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饭店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由于其特殊的实用功能需求,一般需全年连续运行空调系统、连续供应大量生活热水,其能源和资源消耗一般比常规公共建筑要大。与其他类型公共建筑相比,饭店是专门用于提供人们休息、休憩的场所,因此,对室内环境的关注应当更为全面,对室内环境的控制也应当更为严格,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运营管理也都应当在满足室内基本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工作。从建筑使用情况来看,饭店建筑的作息与其他公共建筑有很大区别:对于其他类型公共建筑,投入正常运营后,基本都是整个建筑完全投入使用,而对于饭店来说,房间的使用情况直接受入住率的影响,一般运行正常的饭店,入住率在50%~80%之间。因此,如果按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公共建筑条文要求对饭店建筑进行评价,难以实现对饭店建筑绿色度的客观、公正评价。 《标准》编制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评价绿色饭店建筑的先进经验,并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现场实地调研分析,总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饭店建筑特点,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简称:《绿标》)体系框架基础上,对评价绿色饭店建筑的指标体系和权重设置进行了针对性地细化和调整。 与《绿标》相比,《标准》各章条文的调整情况,除个别章节外,各章条文均结合饭店建筑的特点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经统计,与新绿标相比,本标准中相关技术评价条文从138条增至143条,其中保留了49%,修改了44%,新增11%,移除7%。 《标准》一级权重体系方面,设计评价的权重沿用了《绿标》公共建筑权重,运行评价的权重与《绿标》公共建筑的权重相比略有不同。 一级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作为国内第一部针对饭店建筑的绿色建筑专用评价标准,在大量调研和现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绿色饭店建筑特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框架为基础,采用多级指标和权重体系加权打分的综合评价方法,并设置控制项要求和各章节最低分数要求,充分考虑我国不同气候区和环境条件下绿色饭店建筑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细化,将使绿色饭店建筑的评价更加合理和易操作。 国内饭店建筑相关标准及其侧重点 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从“四节二环保”多维度对建筑展开评价,针对多类建筑的共性规定。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侧重节能设计,针对多类建筑的共性规定。 《绿色饭店》GB/T21084-2007:结合行业需求,从绿色设计、安全管理、节能管理、降耗管理、环境保护、健康管理、绿色宣传角度提出绿色要求。 《宾馆、饭店合理用电》GB/T12455-2010:从各用电设施、用电计量、控制设施方面对用电提出要求。 行业标准 《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SB/T10356-2002:从节水、能源管理、环境保护、垃圾管理、绿色客房、绿色餐饮、绿色管理角度提出绿色要求。 《绿色旅游饭店》LB/T007-2006:从绿色设计、能源管理、环境保护、降低物资消耗、提供绿色产品与服务、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角度提出绿色要求。 《旅游饭店节能减排指引》LB/T 018-2011:针对不同星级饭店提出相应的能耗、水耗推荐指标。 行业规范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2014从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的角度对旅馆建筑设计提出最低限要求,在建筑设计章节更多是概念性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