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之守须经浓艳 镇定之操当历纷纭 不重世俗名利的品德,需要经过荣华富贵各种诱惑的考验;心思清静坚定理佛的德操,也需要通过是非庞杂的环境的考校。不然,品德不纯诚,就不能圆满地指导自己的言行。恐怕一旦遇到机会登坛布道,一个本来被人认为是有道高僧的人,就会现出了凡夫俗子的原形。 人的品格与素养,是装不出来的。它必须经过实践的锤炼与检验,否则,一到关键时刻就可能原形毕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通过实践来修炼自己的意志和品格,而另一方面也要时刻注意分辨那些满嘴仁义道德而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东西。既不要做一匹上不了阵的骒马,也不要做一头总是给人愚弄的蠢驴。 莲花被人视为纯洁的象征,是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人心境的澹泊,亦是如此,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经历过世事的空白,而是经历任何声色豪富的境遇,都能不着于心。有的人在贫穷中守得住,在富贵中却守不住;有的人在富贵中守得住,在贫穷中却守不住。能够澹泊,就是不贪浓艳之境,而这澹泊之心,有的是从修养中得来,也有的是天性如此。 “定”是不动摇的意思,世间的五光十色,惊声软语,足以诱动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能不动摇的又有几人?大多数人在名利中动摇,在身心的利害中动摇。泰山是不动摇的,但泰山崩于前,却不能不动摇。动摇的人是受环境的牵动,环境要他向东,他便不能向西。不动摇的人是不为环境所动的,反之,环境将以他为轴心而转动。在紊乱的环境中能保持安定的心境,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 感悟:中华文化的老人言将儒的仁义中庸,道的无为知命以及佛教的禅定超脱熔冶于一炉,总结处世为人之策略,概括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界分求学问道之真假,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既主张积极入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恩泽后世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山水、独善其身、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同时也倡导悲夫悯人、普度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千百年来对当时文化水平都不很高的普罗大众的教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老人言历久弥新,读懂老人言将受益终生......文/单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