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里画外那些鸟儿:锦鸡

 C音MM 2016-06-13

关于锦鸡

    锦鸡又称金鸡、红腹锦鸡。嘴短而粗壮,后颈围以橙色扇状羽,长尾,翅膀圆短不发达,善走。雄鸟羽毛颜色极为艳丽,雌鸟褐色多斑纹。喜栖息于山地岩坡,出没于灌木、竹林间。中国古代的官服是最能体现封建等级制度的,明清时期,文武百官通过身上补服的纹绣就能向其他人表明自己的官位品阶。补服上纹飞禽以示文官,而武官则会纹饰猛兽。当时的二品文官补服上的纹饰就是锦鸡,由此可见,锦鸡在明清时期的人们心里占着一席不能动摇的地位。

    锦鸡是长得非常漂亮的鸟类,体型不大,羽毛色彩鲜艳华丽,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传说中象征着权力和荣耀的凤凰。锦鸡虽然难以驯化,但它依然是人们喜欢的观赏鸟类,宫廷内府中经常豢养,在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述的贾府大观园里就有它们美丽的身影。


画里锦鸡

    锦鸡入画,并不是仅仅因为它的形象好,更因为它多在荒芜岩多的山地、丛林中成长,而且非常好战,有着生命力顽强的拼搏寓意。此外呢,红腹锦鸡的肚子通常都是用朱砂颜料画的,朱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辟邪之用(这个大家都懂的,道士画符都用它……),因此国画锦鸡也有一定的辟邪作用。

   在国画中,锦鸡一般都不是孤苦伶仃地立于纸上,而是成双成对的在花下、树下等等,有着“锦上添花”、“前程似锦”等吉祥的寓意。

宋 赵佶 《芙蓉锦鸡图》

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


元 王渊 《山桃锦鸡图》

纸本,水墨;纵111.9厘米,横55.7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作画坡石桃竹,两双锦鸡楼于坡石之间。桃枝上的一双小鸟作欲飞状。枝上桃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图中花和叶都用水墨点画而成,不用线勾。作者以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现出阴阳向背和不同的颜色。鸟身的羽毛举涂染皴划粗细笔兼用,不作精雕细琢。全画笔墨稳练、文雅,气韵苍古,是花鸟画在元代由设色向墨笔过渡的代表性作品。



元 王渊 花竹锦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之冕 杏花锦鸡图



清  朱熊 锦鸡水仙图

白描锦鸡

摄影·锦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