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书谱》调的作品如何不散——兼记对书法章法问题的认识

 邓保子 2016-06-10

 写了不短时间的《书谱》,也尝试用《书谱》的风格写过一些东西,很多人评价是作品整体显得散。这暴露了我对章法问题认识的浅薄和实践能力的欠缺。基于此,我也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写出来的东西不显得散,让作品整体的章法和谐、完整一些。近来读了一些章法方面的资料、书籍,对这个问题有些粗浅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写了这篇小文,作为我阶段性学习探索的记录,也和广大师友交流商榷。


书法之法,一般理解为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学习时,宜从细处着手,即先解决笔法,而后字法、章法、墨法的顺序。但当我们欣赏作品时,顺序却是反过来的。人们更习惯从大处着手,对作品整体的全貌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而后才会欣赏字法、笔法的精妙。因而作品的大章法首先决定人们对其的第一印象。尤其是当代书法实用性功能日益减弱,艺术性特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品与展示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比传统章法更大的层次。章法问题需要从古代文本式、实用性的作品中汲取养分,加以发掘和深入,以适应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怀素《自叙帖》


书法同时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毫无疑问章法也同时具有这两个特性。空间性体现在形上,时间性体现在势上,二者相互依存,但不同的作品具有不同的侧重。如怀素的连绵大草《自叙帖》,线条的洪流一泻直下,人们更能体会到的是一种流畅酣畅的美,在这里时间性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和展示;反观黄庭坚的草书如《诸上座帖》,线条摆动摇曳之势,显得极度动荡跳跃,有如长枪大戟,空间特性展露无遗。篇章的构成按这两条线索展开,时间性主要表现为笔势;空间性主要展现为体势。对于《书谱》来说,作品的时间特性的表现要高于空间特性。虽然字字独立的现象较多,但总体上更注重笔势的连带生发、上下连绵、一拓直下,体现了时间性的审美述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书谱》本身连带不多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笔势的连贯,不可断断续续。


黄庭坚《诸上座帖》


具体的章法构成元素,主要有点画造型、结体造型、组与行、空白造型、墨色造型、区域造型等等。前两者点画造型与结体造型属于将笔法和字法放在章法的大环境中去定位和处理。具体从后面几个方面探讨《书谱》调作品创作的章法诉求。


前面说过,《书谱》字字独立现象较多,若理解不够,简单的将内容一个字一个字的罗列下来,散是无可避免的。因此为了避免单字独立摆布现象,首先要有字组的概念。组成了字组,就有了集合性和独立性的特点。组的形成,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空间上的连带、聚集、交叠。连带即为通过牵丝映带连接上下字,是组成字组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方式。再说聚集,紧密相邻的事物往往在关系上容易被视作合而为一的有机整体。这就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字距确立字组。二是通过形状、大小、快慢、浓淡等方面的相似性所产生的组合。这很容易理解,与周围有所区别但内部相似的部分很容易被看做一个小整体,组合就产生了。这二种方法不是独立的,可以同时存在。通过字组的运用,避免了字字独立,丰富了连绵方式和空间构成的关系,增加了空间造型的对比和节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强化了作品的整体性。作品的整体性提高了,散的感觉自然被缩减了。


字组形成


对于行的变化,我们可以改变的有它的长短,如宋代的手札中这种方法用的做多。其次是大小正侧的参差错落,节奏的变化,中轴线的摆动等等。《书谱》调创作显得散的一个原因即作品写的太平正,一行下来外轮廓线没有变化,中轴线没有摆动,大小相同,速度相同,行距相同。为了打破这种平,我们需要努力尝试行元素变化带来的对作品整体的影响。在字组形成基础上,处理好行与行之间的疏密、正斜,处理好行内部的节奏、速度、错落等关系,让作品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同时减少单调感,打破散、平的怪圈。


苏轼手札(行与空白)


组成块面(即区域造型)是提高整体性的又一利器。块面的出现,使得作品大章法上对比元素的减少,从字字独立的对比到一整个块面的对比,这种跨越是巨大的。组成块面的方法,最有效的依然是相似性。如一个区域的墨色浓淡、点画粗细、节奏快慢都容易组成块面。同时作品不同位置的块面还能互相呼应和对比,进一步加强整体性。对于《书谱》类作品的创作,块面的制造对打破章法的平与散十分有效。


书谱块面


再说墨色的变化。《书谱》属于较静气的小草,墨色变化不宜太夸张,否则整体会不协调。可以有几处出现明显的墨色变化,同时让它们组成块面,这样使作品既不单调又不突兀。墨色的变化分为自然的墨继变化和人为的控制墨量的变化,为了追求自然的书写效果,应该以自然变化为主。


王铎草书的墨色变化


最后说空白造型。黑与白,可以说是作品中一对最大的矛盾对比,处理的好,可以为作品的整体章法增色不少。例如可以再落款处留出较大的空白,这样正文会显得聚。除了落款处,还可以在正文增加一些空白的错落布置,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展览中多用这种方法。还有破边的方法,将空白与笔墨的对比关系做到极致。对于《书谱》类作品的创作,极致的方法应该慎用。当然如果勇于尝试和实验,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回到文题,解决《书谱》调作品创作平和散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要提高作品的整体性,同时避免太过平正和均匀。中国人的阴阳观念和宇宙观在这里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通过对比关系,让各种造型元素在对立中达到和谐、统一。但要注意小草创作不可过度夸张对比关系,它的整体面貌还应以雅静为主。《书谱》总的来说章法上有它自身的缺陷,可以通过其他二王一路法帖尤其是二王手札的学习辅助来解决章法问题。对章法问题,首先要有理念上足够的认识,再通过大量的实践、实验来达到真正的创作能力。还有一点,笔法和字法是基础,不可本末倒置。


对于我自己来说,还处在理念的建立这个层次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且《书谱》我更多的把它当做一个跳板,外面的世界还很精彩。

参考书目:

胡抗美 《中国书法章法研究》

汪永江 《书法章法形式原理》

 更多《书谱》相关文章:

《书谱》笔法浅谈之一  ——起收

《书谱》笔法浅谈之二 ——中侧

《书谱》笔法浅谈之三 ——提按

《书谱》笔法浅谈之四 ——绞转

《书谱》笔法浅谈之五 ——转折

《书谱》的间架结构(字法)归纳举例

草中君子,遗世独立——漫话孙过庭


歡迎關註“雲谷來風”個人公眾號



吳周劍,書法愛好者

個人微信號:csyssjcq

微博:雲谷來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