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孙子兵法》:《九变篇第八》

 随园 2016-06-11

《 孙子兵法》第八章,叫做《 九变篇》。所谓“九变”,乃是“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的意思。就是说,智者考虑问题,要在有利情况中发现威胁,在不利情况下发现机会。在不利情况下发现机会,事情就不再显得绑手绑脚了,就“信”了,“信”是“伸”的意思;在有利情况下发现威胁,威胁就可以解除了。“杂于利害”的思考方式,就叫做“通于九变”,“九”,是虚数,是很多的意思,“杂于利害”地思考,变化就多起来了。

孙子说,将领们领兵打仗,有很多常理,难走的地方不能扎营,四通八达的地方适于交战,没水的地方不能停留,经过四面环山的地方要提前小心谋划,无路可走的地方就要坚决交战;有些路不要走,有些城不要打,有些地不要抢,有些君命不要听。这些常理,都是根据很明显的“利害”关系得出的结论,在这些情况下,怎么做有“利”,怎么做有“害”,将领必须清楚。比如在没水的“绝地”停留,万一被敌军拦住,就渴死了,这时候,停留有害,不停留有利,就“绝地无留”;再比如,国君某一条命令明显是瞎指挥,听就有害,不听就有利,就“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将领不能从“利害”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使知道地形,也不能发挥地形的最大功用,更不能发挥士兵的最大能力,这种将领,就是“不通于九变之利”的人。

很多时候,将领会遇到困难的情况,想要摆脱困难,就要捕捉机会。在《形篇》里,我们讲过,我方的机会,来自于敌方的弱点,只要抓住对方的弱点狠狠打击,困难自然迎刃而解;同样的,我方将领也会遇到很乐观的情况,觉得胜券在握了,这时候,更要小心守护自己的弱点,我方的每一个弱点,都是对方的机会,对方很可能抓住机会扭转战局。官渡之战,曹操就处在很困难的境地,几乎怎么打都是输;袁绍处在很乐观的状况,几乎怎么打都是赢。最后曹操抓住袁绍的一个弱点,战局立刻扭转了。这就是“九变”的一种。

只要敌人有弱点,我方就要利用,“屈诸侯以害,役诸侯以业,趋诸侯以利”,就是不停地给敌人找点麻烦。他之所以会有这些麻烦,就因为他存在弱点,我方就攻击他的弱点,就算一次不成功,不要紧,两次,还不成功,也不要紧,可以来第三次,只要他的弱点在,总有一次会成功。美国用油价攻击俄罗斯,俄罗斯靠卖石油致富,他就把油价打下来,总有一天让俄罗斯完蛋;中国也用历史问题不断攻击日本,日本政客靠不承认历史问题在国内赚支持率,那我就说你军国主义贼心不死,长年累月的说,总有一天打开突破口。这就叫“杂于利害”。孙子几乎每一章都在说,不想失败,就不要暴露弱点,最好是没有弱点!我没有弱点,你来打我吧,什么招数我都能化解。

最后,孙子说,作为将领,有“五危”,就是五大弱点,分别是,“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

所谓“必死”,就是拼死也要战斗,即我们常说的有勇无谋,这样的人,很容易被杀;“必生”,就是贪生怕死,这样的人,很容易被俘虏;“忿速”,就是容易激动,这样的人,很容易激怒他。“廉洁”和“爱民”这么高尚的品德,怎么在孙子眼里都成了缺点了?对!“廉洁”和“爱民”本来是“利”,但是经过智者“杂于利害”的思考,都变成了缺点。“廉洁”之人,必然爱名,这样的人,只要往他身上泼脏水,羞辱他,他就方寸大乱了;至于那些“爱民”的人,他不是爱民么?我就专门攻击平民,他爱民就要救民,即使我方不在半路伏击他,累也累死他了。“覆兵杀将,必以五危”,将领们要注意了,不想死就别养成这些臭毛病。

孙子先生先是教人劫掠乡里,现在又教人不要廉洁爱民,真是个毫无道德感的人!孙子是一个军事家,他的目标只有胜利,道德在他眼里,不过是可以利用的“势”和“权”,有用的时候拿来用,怎么好用怎么用,没用的时候就扔一边,必要时再踏上一脚。

附《九变篇》全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