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开课VS常态课

 领巾工作室 2016-06-12
? 公开课VS常态课

公开课VS常态课

●罗明礼

公开课是我国中小学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很多成熟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都源于自己上公开课或者从同行的公开课中获益。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教学相长”,授课教师向同行展示无疑是自己认为可以拿得出手的教学盛宴,而听课教师希望能从对方学得期待的教学秘籍。从教师专业共同体看,公开课能促进教师共同体成员互相学习、相互切磋;从教育行动研究看,公开课能起到引领和示范的效应。公开课,顾名思义在“公开”二字,那么授课教师的上课和听课教师的评课也应当“赤诚相见”。

现实中,不少的教师和学者认为公开课是在“作秀”或者“表演”。观察发现,“作秀课”和“表演课”在中小学教研活动中不仅存在而且还比较普遍。激荡人心的头脑风暴、独具匠心的课堂导入、衔接自然的承上启下、伴随铃声的准时结课,流畅华丽的演绎归纳、一问一答的师生互动、丝丝相扣的教学环节、行云流水的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的教学讲解、高潮迭起的掌声回应以及激励人心的评价用语,听课教师品味了一顿丰盛的教学大餐。静观沉思,如此唯美的公开课,课堂是教师展露的舞台,学生是教师表演的道具。

我们不能把公开课的弊端完全归结于授课者本人。公开课变为“表演课”很多时候是教学组织者和评课专家所希望的,是组织者(导演)与授课者(演员)默契的结果。有评课专家把授课者“掐”着铃声宣布“下课”认为是“恰到好处”完成教学任务。公开课可谓好课“千篇一律”,差课则“千奇百怪”。作为一名教育者,公开课对于教师的成长有好处,但是也有不可估量的危害。轻者,是形式主义;重者,是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在于僵化、固化的教学;弄虚作假是教师明目张胆地对学生进行说谎教育,有违“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有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古训!

笔者不是一概而论地反对公开课。那些经过“磨课”后的公开课对入职初期的教师和教学有待改进的教师是“及时雨”,可以说是久旱之甘露。但是,对于真实性的课堂教学,我们更需要关注“常态课”,我们呼唤公开课回归常态化、优质化。一堂优质的常态课,功夫不仅在课内,更在课堂之外。优秀教师的成长都历经了研读教材、钻研教法和反思改进之路,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机智和教学风格。这就需要真实的教师、朴实的学生和求实的课堂,才能让听课者有真实可看、实用可学、模式可用之感。因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以学论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

公开课与常态课是相辅相成、互为转化的。我们要摒弃的是公开课中无用的花架子、作秀的假活动,要提升公开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要让公开课上得好的教师也能上好常态课,也要让常态课上得好的教师能上公开课。承担公开课的教师课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堂预设、精心准备,正是这样多次、多轮的“磨课”,让他们不断超越自我,从青涩走向熟练、从熟练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我们要尽善尽美、精益求精、走向艺术的公开课,我们更要朴实无华、纯真素雅、回归自然的常态课。我们要居家度日、家常便饭的常态课,我们也要满园春色、余音缭绕的公开课!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栏目责任编辑:王愉鑫 kgyj77@163.com)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6)04-0029-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