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氏淮阴侯 名高位三杰

 知识百科2016 2016-06-11



姓读历史 · 以人说典故



姓氏】韩(han)姓


起源第一支源出董姓。高阳氏颛顼之后。陆终的第二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参胡初居于韩,即今山西汾河下游的永济县南的韩阳,其后裔成为董姓中一支韩氏族。韩流是中国韩姓中最早出名的人,据说是黄帝少子昌意之后裔,昌意为颛顼帝的祖父辈氏族,韩流当出自董姓韩氏族。韩在夏朝为侯国,西周初国灭,子孙以国为氏,此为董姓之韩。董姓韩氏至少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族人向东经河南安阳的韩陵山,北迂到今河北固安的韩城,后又东迂达辽宁昌图县,进而由辽河转入朝鲜半岛,成为朝鲜和韩国的先民。第二支出自姬姓。西周初,周武王封其第五子韩叔于旧韩城,古韩国之地,故城在今山西汾河下游的永济县南的韩阳,此为姬姓韩国。周平王时,韩国被同姓晋国所灭,改封为唐叔虞后裔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食邑,韩人西迁陕西韩城南。至春秋末,韩万的后代与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子孙遂以国名韩为姓。当代韩姓多说出自姬姓韩,姬姓韩氏至少也有3000年的历史了。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韩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加入韩姓群体中的外族主要发生的事件有: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改代北复姓出大汗氏(即步大汗氏)为韩氏,此为匈奴高车部人血统。而清朝满洲八旗姓罕扎氏族全部改为韩氏。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转变成为当地的韩姓汉族。


本期人物】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楹联名高三杰;文冠八家。


       上联典出汉初军事家韩信,淮阴人,在楚汉战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下联典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贞元年间进士,历任潮州刺史、吏部侍郎等。


历史典故


一、胯下之辱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虽然长得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


二、一饭千金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他时常在城下钓鱼,希望以此解决生活。在他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您。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三、解衣推食




       出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楚汉相争时,汉军大将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率军攻打齐王田广,消灭了田广和前来增援的楚军大将龙且。西楚霸王项羽见韩信占领齐地,就派一名叫武涉的人去劝说韩信,让他脱离汉王,自立为王。韩信拒绝说:“汉王不仅重用我,封我为大将军,让我指挥几万人的大军,而且还非常关心我,把衣服脱给我穿,把食物让给我吃。我怎能背叛他呢?”


四、国士无双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指韩信)者,国士无双。”

       秦朝末年,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改投奔刘邦,开始也没有得到重用,因滕公的推荐给萧何,萧何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给刘邦。刘邦敷衍应付,韩信不辞而别,萧何月下追韩信,对刘邦说他是国士无双,刘邦拜他为大将。


五、背水一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士兵们背水一战,越战越勇,然后派兵轻取赵军大营,杀死陈余,活捉赵王歇。


六、拔旗易帜



       出自《史记·淮阴候列传》

       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七、独当一面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刘邦、项羽交战到了彭城,刘邦的军队大败而还,撤到下邑。刘邦跳下马对张良说:“谁能替我出这口气,我就把关东让给谁。”张良说:“九江的英布是西楚的猛将,现在与项羽发生矛盾。还有西楚大将彭越和齐国联合,准备背叛项羽,这两个人,可以利用。至于大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立此大功,独当一面。如果大王把关东交给他们这三个人,你这口气一定能出,西楚必败。”


八、妇人之仁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刘邦把韩信邀到自己的军帐中,坐下来后对他说:“丞相一直称赞将军,现在将军有什么良策来教我呢?”韩信便问刘邦:“如今大王向东争夺天下,最大的对手不就是项王吗?”刘邦说:“是的。”韩信接着又问:“大王自己估量—下,在勇敢、强悍、仁爱、刚毅等方面与项王相比,怎么样呢?”刘邦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回答说:“我不如项王。”韩信说:“我也认为大王在这些方面不如项王。我曾投在项王帐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吧。项王发怒咆哮时,上千人都会被他吓倒,然而他不能任用贤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虽说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见有人生病,他会因同情而落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病人,然而等到属下有了功劳应当受赏封爵的时候,他却把刻好了的印拿在手里,直到玩弄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封赏,这是所谓妇人的仁慈。”


 九、推陈出新




       当年韩信刚投奔刘邦时,刘邦让他管理粮仓,韩信提出了“推陈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粮仓开设前后两个门,把新粮从前门运送进去,把旧粮从后门运出来,这样可以防止粮食在蜀中炎热潮湿的环境下腐败变质。从而使蜀中粮仓不再有变质浪费的现象。指的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十、肝胆照人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比喻真心诚意,也比喻以真心相见。


十一、钟室之祸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相争,韩信屡建奇功。刘邦称帝后,封信为淮阴侯。因遭吕后忌,被斩于长乐宫悬钟之室。


十二、多多益善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否,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每个人的能力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一样的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刘邦笑道:“你统帅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并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后所能达到的。”


十三、问路斩樵




       出自《西汉演义》三十四回


       韩信杀了报事官并军士五人,寻思:“倘地方知道,杀死官军,决然跟从此路而来,被他捉往,却不误了大事?”急转过山口,从僻小夹路向西南而行。两边都是山,中间止有一小路,又涧水潺缓,波流有声,断岸干尺,十分险峻,韩信到此,不得驰骤,只得勒着马,一步步缓行,又不知何处往陈仓渡口去?正在犹豫之间,只见山坡边,转过一个樵夫来,韩信便道:“樵夫,那条路往陈仓路上去?”那樵夫放下柴担,用手指着那山路道:“此去绕过这山岗,却是小松林;过了这林子,下边便是乱石滩,有一石桥,过了桥,却是峨嵋岭,上了岭,甚难走,须下马牵着,行过此,方是太白岭,岭下有人家,吃了饭过孤云山、雨脚山,渡了黑水,过了寒溪,便是南郑。将军不可夜行,恐有大虫。”樵夫说了山径,信将地理图一对,分毫不差,拜谢樵夫,策马而行。樵夫便挑柴担,正欲下山坡去,韩信暗思:”章邯知我杀军士,决从这条路赶来,到得这岔路口,倘遇这樵夫,说与他这条小路,却从这里赶来,我马又疲乏,决然被他捉住。不若杀了樵夫,若军马赶来,只从栈路上赶,决不知有此路也。”信勒回马来,便叫住樵夫。樵夫只道再问路径,回头来正待相问,被信揪住头发,一剑杀了,拖到山凹之下,用土掩埋了。韩信遂乃纳头下马祝之曰:“非韩信短行,实出不得已也!他日如得地之时,决来与君厚葬,以报其德。”随洒泪上马西行。


十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