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瞧不起东南“蛮夷”和西北“戎狄”,觉得他们文化低

 郑公书馆298 2016-06-12

秦国和楚国,虽然也很强大,国君也是周贵族的后代,但都不算“中国”,东西南北,各有别名,东南的称为“夷蛮”,西北的称为“戎狄”。“中国人”很瞧不起周边地区,觉得他们文化低,哪里低呢?孔子说,没有管仲抵挡外夷,咱们就得披着头发,露出左臂。

“历史”和“地理”的开头几章,总是很枯燥,对吧?因为那都是离咱们很远的事情。不过,没法子,你找个对象,不也得知根知底吗?要想走遍中国,总得先知道“中国”的大致情形。

我说的“中国”可不完全是一个政治概念,更不是一个民族概念,它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里面结合了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当地人民的身份认同,还有华夏文明整体的接纳与融合。

“国”字的繁体是“國”,古代通“或”,原意就是指城、邑。所以最初的“中国”,指的是国家的中心城市。周朝初期,那是周王所在的丰(陕西长安县西南)、镐(陕西长安县西北)地区。周灭商自立,商的旧都殷(河南安阳)也称为“中国”,再后来,建洛邑(河南洛阳)作为陪都,它那儿也算中国。

春秋有五霸,霸主所在地区,当然也算是中心,所以,“中国”的概念就扩大到了陕西、河南、山西南部和山东西部。《论语》里提到的“华夏”,指的便是上述区域。秦国和楚国,虽然也很强大,国君也是周贵族的后代,但都不算“中国”,东西南北,各有别名,东南的称为“夷蛮”,西北的称为“戎狄”。“中国人”很瞧不起周边地区,觉得他们文化低,哪里低呢?孔子说,没有管仲抵挡外夷,咱们就得披着头发,露出左臂。而那时住在浙江的越人,都不穿鞋——这是挺像而今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

“中国人”瞧不起东南“蛮夷”和西北“戎狄”,觉得他们文化低

戎狄

可见此时的“中国”已经从政治概念转化成了一个文化概念。地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原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

从地图上看,中原正处于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受黄河与黄土的影响极其强烈。黄河及其支流在陕、晋、豫西地区,流速快,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明显,造了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到河南孟津,黄河冲出两岸高山的夹持,在平原地区漫流,大量泥沙沉积,自古便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

陕西属于中原的主要地形包括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盆地。陕北高原上的横山是天然屏障,历代中原王朝均以此作为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区,而切割黄土高原的无定河等河流又成为穿越横山的军事通道,这些通道多以延安起点,延安于是成为陕北交通枢纽与军事重镇。关中盆地则拥有西安、咸阳等长达千年的古都,历代均大力开发水利,此地沃野千里,农产丰富。

“中国人”瞧不起东南“蛮夷”和西北“戎狄”,觉得他们文化低

关中盆地地形图

山西 山西向以形势完固著称,东有太行,西有黄河,是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的过渡地区,也是北方草原与河洛地带的缓冲地带。这里有多种地貌,农牧兼宜,所以往往是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的桥头阵地。匈奴、乌桓、羯、杂胡、鲜卑、柔然、契丹、蒙古都选择此地为突破口,进退自如,所以明代人说“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

河南 可大致分为豫北、豫东、豫西、豫南几块。豫北处于太行山地往平原过渡地带,古称“河内”;豫南地处淮河以南,一出豫南,即逼近长江,历史上南北朝的兵家必争之地其实在此,长江从未让南朝逃脱灭亡的命运;豫东处于黄河、淮河之间,史上黄河改道泛滥多半在此,大量泥沙沉积,河道两岸筑堤不已,以致形成开封“悬河”那样的奇观;豫西则主要是山地,熊耳山、伏牛山等秦岭余脉贯穿,这里是华夏族发祥之地,从新石器文化到夏、商、东周,均建都于此,这里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中游的必经之道,北方发生战乱,豫西常常成为民众南迁的第一站。

河北 历史上燕山以北不属于中原,燕山以南主要是黄河与海河的冲积平原,因此古河道间,多有冲积形成的洼地,如著名的白洋淀。河北属于“四战之地”,易攻难守,一般都控制在攻击型的北方政权手中,明朝建都于此,便多次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直接威胁,清末北京多次被西方军队侵掠,也与河北地形有关。

“中国人”瞧不起东南“蛮夷”和西北“戎狄”,觉得他们文化低

白洋淀

山东 周秦时的“山”指华山或崤山,所以“山东”实指秦地之外的中原区域,汉晋之后才专指太行以东,又叫“山左”。山东多为平原和丘陵地形,地理条件优越,农业一向发达。春秋时齐鲁两国分封于此,人文鼎盛,地位尊显,所以山东也是文明大省。

(本文为《总说中国》的第三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中国人”瞧不起东南“蛮夷”和西北“戎狄”,觉得他们文化低

杨早著“新史记系列”之《野史记(修订本)》《说史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4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