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璧礼天——古代玉璧

 天宇楼33 2016-06-10

   璧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玉礼器,《尔雅·释器》曰:“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所指的是璧边的宽度,而好则指它中间圆孔的孔径,也就是说边宽大于孔径的就是璧了。谷纹璧和蒲纹璧是主要流行于战国后期至汉代的玉璧,是中国古玉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种类型,谷纹璧是指表面装饰有排列整齐或不规则排列,形状似小谷粒的圆形突起的的玉璧,蒲纹璧则是指表面装饰有由两组或三组平行线交叉组成的编织纹的玉璧,因其纹饰和我们编织的席子相似,因而称其为蒲纹璧。

图一:上海博物馆藏良渚文化玉璧


   玉璧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最初形制较小,应该“只是用于佩戴在身上或手臂上的装饰品。”到新石器时代末期,玉璧的体积明显增大,这一时期的玉璧多出土于墓葬中并且分布范围很广,如:分布于内蒙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地区的红山文化,以及分布于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的齐家文化,和分布在太湖地区,南以钱塘江为界,西北至江苏省常州一带的良渚文化等,都有玉璧的出土。这说明玉璧作为一种重要的器形已被当时不同的文化体系所认可,同时墓葬中大量出土也说明玉璧不再是装饰品,而是具备了祭祀等其他社会功能。原始社会时期的玉璧以素面最多,制作大都比较粗糙,造型也不尽规整,璧体往往厚薄不均且常留有切割痕迹。

图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商晚期玉璧


   商周时期的玉璧制作工艺提高,璧面切割平整'亦多为素面,这一时期的玉璧多出于如殷墟妇好墓等的贵族墓中,且数量很多,而平民墓中几乎没有。周代玉璧制作工艺大幅提高,大璧仍以素面较多,小璧则常饰有精美的纹饰,并且由于当时社会礼制的成熟和《周礼》的出现,最终形成了“礼玉系统”,同时也确定了玉璧作为礼玉的重要地位。

图三:山东大学博物馆藏东周玉璧


   春秋时期继承了前代的特点,并且有所发展,出现了很多精品。战国时期的玉璧一般用料较好,多用青玉、白玉,玉璧的用途也趋向多样化,同时玉璧的尺寸也根据其用途而大有不同,一般系璧较小,直径在 10 厘米以内,而殓葬用璧和作为礼器的璧稍大,直径在 15-25 厘米之间,战国玉璧的璧体整体较薄,厚度在 1 厘米左右。辊工规整,打磨光亮。内外边沿用阴线刻出, 剖面呈三角立棱状, 此为战国玉璧的典型特征,同时,战国时期玉璧的纹饰也较为繁杂,前期流行的有蟠螭纹、蟠虺纹、勾云纹等, 后期谷纹、蒲纹和龙凤纹、兽纹等占据了主导地位, 还出现了两组到三组不同纹饰带状布局的“组合纹饰”,尤其是谷纹和蒲纹,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纹饰。

图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战国至西汉玉璧


   西汉的玉璧整体上继承了战国时代玉璧的特点,但器形上整体偏大,且较厚,璧上纹饰仍以谷纹、蒲纹、龙凤纹为主, 但和战国相比发生了两点变化, 一是谷纹、蒲纹的颗粒大而稀疏, 二是组合纹饰更为流行, 两组或三组纹带装饰的玉璧相当普遍。

从原始社会到汉代,玉璧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然而其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随着整个历史的演进,以及其他器物的发展过程。因而,由于文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器物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其它器物的器形和纹饰是显而易见的,这在很多具体器物上都得到了印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