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插艾叶粽飘香 端午饮食锦囊

 佳品珍藏馆 2016-06-11

农历丙申年五月初五(2016年6月9日)端午节
又是一年端午到,门上插艾叶,屋内粽飘香,腰间别香袋,出门看龙舟……您对这个传统节日了解多少、品味多少呢?让我们一起畅享一个时尚、欢快、活力、又充满诗意的“端午节”吧!
 端午各地美食习俗盘点

吃“五黄”
在江南地区,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因此,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有益身体健康。
食黄鳝
在江汉平原地区,每逢端午节必食黄鳝。端午节前后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味道好,而且还具有滋补功能。
煮鸡蛋
在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要煮茶叶蛋和盐水蛋。蛋可以是鸡蛋、鸭蛋、鹅蛋等。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有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之意。
蒸面扇子
在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会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
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把面粉调成糊状,在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做成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下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端午节与中药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那么我国各族人民在端午节使用中草药为什么会成为一种习俗呢?因为端午节正值仲夏,病原微生物及各类害虫繁殖盛行,一些中草药可以用来防病。
端午节常用中草药品种有:艾叶、菖蒲、青蒿等。一般用于悬挂,煮水沐浴,泡酒。
所使用品种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功效:
1、艾,又名艾蒿,是菊科植物。它的茎、叶都含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2、菖蒲,它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脾消泄、杀虫灭菌的药物。
3、青蒿,主要成分是桉油精、古旋樟脑等,全草可以提取青蒿素,能清热解毒,还能抑制病菌生长,就农历五月份的气候而言是很好的防病治病的草药。
 完美搭档粽子和茶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由于多数粽子是用糯米做的,不易消化,那么吃粽子时应搭配什么才有益健康呢?其实,只要同时喝些茶水,就能帮助吞咽和消化,让您尽情享受粽子的美味。
●白粽:如果您吃白粽子,可以搭配喝玫瑰花茶,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还能调理血液循环,十分宜人。
●甜粽:清淡的绿茶和薄荷茶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不让过多的糖分停留在体内。这两种茶属寒性,适合燥热的甜腻粽。
●咸粽:咸味的粽子如椒盐、蛋黄等可配乌龙茶,因为乌龙茶是半发酵茶,能衬出咸甜口味的幽远口感。
●肉粽:如果吃特别油的粽子,如鲜肉、火腿、香肠等,相配的茶有普洱茶、菊花茶,它们可以去除口感上的油腻。
》提示:食用粽子应注意适量,不要一次大量进食,以免造成消化不良。也可搭配蔬菜、水果,同样能帮助肠、胃蠕动。对于糖尿病人等特殊人群,可以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
 五花八门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了国人的共识,代代相传。其实,粽子不仅在我国受到重视,其美味也传到了五湖四海,衍生出各自独具特色的粽子文化,许多地方都把当地的美食特色融入粽子中。
朝鲜——他们把粽子称为车轮饼。人们把鲜嫩的艾叶煮后捣碎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车轮形状,味道可口。
日本——日本人过节时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做的,而用粉碎的米粉做。粽子的形状也与中国不同,他们普遍将粽子包成锤子形状。
缅甸——他们爱吃粽子,但和端午节没有什么联系。他们是用糯米为原料,用香蕉和椰蓉做馅,这样做成的粽子口感酥软、甜滋滋的,令人回味无穷。
墨西哥——他们把粽子称为达玛尔。其主料是粗颗粒的玉米面,用肉片和辣椒做馅,用玉米叶子或香蕉叶子包成,别有一番风味。
新加坡——新加坡的花汁粽子是用粽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大小。剥开粽叶后,里面的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制而成的,色泽诱人,吃起来清香可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