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关雎》赏析| 王秀梅

 高处不胜寒676 2016-06-1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生命起点。它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另有6篇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不包括在内)。《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了诗歌。


《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风》大多为周代各地的民间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风》又叫《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五部分,收诗160 篇。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以及诗的内容,大致可推断出诗的产生地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地区,地域相当辽阔。《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小雅》74篇,大部分是贵族宴享时的乐歌,也有一部分是民间歌谣;《大雅》31篇,是诸侯朝会时的乐歌。这些诗大多产生于西周、东周的都城地区,即镐京(今陕西西安)和洛邑(今河南洛阳)。《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周颂》、《鲁颂》和《商颂》。《周颂》31篇,是西周初年祭祀宗庙的舞曲歌辞,产生地在镐京。《鲁颂》4篇,是鲁国贵族祭祀宗庙的乐歌,产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商颂》5篇,是宋国贵族祭祀其祖先商王的颂歌,产生地在今河南商丘。


《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大致说来,最早为西周初期,最晚至春秋中叶,以公元来计算,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历时五百多年。




关 雎


【题解】


这是一首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诗。它是《诗经》中的第一篇,历来受人们重视。《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古代研读《诗经》的学者,多数认为“君子”指周文王,“淑女”指其妃太姒(sì),诗的主旨是歌颂“后妃之德”。但我们仔细吟咏,根本找不到后妃的影子,只是讲一位青年男子在追求美丽贤淑的姑娘。此诗采用兴而有比的手法,以关雎的鸣声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主题,然后用赋的手法铺叙开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青年男子在追求自己心上人时焦虑急迫以及昼思夜想难以入眠的相思情景。诗中那些鲜活的词汇,如“窈窕淑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等,至今还被人们频繁使用着。


关关雎鸠① ,  关关对鸣的雎鸠,

  在河之洲② 。 栖歇在河中沙洲。

窈窕淑女③ ,  美丽贤淑的姑娘,

  君子好逑④ 。 真是君子好配偶。


【注释】

①关关:鸟的和鸣声。雎(jū)鸠:一种水鸟,相传此鸟雌雄情意专一。

②洲:水中陆地。

③窈窕(yǎotiǎo):美好的样子。

④好逑(qiú):好配偶。



荇菜



参差荇菜① ,  长长短短的荇菜,

  左右流之② 。 左边右边不停采。

窈窕淑女,     美丽贤淑的姑娘,

  寤寐求之③ 。 梦中醒来难忘怀。

 

【注释】

①参差(cēn cī):长短不齐。荇(xìnɡ)菜:一种水生植物,叶子浮在水面,可食。

②流:顺着水流采摘。

③寤寐(wù mèi):醒着为“寤”,睡着为“寐”。

 

求之不得,     美好愿望难实现,

  寤寐思服① 。 醒来梦中都想念。

悠哉悠哉② ,  想来想去思不断,

  辗转反侧③ 。 翻来覆去难入眠。

 

【注释】

①思服:思念。

②悠哉:忧思不绝。

③辗(zhǎn)转反侧:翻来覆去,无法入眠。

 

参差荇菜,     长长短短的荇菜,

 左右采之。    左边右边不停摘。

窈窕淑女,     美丽贤淑的姑娘,

 琴瑟友之① 。 弹琴奏瑟表亲爱。


【注释】

①友:亲爱,友好。

 

参差荇菜,     长长短短的荇菜,

左右芼之① 。 左边右边不停择。

窈窕淑女,     美丽贤淑的姑娘,

     钟鼓乐之② 。 鸣钟击鼓让她乐起来。


【注释】

①芼(mào):采摘。

②乐之:使她快乐。


选自《诗经》(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作者: 王秀梅译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