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线上线下和很多朋友交流,大家普遍有一个焦虑是没有时间。 手机作为现代人类的器官(形影不离)已经大大侵占了人们的时间,据我个人手机使用时间的数据统计,平均每24小时,就有2小时时间盯着手机做零碎而无意义的事情。 玲琅满目的APP 为了帮助大家,也督促我自己更好的使用手机这个工具,我尝试了三十一种时间管理类APP,一百三四种生活学习APP,并在一个月内,观察各类APP的使用效果。 最终,经过实际体验,淘汰了大批华而不实的APP后,我提炼出下面14款APP。这些APP可以让我对手机的使用达到真正的高效。 不要再为在手机浪费时间而后悔沮丧,抱怨永远不如行动,既然使用手机不可避免,那不如用好它。现在开始介绍。 1. 早上起床的第一眼 —— 小历|雨时小历|雨时 今天是几号?需不需要有特殊安排?外面天气如何?穿几件衣服?带不带伞? 我每天对时间的掌控是从小历和雨时开始的,这两个APP让我早起不乱,通过设置,不用打开软件,只需从屏幕上方下滑看“今天”,(安卓系统还未尝试,ios系统可行),就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天气、日期、节日等基本要素。 整个过程只需十秒甚至更短,大大缩减了早上起床的茫然时间,你再也不用当心家人、同学、同事问你今天是几号、星期几,一见面就自然可以聊关于天气、节日的话题。 当然,作为一个伪文艺青年,雨时优美的字体和每天两句关于天气的诗歌,完美提升了我对这个软件B格的认可度。但作为精美的代价,这两个APP需要支付1元购买,一共两元,我想想就少喝了一瓶矿泉水。 2.规划生活挺靠谱 —— 奇妙清单奇妙清单 每天看完小历|雨时,早起第二件事就是写奇妙清单,8点前把一天要做的事按重要程度写在“今天”一栏,如左图,“今天栏”今天只剩下1,这个1就是写这篇APP推荐文章,发完这篇文章,我今天必做的工作就完成了。 除此之外,奇妙清单还可以列周、月计划、读书清单、短期、长期目标等(可自定义菜单名),我的习惯是把长期目标分解成短期目标,再把短期目标分解成周目标,再把周目标分解到每一天。 这样计划就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梦想也从天上变到了脚下。 3.整理来信一键标读 —— 邮件大师邮件大师 我相信一定有读者的邮箱比我多(工作、私人、公共 、注册、习惯等),在电脑端管理邮箱要一个一个登陆很是繁琐。 我每天早上用1分钟刷一遍所有邮箱,检索同事同学、亲朋好友、合作伙伴发来的各种有效邮件,屏蔽掉各类广告。 你也许注意到了,我把看邮件放在了写奇妙清单之后,道理在于我们要先安排好自己一天的生活,对一天有主线判断(什么更重要),一旦有了这个概念,对于外部(邮箱来信)的未知事件就会有取舍。
如果值得就把(邮箱来信)要做的事安排到奇妙清单里,如过不值得就给人家及时回信,真诚说明理由和自己当日安排,这样既避免了不能拒绝之苦,又能高效的完成自己的事儿。 对邮箱的处理方式可以同理到微信、微博、短信等一切外部来的突发之事上。这是高效做事生活的必备要素——拒绝。 4.学干货涨姿势小达人 —— 得到得到 得到每天只有几条语音,听了总让我觉得自己脑洞太小。从经济到科学,从历史到哲学,从文化到心理,得到中总有一些点让我有“aha”的感觉,惊叹! 原来一个很熟知的问题还可以用这种角度来解释。 我从来不花时间刻意听得到,每天起床十秒看小历|雨时,五分钟做奇妙清单,一分钟刷一遍邮箱,之后,得到就外放在那儿,穿衣服、洗脸、刷牙一点儿也不耽误,每天出门前就“得到”了好多。 有时候当天早上听的,下午就有话题跟朋友、同事、同学甚至领导聊了起来,活学活用。 5.打开听觉接触世界 —— 喜马拉雅FM喜马拉雅 如果说得到是我在洗脸刷牙时听的,那么喜马拉雅就是我每天交通时间的必备。 在上海,每天坐地铁的时间很长,站着读书不方便,喜马拉雅听书就正好满足了我“在路上学习”的需求。 这种方式说穿了就是“动态思维”,站在历史、未来不同时局的进程角度去判断事物。 如果你有大量时间在路上、做家务、做杂事,那不妨选择喜马拉雅里你喜欢的节目给自己充充电,那些在无聊事件学到的东西,也许比认真学习的东西更有效。 6. 碎片时间专注师 —— 疯狂番茄疯狂番茄 这个APP是白天零碎时间的处理者。 最右侧的那个小标,强迫症患者肯定会说:“傻孩儿你把小标给我去了。” 首先我承认小标还在是我截图时犯懒了(读者大大抱歉),但后来想想这一细节也符合疯狂番茄的本质,如Facebook公司常说的那句话一样:“完成大于完美。” 很多人追求学习、工作时间上的完美,具体解释就是必须要有一整块时间去学习,比如读书,很多人不读书的理由是没时间,但更准确的说是没有一个下午或者几个小时能安安心心的读书。 但其实做好一件事,零碎的时间也够了。疯狂番茄是我目前用过的时间管理软件中相对简单实用的软件,界面上只有一个25分钟(可调整),按下开始,我就开始读书、写作、运动,在这二十五分钟里一切外部干扰完全排除。 如果一天能在午休、饭后、路上、睡前定几个25分钟,你就想想你能多做多少事,而且因为这些事很短,所以你总能保持高效与专注,最终你会发现无形之中你长进了,而且比大块时间做事更轻松有效。 7.开视野寻素材小伙伴 —— 读读日报读读日报 用这个APP没有固定时间,想要开视野就去看。 平时傻孩儿写作的主要文体是短篇小说和故事,我写故事没素材通常就会去看看报纸,有时候会收集一些奇闻趣事,新鲜观点,那这些东西从哪儿来? 经过傻孩儿的筛选,读读日报脱颖而出,说“读读”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但要说知乎日报大家可能都略有耳闻,知乎日报和读读日报其实就是双胞胎。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知乎日报出自于编辑选择,读读日报出自于读者选择,二者都是知乎上的高质量专栏和回答,每次看完我都脑洞大开,边联想边提笔写下一些奇妙的故事,虽说有时写成了童话,可毕竟我是傻孩儿,童话就是我写给长大的孩子的故事。 (PS:多数童话不是给孩子看的,而是大人。) 8.爱上文字的香草桂冠 —— 简书简书 用简书通常是空闲时间,每天写点儿,每周出一篇精品。 最早我是一个文笔一般,仅仅对文史哲感兴趣的作者,投稿给杂志社多次被拒,是简书给了我上首页的机会,虽然竞争很残酷,但至少是机会。 简书机制简单,投稿给首页,编辑通过(常常被拒),读者阅读量大就靠前,阅读量小就出局,一篇文章不会火过24小时,但每篇文章都有15分钟火的机会。 公平,简单,努力的人有机会,不努力的人永远看着别人的文章火。对于最努力的人,回报也很明确,有编辑找你,有自媒体找你,有出版社出书,这就是简书。 我认为人要懂得感恩,感恩的对象不仅是人,还可能是一个工具或者说是开发这个工具幕后的团队,如果没有简书我可能会很久之后才相信——我可以。 如果你喜欢写作,就去简书试试。 9.读书方法论中的一环 —— 印象笔记印象笔记 这个APP我无时无刻都打开着,无论是有个想法,还是记录读书笔记又或者是拍照保存,都是分类学习助推器,它让我可以去系统的管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果说简书是我写字的地方,那么印象笔记就是我为写字储备的知识殿堂,在印象笔记里我保存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热点新闻、联想随笔。 就拿读书笔记来说,网上有很多读书的方法论,我认为回归到简单就两个字: 学、思 读书是第一步——学习的过程 (书) 抄笔记是第二步——思考的过程(印象笔记:拍照、手动都可以) 写书评是第三步——知识升华的过程(简书、豆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不为我所知的风景和生命 ——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 每天我下午最容易发呆的时间就看看国家地理的照片。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风景我不曾窥见,有太多的生命我无缘遇见。 但国家地理每天更新的几张照片让我看到了一种远方的可能,它和那些精美的壁纸最大的区别在于“人情味儿”。 很简单的界面,每天就几张照片,我只是想在蹩脚的城市里看看远方聊以自慰。 每张照片都倾注对象的强烈情感(即使对象不是人),不用赋予过多价值,摄影师把这些瞬间留下来让我们有机会看见,已经是一种意义。 PS:这个APP也要1元钱,于是我少喝了一瓶饮料。 11.身体不好谈什么情怀 —— Keep![]() Keep 晚饭完休息两小时后,我会练Keep,Keep最吸引我的点在于“系统” 一方面,它对瘦身、塑形、增肌阶段分的很明确,另一方面臂、胸、腹、臀、核心、上肢、下肢部位分的很清晰。 我建议大家先从核心肌肉群开始练,然后配合上慢跑,减肥效果我不敢保证,但健身效果一定会很好。坚持一段时候后,最明显的变化是早上起来有精神了。 另外不建议大家一下子做太多课程,循序渐进,老逼自己身体会不高兴的。每个健身视频下载过来有固定的时间,比如17分钟,那么一开始就做17分钟,做完就打卡给自己一个反馈,慢慢往上加课程,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对自己和身体,有点儿耐心。 12.简单录制高品质声音 —— 录音宝![]() 录音宝 傻孩儿睡前会给读者们录语音,所以对录音APP的要求比较高。这个APP我寻找了很久,和其他录音软件做了许多对比实验。 经过实验,录音宝是音频质量、传输格式、传输便捷度、音频大小这四个维度综合起来最好的选择之一。 如左图所示,它的操作界面很友好,我每天录制的时候就是点进去说话,然后转发到微信,微信再转发到公众号后台,公众号简单编辑就可以发给读者,非常实用。 最主要的是:音质好,电路噪音很弱。 13.每日反思是个好习惯 —— Daygram![]() Daygram 每天睡前我会写上一小段,一方面是这天经历的事,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做人、做事、写作的反思。这个APP的界面设计让人有每天想要记点儿什么的冲动。 如左图,每天都是一个小点,没写就空在那里,写了就会像中间这张图一样是满满的一页,很适合有拖延症,不能坚持写日记的人使用。 这个APP对我来说最加分的地方在于简单,包括书写的位置,没有一点儿多余的设计,就是为了写点儿想法而生。 有时候,越简单,越有效。 14. 时间监控器 —— Moment![]() Moment 一天结束,看看在手机上用了多少时间! 你千万不要被图片上星期五的31分钟给骗了,那天我无意中关掉了Moment,所以才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绿色。 Moment我24小时都开在后台(经体验耗电量不大),它可以随时记录下我使用手机的时间,每次看到自己严格控制时间还是红红的颜色(对我来说的超时),心中就会激起千层羞愧。 这种羞愧的心理让我克制住打开手机的快感,每一次控制不住手想要打开前,心里就会跳出来Moment的红色,刺激着我的神经,OMG,我又在浪费时间了(想剁手)。 长此以往,你我必将从潜意识中减少手机的无效打开冲动,经过我的实验,我已经从平均每天3小时降到了平均每天2小时,我个人的目标是平均每天使用不超过1小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APP再好也只是生活工具,目的在于更好的生活。 道和形,这只是形,善用即可。 如果读者朋友意犹未尽可以给傻孩儿留言,告诉我还有什么好的APP,傻孩儿试用后,下次整理一并推荐给大家。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