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们喝茶的时候其实我们在想什么

 昵称535749 2016-06-10
2016-06-10 13:01 | 豆瓣:最愛藍

有时候想起来,我似乎到哪都带着茶,离不开茶的嗜茶鬼一枚,也几乎是不分品种地喝,喝得多了倒也开始辨起好坏来。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因为不管好坏,我也还是都喝,不挑。

当我还是小孩子时,母亲喜欢买Harnes&Sons的水果茶,有颜色又有香气的饮品对小孩子也是有着吸引力。唯一的遗憾一般是多喝几口发现如此嗅觉上如此馥郁,口感上却并不如想象一般甘甜。家里发生一些变故,生活作风不再那么小清新以后,一大盒立顿茶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标准配置。父亲可以拿个不锈钢杯子,泡个茶包大杯大杯地喝,现在想来依然觉得这样的老爸实在酷极了。给初中生做起英语家教那会儿,对方家长很恭敬地称我一声“夏老师”,还送上很不错的云雾茶。那之后的新欢就是新茶龙井,倒是无论等级,我都爱喝。也迷过一阵子铁观音、金骏眉、东方美人。

然而确实是在接触了各色各样的茶以后,关于散茶、叶茶、茶包……我越来越觉得真的只是表面,想要依次来判断茶的好坏,都太片面了。或者也只限于中国茶的范畴。总之,茶的口感真不是形式表象能决定的呢。

主流而言,咖啡理所当然依旧是最受欢迎的饮品。老美早上都是一杯冰咖啡走着,上班上学的路上都是这样。而且和中国人喜欢坐下喝东西的习惯不太一样,好像他们确实不喜欢流连在店里。

每天一杯咖啡,是普通美国人的标配。然而,人和人也是各有不同呐,我的室友在第一年就快要变成咖啡因依赖症患者,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对她来说,整个都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一次final从头至尾都保持每天喝7、8杯espresso的节奏。这也使我坚持与咖啡因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因此在真正需要提神面对艰巨任务的时候,以一杯普通兑水的美式便能够彻夜亢奋保持很好的工作状态。

尽管在嗜茶鬼的路上,好茶我也喝过不少,却还是看不穿,心痒痒地想尝试新的口味。在美国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坚持买西岸来的Lupicia,因为Lupicia在西海岸还有直营店。日本人的散茶,我是喜欢,后来被不懂的朋友莫名其妙鄙视了下说这茶都是碎的啊,我也是醉了。配上茶球,配上Wedgwood的骨瓷茶具,哪怕再糟糕的日子也可以瞬间闪亮一下的。

本来说起茶来当然也很想聊聊美丽的Royal Albert或是Wedgwood,可惜的是,这还真不是美式生活的代表。尤其不是风尚文化,而是一种对欧洲大陆的祖先崇拜和经典致敬。从长辈和传统的家庭生活,以及愈演愈烈的复古文化中去找,倒依稀尚存。一般也都认为只有老人和病人才惯于饮茶。

而所谓的美式生活,好像就应该是冰咖啡,然后,加许多许多冰。

90年代末做最入门级别的咖啡机的Mr.Coffee曾经推出了一款叫做Mr.Tea的产品,《纽约客》也曾为之推广,我反正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有骨瓷茶壶还要有个煮茶机,塑料质地也让人有许多对安全的担忧,煮开以后还是需要倒入陶瓷茶壶冷却,反而麻烦不实用。果然现在也是并不流行这样操作,咖啡店茶馆都不用这劳什子。至少我看到的卖场和商店,这款曾经一度登上gift guide的产品已然销声匿迹了。

然而对新生事物的抵触总是难免的。我觉得时间检验也会留下真正有意义的进化和发明。1982年7月12日那期的《纽约客》,有这么一篇文章说了些家中茶事。


当我们喝茶的时候其实我们在想什么

The New Yorker, Issue 1982/7/12


当我们喝茶的时候其实我们在想什么

祖母说的茶,原叶,热茶,鲜泡,祖母没能活着看见后来的茶包,否则这种发明也一定是不能入她老人家的眼吧。把茶包形容成“boiled mice”,也是既creepy又挺形象。祖母喜欢在午餐时候佐以中国红茶,作者却喜欢中国绿茶,俄罗斯红茶。比起杯碟套,要是想牛饮果然也还是更喜欢大瓷罐子。而妈妈却把喝茶这件事和漂亮茶具和伺茶形式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在美国作为一个喜好喝茶的人,你很难找到同好。碰巧的是,美国人又发现了咖啡的妙处,咖啡馆在全美大部分城市都是几步一家,纽约也不例外。纽约的咖啡店的都市感有时候确实非常吸引人。而在那样的咖啡店里,也会有茶,常见的ice tea,理所当然的是,并没有太多人会去咖啡店买茶。比起咖啡,在美国喝茶是一个很小众化的选择。

然而,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茶叶渐渐地吸引了美国人,网购也越来越发达,不只Lupicia这样的日系茶,印度茶、英国茶,甚至中国茶都能进入美国人家。中式的和式的茶室也开始出现在全美各地。尤其是我们所熟知的星巴克,也在2012年收购了Teavana,出现了大量的茶类产品,也供大家买茶叶茶包茶具去做各类homemade饮品,目前他们已经在美国开设了301家连锁店。配合季节,Teavana也会推出各种茶来迎合大家的喜好。

纽约的高级餐厅11 Madison Park经营者Christopher Day,在费城的一名华裔药材商那里第一次品尝到玫瑰茶的味道。

而对纽约的很多餐厅老板来说,带领他们体会到其中妙味的是Sebastian Beckwith,在他从事旅游业的时候他熟悉了解了不丹和锡金的茶叶种植园,在1999年开始从事茶叶进口事业,现在他的公司为180家餐厅供应茶叶,令人称奇的是,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上涨。

不过,如果要标榜符合大都会气质的高尚生活,下午茶在哪用,很大程度上和茶品、点心都没什么关系了。大家趋之若鹜的无非是几大百货的下午茶。Bergdorf Goodman好像是不少人cos贵妇下午茶的好去处。第五大道上的好位置,7楼也能看看中央公园的景色。在那享用下午茶时,难免形式大于内容。曾有朋友评论说茶点难食,宁可喝茶。怎么说呢,美式生活和这种下午茶的靡靡本来就格格不入。要是正二八经的下午茶,那下些本钱在氛围、环境上,也是免不了。

下期预告:Steinway Hall的一切

我的新浪微博:weibo.com/favoriteblue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