒映出文本整体的面貌。这些“点”,是向心性的,互相呼应的,互相支撑的。它们共同构成教学的“场”。教师因此教得有厚度,学生因此学得有深度。

望军老师围绕“壮”字,取“战斗场面”、“生死抉择”、“石头杀敌”、“纵身一跃”几个点,组织诵读,引导理解,很精简,一气呵成,很有整体感,效果很好。

 

最后,是选择教法。

课堂教学是技术还是艺术,这些年来争论不断。有前辈提出“先是技术,其次才是艺术”的综合说,固然能够安慰一些人,但是还是不够一针见血的。我是同意“艺术”说的。语文学科的审美性决定了它必然是“艺术”的。语文中的“语言学习”,感性多于理性,是不必争论的。特别是在中小学课堂上,如果你回避这一点,你是很难享受到语文教学的快乐的。最诗意的文字,面对最诗意纯真的心灵,不追求艺术,而止步于技术,那就连技术的层面都可能达不到。

望军在小学。窃以为,小学的名家大师比中学多。中学渐趋指向应试,越到高年级,应试的腐臭气息换着面具地在我们的课堂上称王称霸。我听课多,经常听得很悲观。严重的时候想吐的感觉都有。生硬地灌输,强行地牵引,粗暴地组织……依旧在我们的课堂上横行。教师自身缺乏对课堂之美的欣赏能力和建构能力,从课堂整体到课堂细节,难得见到赏心悦目的美点。

追求优秀的老师和不太追求优秀的老师,其显著的不同就在于:是否把课堂技艺转化为课堂美感。把一节课,当一幅画,一首歌,一篇文章,一场戏剧来经营。课如美文,起承转合,大处见筹谋,细处见巧思。点点滴滴,不经意处其实都有苦心经营。教师,必有这样的磨砺和锻炼之后,才可能进入自然天成挥洒自如的境界,才可能化设计于无形,用引导于无痕,从心所欲不逾矩,撒豆而成兵,挥剑而成河。

望军的这堂诵读课,是很见其在教学技巧上的用功的。她没有白去小学。她汲取了小学的很多灵动机智的教法,用得很娴熟,很契合小孩子的思维方式。

比如“复沓”的方式的反复应用。大处,以“壮哉”整合全课。细处,以课文关键句的有意反复掀起诵读高潮。

看这样的两个片段:

师:我们刚才读,还仅仅是战斗的一个场面,这一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进行了将近一天,这些战士们还可能怎样痛击敌人呢?

投影:

班长马宝玉                     

              副班长葛振林                   

战士宋学义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                   

 

 

投影:

班长马玉宝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葛振林昂首挺胸,纵身跳下深谷;

宋学义昂首挺胸,纵身跳下深谷;

胡德林昂首挺胸,纵身跳下深谷;

胡福才昂首挺胸,纵身跳下深谷。

 

比如,用语用训练的方式对文本空白处及时进行补白加工。如:

投影:

读第三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两条路之中,五位战士选择了通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的那一条路,他们选择了悬崖峭壁,选择了        ,也就选择了把自己逼上绝路;他们选择了把转移的时间留给   ,也就选择了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但是,他们的选择    

      

 

这样的训练,既是诵读训练,又是语言训练,还是理解能力训练。如果老师对文字没有足够的敏感,是发掘不出这样的训练点的。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多设计这样贴着文本的“语用训练”,这种训练有根,有生命力,无痕无形,学生的收获会比较实在。

还比如,巧妙的背景点拨点燃学生的诵读激情。如:

 

师:男孩子们,现在,你就是五壮士中的一员,那些一拨又一拨冲上来的敌人,用枪用刀杀害了你的亲人你的同胞,用火烧毁了你的房子你的村庄,如果他们不被消灭,他们还将杀更多的人,抢更多的东西,而现在,他们就在你的眼前哇哇乱叫,你准备怎样去报仇?

(生读,读得雄壮有力。读错了两个字,抡和绷。)

师:孩子们,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这里,抡读lūn,而不读lún,抡是手臂很用力地旋动的意思,这一个又一个圈,抡动的是——

生:是对敌人的仇恨!

生:是战胜敌人的力量。

师:绷,是一个多音字,不读bēng,而读běng,读běng的时候,表示强忍,板着的意思,我觉得更体现出脸绷紧的程度。我们再读读。男孩子们,壮士们,如果你们能够阻击敌人,那么,主力部队可以安全转移,群众可以安全转移,那正在转移的人群里,有你的亲人,你的邻居,你的同胞,你准备怎样去阻击敌人?

(生读,读得铿锵有力,甚至还有情不自禁的动作。)

 

如何指导学生读,除了传统的诵读基本技巧,我们还应该知道,对于非专业的诵读,有一种读,和技巧无关,和情怀有关。老师一旦唤起了学生的情怀,诵读,就超越了技巧层面,而进入了精神层面。读得好,不是因为掌握了方法,而是表达了情感。在普通的课堂上,我们更要帮助学生去享受这种无技巧读的快乐。毕竟,语文,更多的时候还是自娱自乐,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表演啊。

 

望军这堂课的优点还很多,我就不一一分析了。有兴趣的老师,自会去悟。写下这点儿文字,表达对望军妹妹的敬佩和祝福。就这么坚持下去,望军的未来,也壮哉啊!

2015/1/3

 

 

 

【附望军课堂实录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35484c0102vf3s.html

 

 

 

壮哉!中华脊梁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

说明:

决定写这篇课堂实录,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狼牙山五壮士》是我小学学过的课文,我还记得我自己当时被感动的情景。当时就想,也许他们可以遇见奇迹,他们也许会被树枝什么挂着,幸免于难。后来知道的确有两位壮士生还,并且活到了高龄,很高兴,似乎了却了一桩少年的心愿。

2.我查找资料的过程,发现这个故事确有其事确有其人,不是现在为很多人所诟病的伪文本,因此,愿意着力。

3.这是一堂以诵读为主的课,孩子们课堂上表现很好,慷慨激昂,情真意切,说明年轻的心,容易被打动。

4.抓一个字设计环节,期望牵一发动全身。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

生:狼牙山五壮士!

师:再读!

生:狼牙山五壮士!

师:标题里,最打动你的,是哪一个字?

生:壮!

师:能不能用组一个词?

生:强壮。

生:壮实。

师:你们的组词都是对的,但是,放在这里却不合适。因为,我们现在的,是狼牙山五壮士,我们的组词,要符合这个具体的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们组的每一词,都是通向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入口。

生:悲壮!

生:壮烈!

生:气壮山河!

师:是啊,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这样一篇悲壮的,壮烈的,气壮山河的文章。一般来说,当某一种事物深深打动你,使你忍不住发出感慨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使用一个感叹词——

生:啊。

师:比如,我们看到一朵花很美,我们会说美啊,但是,我们如果对着狼牙山五壮士壮啊,似乎不够庄重,我为找了一个近义词——哉,来抒发我们由衷的感慨和赞美。

二、壮哉!战斗场面

师:大家早上已经读过课文了,从你们朗读时的表现来看,我知道你们被打动了。现在,我们一步一步地去体会这五位战士之壮,让我们更多更深地被感动被震撼。

投影: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战斗场面的句子,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师:男生齐读一遍。

(生读,读得一般。)

师:男孩子们,现在,你就是五壮士中的一员,那些一拨又一拨冲上来的敌人,用枪用刀杀害了你的亲人你的同胞,用火烧毁了你的房子你的村庄,如果他们不被消灭,他们还将杀更多的人,抢更多的东西,而现在,他们就在你的眼前哇哇乱叫,你准备怎样去报仇?

(生读,读得雄壮有力。读错了两个字,抡和绷。)

师:孩子们,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这里,抡读lūn,而不读lún,抡是手臂很用力地旋动的意思,这一个又一个圈,抡动的是——

生:是对敌人的仇恨!

生:是战胜敌人的力量。

师:绷,是一个多音字,不读bēng,而读běng,读běng的时候,表示强忍,板着的意思,我觉得更体现出脸绷紧的程度。我们再读读。男孩子们,壮士们,如果你们能够阻击敌人,那么,主力部队可以安全转移,群众可以安全转移,那正在转移的人群里,有你的亲人,你的邻居,你的同胞,你准备怎样去阻击敌人?

(生读,读得铿锵有力,甚至还有情不自禁的动作。)

师:女孩子们,从他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听出了仇恨。

生:我听出了消灭敌人的决心。

生:我听出了他们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勇气。

师:男孩子们,壮士们,把你的仇恨,你的决心,你的勇气放进去再读!

(男生读,有一种庄严感。)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忍不住感叹:壮哉!——

生:战斗场面。

师:我们刚才读,还仅仅是战斗的一个场面,这一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进行了将近一天,这些战士们还可能怎样痛击敌人呢?

投影:

班长马宝玉                     

    副班长葛振林                   

战士宋学义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                   

生:班长马宝玉让战斗停下来,对敌人说:我们先停一下吧。

众笑。

师:你的想法真的很天真,这个方法适用于外交场合,或者适用于绅士之间,可是,这些日本鬼子这些侵略者,哪里是人呢?他们是强盗,是禽兽,甚至

生:连禽兽都不如!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喊一声:同志们,为亲人报仇!

生:战士宋学义把两个手榴弹绑在一起,待敌人走近了才狠狠地向敌人扔去,手榴弹带着仇恨,在敌人中炸开了花。

三、壮哉!生死选择

    师:是啊,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读——

生: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如果我们把这长长的一段,读成两个字,是哪两个字?

生:抉择。

师:是啊,选择。可是,这个选择,不是早餐吃馒头还是吃包子的问题,也不是穿校服还是不穿校服的问题,而是生和死的问题。

投影:

读第三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两条路之中,五位战士选择了通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的那一条路,他们选择了悬崖峭壁,选择了        ,也就选择了把自己逼上绝路;他们选择了把转移的时间留给   ,也就选择了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但是,他们的选择    

      

生:他们选择了把敌人引上绝路,也就选择了把自己逼上绝路。

生:他们选择了把转移的时间留给群众和主力部队,也就选择了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是啊,这就是生死选择,但是,这关乎生死的选择,他们没有半点犹豫,他们做得——

生: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师:什么是斩钉截铁?斩钉截铁就是——

生:斩钉截铁就是毫不犹豫。

生:斩钉截铁就是一锤定音。

生:斩钉截铁就是......

师:斩钉截铁就是义无反顾,就是面对死亡的一种毅然决然的态度。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补充完整的话——

生:在两条路之中,五位战士选择了通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的那一条路,他们选择了悬崖峭壁,选择了把敌人引上绝路,也就选择了把自己逼上绝路;他们选择了把转移的时间留给群众和主力部队,也就选择了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但是,他们的选择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师:壮哉!——

生:壮哉!生死选择。

四、壮哉!石头杀敌

师:战斗渐渐接近尾声,战士们渐渐走上绝顶,子弹打完了,手榴弹也打完了,他们能够御敌杀敌的唯一武器,只有那磨盘大的石头。孩子们,你们见过磨盘吗?

生:见过,是石头做的。

师:磨盘是用那种很结实的石头做成,大约有这么大(比划),一块就有一百多斤重,一般人很难搬起来,可是,战士不仅搬起来了,而且,还是一次又一次地举起来,因为——

生:石头像雹子一样砸向敌人。

师:孩子们,为什么战士们的力气那么大?

生:因为他们充满了仇恨。

生:因为他们想要为亲人报仇。

师:古语说,一人必死,十人不能当。这砸向敌人的,可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

投影:

石头像雹子一样,想着敌人头上砸去。这接二连三地砸向敌人的,是磨盘大的石头,是壮士        的决心,是中国人民              的仇恨,也是同仇敌忾抗击外侮的信念!

生:是壮士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决心。

生:是战士们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

师:也是中国人民——

生:也是中国人民血与泪的仇恨。

生:也是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仇恨。

生:也是中国人民永世不忘的仇恨。

师:也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侮的信念。这石头砸得敌人叽里呱啦乱叫,砸得敌人纷纷滚落山崖。

五、壮哉!纵身一跃

师:终于,最后一颗子弹也在敌人中间炸开了花;终于,生命最后的时刻来临了,让我们聚焦这最壮烈的一幕,感受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让我们读——

投影:

班长马玉宝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葛振林昂首挺胸,纵身跳下深谷;

宋学义昂首挺胸,纵身跳下深谷;

胡德林昂首挺胸,纵身跳下深谷;

胡福才昂首挺胸,纵身跳下深谷。

师:一个接着一个,这就是相继;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丝毫畏惧,昂首挺胸,义无反顾,这就是——视死如归!我们读——

投影: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师:再读——

投影:

山谷里回荡着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师:孩子们,看看大屏幕,我们再读——

投影:

此刻,我们的心头上,铭记着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

生:壮哉!纵身一跃。

师: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定格成狼牙山上一副绝美的风景,现在,我们来欣赏一副画,也就是课文插图上的那一副画,静静地盯着这一副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他们经过漫长的战斗已经疲惫不堪,衣服也破烂不堪了。

师:那是整整一天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啊。

生:我看到他们的手上青筋突起,显得很有力量。

生:他们的眼睛眺望着远方,从他们的眼睛里喷出仇恨的火光,但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师:有没有学过美术的同学,能够从构图等等角度来谈谈感受。

生:大家看看这幅图的上方的天空,右边是黑色的,代表着日本鬼子;而左边是黄色的,代表中国人民。黄色部分比黑色部分大得多,也就是说,中国人民必将战胜日本鬼子,取得胜利。

师:说的真不错,你说的这种手法,可以叫着象征

生:在这幅画上,五位战士站得很高,给人一种很高大的感觉。

师:是啊,他们把狼牙山踩在脚底下,山高人为峰,他们比狼牙山更高,比泰山更稳,我们来读一读——

投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当一个人为了民族存亡舍生忘死,当一个人为了国仇家恨视死如归,当一个人为了他人安危从容赴死,那么,他便成了永生的英雄,成了一座供所有人仰望的山峰,永远屹立在历史深处和人民心中。

师:这样的壮士,能够感天动地,甚至穷凶极恶的敌人。我找到一些资料,虽然不一定真实,但是,我相信它的真实性,我来读给大家听——

投影:

五勇士悲壮之举,令一向骄横的武士道信徒们个个胆战心惊,直到这时他们才弄明白,数千日军围攻一天,耗费大量弹药,死伤数百人,原来与他们作战的只有5名八路军。另有史料记载,当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发现与之激战近一日的对手只有五个人,他们就在悬崖上排成几列,面对五人跳崖处三度折腰。

生:老师,折腰是什么意思?

师:折腰就是鞠躬的意思,三度折腰就是——

生:三鞠躬。

师:三鞠躬是中国最敬之礼节,五壮士的壮举,连敌人也为之动容。

六、壮哉!中华脊梁

师:上次,我们阅读了主题学习《光辉的历程》里面的中华脊梁的相关章节,如果我们要评选中华脊梁的话,那么狼牙山五壮士肯定可以入选。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跳下山谷,却成为了大地上的英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元帅亲笔为他们题词:

投影: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

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

齐读。

师: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千百年来,内忧外患从未断绝,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一百余年的历史,更是一部屈辱辛酸的民族史,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一直没有被打倒,被消灭,乃是因为在国难家仇面前,始终有一些舍生忘死的中华脊梁存在着,支撑着。聂荣臻元帅的题词中的燕赵,也就是今天河北一带,也就是狼牙山五壮士的家乡,古人说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这里,曾经出现过历史上最著名的视死如归的勇士,有谁知道吗?

生:荆轲。

师:荆轲刺秦之前,说过什么话?

生:......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每当国家有难,总是有这样的壮士涌现出来,站成大地上一道悲壮的风景。我们随着大屏幕慷慨激昂地读一读,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荆轲说——

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师:胸怀大志的曹植说——

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师:唐朝的李贺说——

生: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师:面对元朝统治者的劝降,誓死效忠宋朝的文天祥说——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戊戌变法失败后,面对断头台,谭嗣同说——

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英勇就义时,慷慨陈词——

生: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投影:

壮哉!狼牙战士。

壮哉!中华脊梁!

生齐读。

师:正是有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中华脊梁存在,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才在一次又一次生死存亡之际苦苦支撑,重新崛起。前几天,我们读了主题学习丛书《光辉历程》之中华脊梁,请拿出你写的中华脊梁人物评选的推荐词,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作品,全班交流)

陈佳成:中华脊梁林则徐颁奖词:你本可以悠闲自在地抽大烟,但你没有,反而努力地消灭这种东西,只为了那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你本可以悠闲自在地当你的官员,衣食无忧,但惊恐的皇帝将责任推到你身上时,你一句话都没有说,因为你知道,国家需要你。你,将永垂不朽;你,将万古留存。

张芷瑜:中华脊梁左权颁奖词:你舍己为人,在激烈的战争中,不顾自己的安危,让他人转移,你把安全与幸福让给他人,却把危险留给自己。你坚守战场,拖着虚弱的身体指挥着,像一个普通的战士般奔跑着。当敌人的枪炮向你射来的时候,你高喊着让同志们卧倒,自己去被打伤。为了祖国的安危,你不顾危险,继续指挥,最终,为国捐躯,壮烈牺牲。

何佳彧:中华脊梁铁血军人杨靖宇的颁奖词:这是一场山林中的殊死搏斗,他咬牙切齿,拼尽全力,只为了有一天,中国人民会真正拥有一片自由的土地。舍己为人,这就是他一直以来的风格。他的努力,他的牺牲不是毫无意义。因为,他,他们,都是为了中华之崛起在战斗!

黎一帆:中华脊梁马本斋的颁奖词:他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带领他的回民支队和日军斗智斗勇,歼敌无数,捍卫祖国,保卫人民。他身上展现的艰苦奋斗,舍生忘死,坚韧不拔的抗日精神和民族气节,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师:听了你们的颁奖词,很惊讶,惊讶于你们对颁奖词这种凝练而优美的语言的熟练运用,也惊讶于你们对英雄人物的准确理解。孩子们,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革命志士,铭记他们的功勋,铭记他们的德行。孩子们,我们普通人,也许不能成为中华的脊梁,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当祖国的血肉,让我们的每一个人的优秀,把祖国装点得更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