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姓起源

 知识百科2016 2016-06-11

马mǎ——简化赐号形成的姓



战国时,赵国有个赵奢,初任田部吏,主收田赋,不畏权势。赵国贵族平原君赵胜家不肯出租税,他以法治罪,先后杀了平原君家9个管事人员。平原君认为他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哥哥赵惠文王,让他管理国赋。后被任为将军,善用兵。赵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军进攻阏与(今山西和顺),他奉命救援,先侦察敌情,继以急行军赶往,据高临下,大破秦军,因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因以为氏,即马服氏,后又省“服”为马氏。马氏出自赵姓,而赵姓又出自赢姓,祖先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伯益,所以,姓氏古籍均说马姓出自赢姓,是伯益的后裔。例如,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云:“马氏,即马服氏,赢姓,伯益之后。赵奢封马服君,因以为氏,或去‘服’为马。”


《史记·赵世家》在记述赵将赵奢破秦事迹后说“赐号为马服君”。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云:“因马服山为号也,虞喜《志林》云‘马,兵之首也。号曰马服者,言能服马也’。”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也说:“赵奢为惠文王将,有功,赐爵为马服君。‘马服’者,言能服驭马也。”由此可见,“马服君”乃是赵奢被赐之号,并非因其封于‘马服’而称马服君。今河北邯郸市西北有山名马服,一名紫山,《辞海》称“因赵奢葬此而得名;一说赵封赵奢为马服君,因此山为号”。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赵奢的儿子牧,亦为赵将,居住在邯郸。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将牧之子兴迁徙至陕西咸阳,封武安侯。马兴有三子:珪、琛、嵩。马嵩的儿子马述,任汉太子大夫,封平通侯,生权,为宁东将军。马权有三子:何罗、通、伦。马通任黄门郎、侍中、重合侯,“坐何罗反,徙扶风茂陵成欢里”。从此,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西汉有大司徒马宫,戚(今河南濮阳东北)人,本姓马矢,改姓马。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


唐人林宝《元和姓纂》所列马氏郡望有:扶风茂陵、京兆(今陕西西安)、郏郡(今河南郏县)、茌平(今属山东)、临安(今属浙江)、西河(今山西汾阳)、广陵(今江苏扬州)及华阴(今属陕西)、正平(今山西新绛)等。


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人马殷,少为木工,应募从军,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今湖南长沙)。896年,刘建峰为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被唐任为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建立楚国,历时45年。楚国以潭州为都城,辖20余州,相当于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马殷有子数十人,不仅在潭州发展繁衍,而且还分布于楚国境内的许多地方。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至明代,马姓族人遍布福建。


马姓移居台湾最早者是陕西人马信,他在郑成功麾下任提督亲军骁骑镇,1661年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定居。此后,闽、粤两地的马氏又有不少人到台湾开基,有文献记载清代入台的即有:康熙60年,广东人马怀珍居于下淡水;雍正年间,福建漳州海澄县丰海乡马清云,入垦今彰化县秀水乡;乾隆6年,马、廖等7姓合建今苗栗县苑里市场;乾隆12年,马、余等9姓入垦今苗栗通霄,马文焕捐建凤山县学明伦堂;乾隆16年,马绍文入垦海山堡(今台北新庄);嘉庆4年,马士敏居于凤山,捐款襄事;道光8年,马祝观捐修楠梓坑桥;道光10年,马岗智捐修鹿港凤山寺;道光16年,马勇捐题嘉义城工;光绪3年,马班唩居于左营,题名碑列有其名。现在,马姓在台湾姓氏中居于第72位。


为了进一步求发展,从清代开始,马姓有不少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新的事业,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


相传上古黄帝时有医士马师皇,善医马,很可能是最早的马姓人物,但因“后莫知所之”,所以,谈及马姓历史,一般都从赵奢封马服君之后开始。汉代至三国时期,马姓名人大都出自扶凤茂陵,例如:东汉初的马援,历任陇西太守、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东汉经学家、文学家马融,割据凉州的马腾;三国时机械制造家马钧,马腾子、蜀汉骠骑将军马超等。除茂陵马氏外,东汉有马武,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南)人,任侍中、骑都尉;马臻,顺帝时任会稽太守,曾在会稽、山阴两县境内创建一座周围300余里的灌溉、蓄洪水库,造福人民。东汉末有黄巾起义的组织者之一马元义,益州(今四川德阳县东北)农民起义首领马相。三国时有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良,任蜀汉侍中,其弟马谡,从刘备克蜀,任越嶲太守。唐代,马氏任宰相者三人:马周,博州茌平(今属山东)人,相唐太宗;马燧,相德宗;马植,相宣宗。唐代还有诗人马异,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人;佛教禅宗高僧马祖,汉州什邡县(今属四川)人。南宋有将领马塈,抗金义军首领马扩,画家马远、马和之。金国有著名道士马丹阳。宋元之际有史学家马端临。元代有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文学家马祖常。元末明初有画家马琬。明代有航海家马欢。明末有女画家、诗人马湘兰,农民起义军首领马守应。清初有史学家马驌,伊斯兰教学者马注。清代有伊斯兰教学者和译著家马德新,清末有语言学家马建忠。近现代有散曲家马其昶,考古学家马衡,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马叙伦,细胞组织学家马文昭,人民司法工作者马锡五,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阿拉伯语学者马坚,土壤学家、土壤地理学家马溶之,作曲家马可,抗日战争特等爆破英雄马立训。于此可见,马姓是个人才辈出的姓氏。


侨居海外的马姓华人及居住在香港、澳门的马姓同胞,对所在地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些著名的人物。例如:泰国的马陈茂,拥有财富约25亿美元,在“世界华人超级富豪榜”排名第34;澳门的马万祺及香港东华三院(医院集团)的3位负责人马叙朝、马锦灿、马墉杰,均被列入“世界华人亿万富豪榜”。


马姓的堂号有扶风堂、伏波堂、铜柱堂、刻鹄堂、树德堂、聚未堂、宝善堂、文英堂、怀远堂、青云堂、绛帐堂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扶风堂、伏波堂、铜柱堂、刻鹄堂和绛帐堂。扶风堂系以郡望为堂号。伏波堂出自东汉初扶风茂陵人马援,他曾任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其后裔因以“伏波堂”为堂号。铜柱堂: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胜利后在交趾立铜柱表功。唐时,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汉代立铜柱处又立了两根铜柱,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并宣扬大唐的强大。因此,马氏族人以“铜柱堂”为堂号。刻鹄堂: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曾写信教育其两个爱讥笑、议论别人的侄子,信中有“所谓刻鹄(天鹅)不成,尚类鹜(鸭子)者”之句,这二人因以“刻鹄”为座右铭,后又以“刻鹄堂”为堂号。绛帐堂:东汉经学家、文学家马融,才高博洽,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其后裔因以“绛帐堂”为堂号。


1996年10月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将马姓列为当今中国第19大姓,称其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05%。200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的新的百家姓顺序将马姓列在第14位,但未公布其占人口的百分率。马姓分布很广,以河南、河北、山西、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陕西较多,这8省马姓约占全国汉族马姓人口的66%。马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宋代西夏人有马姓;金时女真人之汪古氏(又作黄掴氏、雍古氏),汉姓为马;据《金史》,金时河南开封判官马庆祥,原名习礼吉恩,其先为西域人,入居临洮狄道,遂以马为姓;据《元史》,元之月乃和,其先为金之马步指挥使,因而以官为氏,改姓马,名祖常;元代蒙古合鲁氏,有改姓马者;明朝赐元人多尔济、丕勒玛帕玛均姓马;世居沈阳、辽阳的清满洲人有马姓;清代满洲八旗姓费莫氏、马佳氏,均有改姓马者;世居瓜克山的清高丽人有马姓;清代丽江府古鼓(今丽江西北)土把总为马姓,系藏族姓;彝族尼木氏,汉姓为马;拉祜族黑苦聪人比地氏,汉姓为马;普米族巴落瓦支氏,汉姓为马;土族马希江氏,汉姓为马;独龙族马库氏,汉姓为马;满、回、黎、苗、佤、壮、羌、蒙古、朝鲜、布依、哈尼、阿昌、土家、撒拉、保安、东乡等民族均有马姓。


马姓的起源地,在河北邯郸市西北的马服山。

马姓的起源地,在河北邯郸市西北的马服山。作者:谢钧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