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通用、吉利、BAT、乐视,重金砸向出行的真实图谋是什么?

 LJ大道行思 2016-06-10



摘要:在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已经成为共谋的今天,科技巨头和汽车大佬们都围绕汽车后市场服务展开了资源抢夺战,以期完成大交通拼图,引领新的出行方式。


2015年的资本寒冬像一场瘟疫一样掠过整个创业圈,在一波波死亡潮中,上门养车等汽车后市场服务公司倒闭得尤为迅猛。为什么众多创业者都要争抢车后市场这块蛋糕呢?


今天要说的事儿依然绕不开这个“为什么”,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私家车保有量都开始趋近饱和,汽车后市场这块蛋糕的确令人垂涎。




2015年的“食客”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没能吃到这块蛋糕。但是今年以来,众多巨头们又纷纷拿起了刀叉……


科技公司为数据:苹果、谷歌、乐视编织智能汽车梦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苹果选择投资滴滴出行多少让人有点意想不到,但是看看它的对手谷歌就明白了。从2013年开始,谷歌就与Uber展开深度合作,除了接触出行领域外,谷歌在无人车研发方面也频有新动作。完成10亿美元融资的滴滴在谈及与苹果的合作时,多次强调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等技术。




除了苹果和谷歌,另一家科技公司乐视也涉足了出行领域。2015年10月,乐视投资易到用车,并获得70%股份。


这三家公司本来有各自的主业,因为有“私家车保有量趋近饱和”的前提,他们都开始研发代表未来的智能汽车。作为出行载体的汽车,苹果、谷歌、乐视能提供制造汽车的技术,而打车软件也有大量的试用用户,海量的路线数据,因此无人驾驶汽车会率先在打车软件上进行数据积累和调整。科技公司和出行企业合作更长远的前景在于,当拥堵的城市不能满足每个人开车出行的需求时,打车、租车等共享的出行方式或许是未来的趋势,而滴滴、Uber、易到都正在追逐出行方式的更多玩法,双方合作的智能汽车进入租赁市场就是共同图谋的未来。


传统汽车公司入局:销售之外有更大野心




除了未来要进入汽车行业的科技公司,传统的汽车公司也投资了众多打车软件,在这波投资潮的背后,暗藏着汽车公司怎样的野心?


丰田投资Uber:助力Uber扩张


5月25日,丰田公司公布将针对Uber技术进行一轮战略投资,Uber方面负责人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明确表示通过租用丰田的汽车,优步将扩张现有项目,包括组建控股有限公司。


大众投资Gett:整合出行方案


Gett是一家按需出行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服务商,目前已经在全球60多座城市开展服务。近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向Gett投资3亿美元。大众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穆伦表示,“大众汽车集团致力于在2025年前成为全球领先的出行服务商。在未来2025战略框架中,与Gett合作将是第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将为客户提供令人满意的整合出行解决方案。”


通用投资Lyft:直指无人驾驶


2016年年初,通用汽车宣布向打车应用Lyft投资5亿美元,双方将合作开发无人驾驶汽车产品,用户将来或能通过手机APP来预约无人驾驶汽车。Lyft成立于2012年,目前在欧美出行市场的市场份额仅次于Uber。通用汽车总裁表示,无人驾驶汽车的第一阶段大规模应用一定会出现在汽车共享领域。


吉利投资曹操:用体验引导消费


国内汽车公司吉利在2015年底也进入了出行领域,战略投资互联网+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曹操专车。长期以来,包括吉利在内的国产汽车品牌被国际巨头牢牢压制,销量低、售价低,利润薄,生存异常艰难。吉利汽车在推出高端车型——博瑞后,月销量依然难以突破5000台,吉利希望借曹操专车突破品牌低端的瓶颈,让即便不买吉利汽车的人也能得到吉利汽车的驾乘感受,从而刺激消费。


除了眼前的“卖卖卖”,汽车厂商也想掘金未来


滴滴和Uber招募司机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大,相对可观的收入不仅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车一族加入,而且平台上的很多司机已经从兼职变成专职。那些还尚未拥有汽车,但是想在滴滴等平台上赚点钱的人就成了传统汽车公司的目标。


汽车公司和打车软件合作后,目标是将自己的车租给甚至卖给平台上的司机。譬如,丰田和Uber合作后,会为Uber提供一定数量的汽车,司机不用像出租车司机一样交份子钱,而是用佣金抵租车费用。与Lyft合作的通用汽车专门给 Lyft 司机提供短期租车服务,每周99美元就能租到一辆雪佛兰开拓者,司机只要一周跑满65单就能挣回租金。而吉利汽车也借助曹操专车为用户打造先体验再购买的场景。根据吉利设想,到2016年,吉利专车数量达到15万台,而整个2014年吉利汽车销量也不过才42万台,而且这15万台车大部分还是博瑞这样的高端产品。


如果说仅仅是围绕新车销售和租赁做文章的话,那么汽车厂商选择出手投资的目的也太单薄了。面对苹果、谷歌、乐视、百度等科技公司在研发无人车上的狂飙猛进,传统汽车厂商也不得不考虑在智能汽车方面有所布局。跟苹果、谷歌们相比,传统汽车厂商在技术上必然处于下风,但是在这个节点先占据资源也未尝不是一种不错的策略。


从阿里+神州,看BAT的大交通策略




目前拥有超过9万台汽车资源的神州租车,于2015年1月与独立第三方专车服务提供商优车科技合作,共同推出代驾专车联合品牌“UCAR神州专车”。尽管专车领域已有滴滴、易到等玩家,但他们都是C2C的平台模式,而神州专车主打的是B2C模式。神州专车的车辆是由神州租车直接提供的,就连司机也是统一进行招聘和管理,公司在服务标准化、快速响应方面更具优势。


2015年10月,神州租车推出了二手车业务神州准新车,并在8座三线城市开设8间试点门店。自建二手车销售渠道,可以降低车辆残值风险,以保证退出车辆的高效处置,同时延长租赁车辆的全生命周期。


至此,神州“租车+专车+二手车”的运营体系已经形成。这三大业务可以充分利用9万台车辆资源,让神州稳坐租车行业龙头老大的宝座。


在完善自身的同时,神州也不乏收到巨头抛来的橄榄枝。2015年5月,上海大众汽车与神州租车签订了全面战略协议。根据合作协议,神州租车计划在三年内采购10万台上海大众汽车各车型产品,而上海大众汽车在为神州租车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还将提供金融、售后、回购等综合服务。


2016年4月,神州专车的运营主体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已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产业、技术及生态优势,在“互联网+汽车”领域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合作,致力于重塑相关产业链及生态体系。




BAT在“互联网+汽车”之路上都不甘落后,已经形成“百度+长安+Uber”、“阿里+上汽+神州专车”、“腾讯+富士康+和谐汽车+滴滴”的初步格局。无一例外,三家都是左手汽车厂商,右手打车软件,一手研发技术,一手获取数据,为迎接未来出行市场做好充足的准备。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有句名言,“汽车就是4个轮子加2个沙发”,这个表述是从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和必然方向上来说的。随着科技浪潮的涌进,只是造好轮子和沙发是远远不够的,在智能汽车和无人驾驶已经成为共谋的今天,科技巨头和汽车大佬们都围绕汽车后市场服务展开了资源抢夺战,以期完成大交通拼图,引领新的出行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