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高润霖教授:中国介入研究的未来——下一个前沿

 xiuqianwu 2016-06-12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介入心脏病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截至 2011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共完成超过 33.3 万例的介入手术,其中有 53 家医院每年的 PCI 手术病例超过 1000 例。占全国总病例数的 33.6%。回顾这十年的历程,我国介入心脏病学除了技术进步和数量巨幅增长外,在临床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值得总结。

首先我们在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 PCI 质量控制和介入注册登记。另外,还有涉及真实世界的各种类型病变的最新药物涂层支架的多中心注册研究、左主干病变植入支架与搭桥手术的对比注册研究、多支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和部分血运重建注册研究以及植入 DES 支架后抗血小板治疗注册研究等。这些介入心脏病学相关的临床研究均有深远的意义。

在随机对照试验方面,我们开展了第二代和第三代药物涂层支架的随机对照试验、生物可降解支架与药物涂层支架的随机对照试验、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同时限(6 个月或 12 个月)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中成药(如通心络等)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研究等。通过这些随机对照试验,可以进一步证实或修正指南上尚未明确的学术问题。

在新技术开展方面,我们创造了一些处理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或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技术,并且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这项技术在国外开展较早,对于那些严重的症状性的三叶式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且有外科手术禁忌的患者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还有一项学术界非常关注的新技术:经导管肾脏去交感神经消融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在我国,有超过 2 亿的高血压患者,其中有一部分患者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高血压药物联用仍不能控制血压水平,对于这部分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而言,这是一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技术。当然,这项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一定的争议,需要我们做更多的临床研究去证实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在新器械方面,通过和一些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的合作,我们推出了一些新的介入产品。例如新一代药物涂层支架、生物可降解支架(由于完成使命后可在体内降解,生物可降解支架可以避免金属永久支架引起的并发症。目前的研制主要包括可降解聚合物材料、镁合金支架和铁支架)主动脉瓣装置和去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专用导管系统等。

由此可见,新技术的进步必然会推动新产品的问世,而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临床研究的贡献,因此临床研究将会决定介入心脏病学下一个十年的趋势和走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