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金穴运用转帖

 并不hy 2016-06-12

   
  

        門金穴運用觀點 台灣 擺渡撰 腸胃不適,包括腹痛、脹氣、下痢、腸胃道虛弱的人,是現代疾病發生率相當高的病症之一,而且經常在你我左右發生。 日前用門金穴治腹部脹痛,效果令人讚嘆,令後學對此穴莫名好奇,在此提出運用觀點。 門金即陷谷,陷谷穴為足陽明胃經之輸穴。輸穴為經氣所注,實務上多用於止痛。 主治疾病:面目浮腫,水腫,腸鳴腹痛,足背腫痛。 陷谷穴五行屬木,胃經五行屬土,乃為土中木穴,對肝脾不和之腹脹、腹瀉效果極佳。 足陽明胃經循行從頭沿軀幹、下肢走至足,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其主治胃腸病、頭面、目、鼻、口、齒痛等,即胃經循行所過之各處疼痛均極有效。 董氏門金穴主治:主治腸炎,胃炎,腹部發脹及腹痛,盲腸炎。痢疾,退燒,加倒馬針治鼻炎。


 門金穴位於胸腺反射區,對於治療胸前疼痛或女性乳腺增生之效,應可理解。 個人對門金穴理解如下: 門,氣口也,乃一戶樞紐,具有傳輸氣血的功能,因陽明經多氣多血,用於調氣作用大。 金,從字義上可知,與五行、經絡、臟腑有關。 五行: 金剋木;金氣清肅下降,氣機調暢,可以抑制肝木亢盛。 金生水;長期腸胃道虛弱者,致腎虛命門火弱,需補腎以提升人體陽氣。 金洩土;平中焦之土,不使胃土太過。 臟腑:肺臟與大腸腑。 經絡:肺經與大腸經。 門金穴位屬足陽明胃經,《素問.至真要大論》:「陽明何謂也?岐伯曰:兩陽合明也。」 足陽明胃經與手陽明大腸經之間存在著同氣相通的關係;「兩陽合明」,合是聚合,此合正好與開相對應(門),陽明經多氣多血,故可通氣調氣、助傳導。 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是為表裡關係,又以門金之'金'而言,此'金'所代表之臟腑經絡分別為肺與大腸,二者又互為表裡,所謂陰陽表裡、同氣相通,若再加上臟腑互通與全息等等…,整體而言以足夠發揮。 言藏已言腑,言腑巳言經,臟腑、經絡之間本來就各有互通與調和機制,有生有剋,陰陽互補,而達於中庸。 由此可見,調動一經絡或針按一穴位,進而啟動身體能量的力量是何其之大。 門金穴:調氣傳導此門中,取金為用通氣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