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周:消化道突发大出血 介入治疗“一针止血”

 xiuqianwu 2016-06-12

消化道大出血致血红蛋白降至29g/l的死亡临界值,患者神志瞬间昏迷,血压测不到,介入治疗“一针止血”,患者重获新生。

56岁的卢某被诊断为痛风已有20年,且存在消化道溃疡,一个多月前因“尿毒症”于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血红蛋白一直保持在60g/l以上。卢某一开始解血便,随之血压骤降,经快速输血、补液等处理后,血便仍无法止住,肾内科医生考虑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很快神志不清,全身抽搐,血压低到无法测量,血常规显示其血红蛋白为29g/l(正常值150g/l)。如不立即止血,卢某随时有死亡的可能!

患者一直处于血液透析治疗阶段,且身体状况差,血红蛋白值过低,手术治疗创伤大,时间长,外科医生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

“通过介入治疗能够“一针止血”,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介入科医生在卢某右侧大腿根部穿刺了一个米粒大小的切口,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置入上消化道,用弹簧圈将胃十二指肠球降部动脉栓塞止血。这些导丝和导管就像是医生延长的手,而DSA数字技术让医生的视野直达患者体内。介入这种高新的技术让医生的“眼睛”和“手”通过米粒大小的切口进入到患者的体内,达到最精准的止血效果。经过40分钟的紧张手术,卢某的大出血终于止住。术后,患者血便消失,神志转清,血压逐渐恢复正常。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停用所有止血药物,正在康复中。

消化道出血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内科的药物治疗与外科的手术治疗。大多数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经内科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出血,仅约5%到10%的大出血病人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然而,手术创伤大,一些年龄较大或病情危重的病人,常不能承受手术的创伤,有手术禁忌证的病人也不能采用手术治疗。故此,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经导管栓塞术、经导管灌注收缩血管药物治疗术的出现,开辟了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新途径。理论上认为,当出血速度不低于每分钟0.5毫升时,即可被介入造影发现。虽然能显示出造影剂外溢的出血直接征象机会并不多,但是造影显示原有病变如肿瘤、血管畸形、炎症等间接表现,可极大地提高造影阳性率。介入技术可以通过对胃肠道血管进行造影和栓塞,实现诊断、治疗“一举两得”,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具有判断准确,止血迅速,创伤轻微,适应症广等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方法所不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