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苦炼天性,纯朴保清白

 虹72 2016-06-11


贫苦炼天性,纯朴保清白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市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久住山林之中的人,虽然生活贫苦,但是却有非常充实的精神生活;以耕作为生的人,虽然知识掌握的不多,但是却能够保持纯朴的天性。如果返回大都市,变成一个充满世俗气的人,还不如死在山林之中,这样还能保持一副清白的名声和尸骨。
  
 清贫不改秉性
  
 魏王遇见庄子,只见庄子身穿粗布衣,衣服上还打着补丁,用麻绳系好鞋子,坦然自若地从魏王身边走过。
  
 魏王说:“先生为什么如此惫懒呢?”
   
 庄子不慌不忙地说:“我是贫穷,但不是惫懒。惫懒是身怀道德但不能推行;而贫穷是衣服和鞋子破了而已。这是因为生不逢时。不知道大王看见过跳跃的猿猴吗?它们生活在树林里,紧紧地抓住藤蔓似的小树枝在树上自由自在地跳跃,而且还能称王称霸,就连神箭手也不敢小视它们。而如果这些猿猴生活在棘、枳拘等刺蓬灌木丛中,它们就只有小心翼翼地行走而且时时刻刻要提高警惕,不时地左顾右盼,即使这样还是难免内心震颤恐惧发抖,这不是因为它们的筋骨紧缩而不再灵活,而是因为生活环境很不方便,才华很难施展出来。现在身处昏君乱臣的时代,要想不疲惫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啊!”
   
 不为俗人拭涕
   
 在《碧岩录》中有个“不为俗人拭涕”的故事:
   
 懒瓒和尚长年隐居在衡山的石窟里。唐德宗慕其高名,于是,派人召和尚入京。
   
 谁知当使者来到石窟后,高声道:“圣旨到,懒瓒和尚接旨……”
   
 当时懒瓒和尚正在从火堆里找烤山芋充饥呢,根本顾不上什么王法、圣旨了。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他身居一个石洞中,冻得鼻涕清水流到了下颚。如果还有精力接圣旨,那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神仙了。
  
 一向正经地宣读圣旨的使者看见狼狈的和尚,不觉笑着对懒瓒说:“尊师,先把你的鼻涕擦一下再吃吧。”
   
 懒瓒说:“我都快饿死了,哪有工夫替俗人拭鼻涕呢!”
   
 说完一言不发、狼吞虎咽地吃起他的山芋,吃完后,仍然端坐在地上不起来接旨。使者回到宫中禀告了皇帝,唐德宗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对于一个快要饿死的人,重要的不是“拭涕”,也不是“接旨”,而是维持生命。懒瓒和尚因此感动了唐德宗。亚历山大大帝曾问西方著名的哲人伊璧鸠鲁:“请问哲圣,你需要点什么?”在问这话的时候,亚历山大本想赐给他一些金银、美女、高楼之类的东西。但是,伊璧鸠鲁头也没回地说:“请别挡住我的阳光,我正在晒太阳呢!”这与“不为俗人拭涕”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感悟:老人言,处世之道,在于把握分寸。害宜避,而有不能避之害;利可趋,而有不能趋之利。凡事不可不求,而又不可强求。“事有机缘,不先不后,刚刚凑巧;命若蹭蹬,走来走去,步步踏空。”交人要会识人,“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善处身者,必善处世;善处世者,必严修身。“人近贤良,因香而香;人近邪友,因臭而臭。”人生在世,难免有吃亏、受气或者遭遇其他不顺心事儿的时候。每一次被人家算计后,你鼻涕一把、眼泪一把,扪心自问,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恨自己没用。而事实上,自己的良材美质并不比任何其他人差,只是自己不知道如何使用跟别人打交道的技巧而已!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