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它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可懂它的国人却越来越少

 花小鼠 2016-06-12

它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可懂它的国人却越来越少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许多人第一反应想起来的也许就是书法。

谈到书法,就必须要先简单讲一讲中文的字体和书法。

汉字演化的粗略脉络,是甲骨文(商周时写在甲骨上的文字)、金文(商周时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大篆(西周统一的文字)、小篆(秦朝统一的文字)和隶书(小篆简化版)。

我们都知道,这些文字要么刻在甲骨和石头上,要么铸在青铜器上,要么写在狭窄的简牍上,书写方式都很困难,古人能把这些字写出来就不错了,所以还顾不上追求美观。

情况一直到了汉代末年才有所改观。因为造纸工艺的发展,这时社会上的纸比较多了,虽然还没能完全代替简牍,但是上层贵族用纸书写已经不是什么问题。纸张没有简牍那样的空间限制,又光滑平整,书写也容易,人们可以不受拘束的随意书写汉字,价格又没有丝帛那么夸张,用来练字不会心疼。而且因为纸张比简牍更容易书写,在使用纸张后,毛笔也发生了变化,从坚硬的鹿毛变成了柔软的兔毛,书写者能更加自如的控制笔画粗细。

有了这个条件后,人们才开始注意追求汉字的书法美。

那么,什么字体适合写书法呢?

秦朝的官方字体是小篆,但是小篆写起来太麻烦了。我们知道,秦帝国依靠数量庞大的官员和大量的往来文件维持管理。这些官员中,有很多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下层官吏,还有不少武官。对他们来说,成天用小篆在细小的竹简上写公文,说是一件很苦恼的事。这些人越写越追求省事,大家逐渐把小篆的笔画减少,慢慢的就出现了小篆的简化版——“隶书”。“隶”字在古文中有“下级官吏”的含义,它的本意是“下级官吏才用的文字”,在当时登不上台面,贵族不屑于使用。

可是,贵族也是人,也喜欢偷懒省事。到了汉朝,皇室权贵们也觉得学习和书写小篆太麻烦了,还是隶书省事,于是越来越多的上层官僚都开始书写隶书。渐渐的,小篆在社会上消失了,所有人都改写隶书。

汉朝末年的书法家们,就是从写隶书开始的。

我们知道,小孩子第一次学写汉字,要从最标准的楷书开始学起。因为对于一个书法知识为零的人来说,首先应当学会把字写“规矩”,横平竖直写准确了,才能谈得上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人类的书法历史也是这么发展的。

最早的书法家,他们研究的是如何把字写得更端庄方正。隶书就是一种很方正的字体。书法家们还嫌隶书不够方,又把隶书改了改,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楷书。“楷书”的“楷”,有“楷模”的意思。直到今天,楷书也被当成最标准的汉字字体,是所有汉字的典范。

然而,“规矩”并不属于艺术,艺术恰恰是“规矩”的反面,追求的是无限的自由。

王羲之,就是那个突破楷书“规矩”的限制,带领书法走向自由境界的人。

王羲之是东晋人,他的家族叫做“琅琊王氏”,是东晋最大的门阀,没有之一。东晋的皇帝不是姓“司马”吗,可是当时有一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是说王羲之他们家势力大到能和司马家平分天下。

因为家族显赫,王羲之也当了大官,其中一个职位还是武将,叫“右军将军”,王羲之因此也被人们称为“王右军”。家族背景给王羲之带来了优越的生活条件,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沉浸在艺术创作中。再加上纸张的普及,王羲之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书法家。

王羲之也善于写楷书,但他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行书和草书。楷书的优点是结构规矩、易于辨认,但是横平竖直的写起来太慢。出于实用的需要,人们在书写楷书时会适当加快速度,于是出现了比楷书更潦草一点的行书,以及比行书还要更潦草的草书。相比楷书,行书和草书拘束更小,更加自由,更容易表现出书法家的创造力。

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是《兰亭序》。“兰亭”是浙江绍兴市附近的一处地名,王羲之曾居住在这里。有一年,王羲之邀请许多文人名家在这里集会,大家在会上吟诗作赋,这些诗文合成了一个集子,称为《兰亭诗》。《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集子作的序。

中国历代文人都高度赞扬《兰亭序》的书法水平,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行书作品。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兰亭序》。传说有一次他听说《兰亭序》的真本在一位僧人的手里,他派人去要,可是老和尚就是不给。作为皇帝,硬去抢人家的书法未免太不像话,可是李世民又非常想要。结果是他手下的一位大臣,假意和那僧人攀谈艺术,等到僧人把《兰亭序》的真本拿出来供大家欣赏时,那位大臣趁老和尚没注意,把真本给偷出来献给了李世民。堂堂的大唐皇帝,为了一副字,竟然使出了这种不入流的小手段。因此这段故事,还被阎立本画到了名画《萧翼赚兰亭图》里。

这种传奇的故事就像其他名人轶事一样,真假已经不得而知。不过李世民非常喜欢《兰亭序》的确是真的,据说他临死的时候甚至特意要求把《兰亭序》的真本给自己陪葬。

因此直到今天,《兰亭序》的真本在哪里,还是一个谜。我们今天见到的《兰亭序》,是唐朝人临摹出来的,称为“摹本”,就是一些大艺术家,照着真本的样子,模仿出来的作品。摹本和真本肯定有差距,但今天看到《兰亭序》摹本,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王羲之的伟大之处。

你也许会觉得,对于普通人,也许能分辨出字写得“好看”或“不好看”,但怎么才能才能欣赏到书法蕴含的艺术之美呢?

最简单的办法,是把书法作品拿过来,直观的去感受。

不需要了解书法知识,甚至不认识汉字都没有关系。好的书法作品会自然给一种舒服、得体的感觉。好比初看到一幅狂草作品,很可能你会在心里嘀咕:这乱七八糟的和鬼画符有什么区别?可是如果你也信手乱涂一张字,拿来和人家的作品一比就能发现,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如人家的作品看着舒服,结构就是没人家合理。

这中间差的,就是艺术家的功力。

更进一步欣赏,可以去观察书法家的笔势。去看每个字的笔画,顺着书写的方向想象作者是如何运笔的。你可以看出来作者在何处用力,何处停笔,随着笔画的走势,你跟着作者又把字写了一遍,在这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行云流水的舒畅感,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绪。

再进一步的欣赏,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书法技巧了。这和看体育比赛是一个道理:外行人看体育比赛,欣赏的是技巧高低、比赛输赢。那些真正玩过这项运动的人看比赛,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看到那些体育明星的动作,会忍不住赞叹:“哇,竟然能做出这个动作,天才啊!”这就是俗称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汉字书法是我国千年流传下来传统文化,所谓“静以修身”,一直作为修身养德的最佳形式之一。虽然如今大家很少写字,大部分交流都可以通过敲击键盘和手机屏幕完成,但如果把书法作为一项爱好,自己动手尝试之后,再去欣赏名家的作品,就更能体会到这种艺术的魅力所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