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点评丨第一期:金锐点评“古北水镇”

 昵称29604659 2020-06-25


名家点评(第1期)
点评嘉宾:金锐
题古北水镇

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度假区总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下辖古北水镇和司马台长城两个游览区。


紧邻司马台长城的古北水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原有守卫长城军民混建而居的古堡基础上发展起来,其现存的“司马台古堡”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古镇”是罕见的雄伟自然、文化景观混合在一起的历史人文风景区。


古北水镇古朴、典雅、风景如画。鳞次栉比的房屋,青石板的老街,悠长的胡同,无不展现了北方民国时期的古镇风貌。水镇内河道密布,古老的汤河支流萦绕其间,古建、民宅依水而建,在清新空气、蓝天白云、绿水波涛、参天白杨的掩映之下,宛如一片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夜幕降临,精心规划的古镇泛光夜景超凡脱俗,冷峻中透出丝丝温馨。(具体资料请百度)


具体要求
1、各位联友可以通过“写留言”提交联作,每人请提交一副你认为自己写的最好的。

2、对于所以提交的符合对联基本规则的联作,将由金锐进行点评,并选出1-3副最佳。

3、各位被点评的联手自愿对文章进行打赏,数额不限,其他读者也可以打赏。五日内打赏总金额的70%转给点评嘉宾,其余30%进行平分转给最佳联作作者。

点评内容如下:

写风景联,首先要对所写的地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比古人便利得多,随手百度一下,便有大量资料,不必身临其境便可取得宏观印象。那么,身临其境还有意义吗?至少我认为是有的,而且很重要。因为你无论怎么搜索资料,都是他人的目见耳闻,是他人的情绪感受,即使强行转化为自己的,也终究隔了一层。当然,如果你有超强的想象力和一颗极度敏感的心脏,或许也能对着照片和他人的诗文游记,甚至说明文般的背景资料,和景物融为一体,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

回到之前的话题,难以身临其境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应该搜集哪些资料呢?当然,资料查阅得越详细越好,但是像我这种“读书不求甚解”,能偷懒便偷懒的人,往往会大体扫一下,选择一些最关键的信息。

地理位置是必须要知道的,哪个省、具体到哪个县,历史沿革是怎样的,周围有哪些名山胜水。深入一些,当地有哪些民俗,生长过哪些名人,有哪些迁客骚人来游览过。再拓展一些,关于这个地方有哪些诗文,有哪些史料记载,有哪些名人轶事,有哪些历史事件,有哪些神话传说。第一点可以帮助你打好写联的“地基”,第二点会让你的对联更富人文色彩,第三点则会让你的对联更加厚重、更有寄托。

一副好的风景联,往往不会简单地像说明文一般交代所写风景的地理与历史。要题联风景的美,用蕴藉、传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要将自己的情感注入联语之中,能够引导读者与作者共同游览,甚至完成情感上的交融与共鸣;要考虑寄托一些历史的、哲学的、思辨的、文化的内容,让联语更加丰满,让读者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读出风景中蕴藏的东西,以至于有作者和读者的思想进行碰撞交流,共同演绎一副作品。

具体到古北水镇,我觉得从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可以提炼出几个关键词:燕京、古镇、长城、水街、染坊、书院、镖局……至于这些关键词如何取舍、如何搭配、如何挖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修改。以下具体说联。

登旧时长城,金戈铁马,赞我中华儿女民族心;

游今之水镇,小桥流水,唱响炎黄子孙中国梦。

    简评:上联写长城,用“金戈铁马”来烘托气氛,下联写水镇,用“小桥流水”来描述,都比较合理,而一“旧”一“今”,能有吊古怀今的感觉,这些都是风景联的正常写法。此联有几个问题,声律方面,先不说句中平仄,但就最终要的分句句脚和句尾来说,上联第二分句句脚“马”是仄声,下联相同位置的“水”也是仄声,这是不妥的,应该平仄相对。句尾上联“心”是平声,下联“梦”是仄声,一般来讲,对联最后一个字应该是上联仄声、下联平声,所以这里应该调整一下。再看意思方面,前面两个分句刚才已说,框架是好的,但是缺少细节描写,让人无法产生真切的感受,而最大的问题在于最后一个分句,两句的意思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与前面也缺少关联,而“民族心”“中国梦”这类近乎口号的语言,会让文字缺少蕴藉的风味。建议最后一个分句重新构思,或从景色入手,或抒发一些与景物关系紧密的情感。

日色冷燕山,试雄关一望,草木皆旗,峰峦作阵;

风光类乌镇,叹古堡千年,点兵声悄,载酒船来。

简评:这副联的对仗声律基本没有问题,文字比较典雅,意境也很不错,在虚与实之间游刃自如。上联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气氛,但又不是一味肃杀,而是肃杀中蕴藏着豪迈,“草木皆旗,峰峦作阵”非常形象,既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下联有一种时间和空间的穿梭感:“点兵声悄”承接上联的气氛,而“载酒船来”则由凝重转为清逸,让联语自然而然地流转起来。有几处和作者商榷:下联“风光类乌镇”,一来,有没有必要引出“乌镇”和古北水镇作对比,二来,这一句后面没有生发,就让人觉得这句难以和全联融为一体;另外,“古堡千年”这里过于随意,此处是对联承转得关键地方,应该好好打磨一番,好在收句两个分句代替这里完成了部分任务。

绿水长流,人间仙境千秋画;

青山不老,世外桃源万古城。

简评:这联写得比较秀气,文字也很简洁,上联写出一个“美”字,下联写出一个“古”字。问题有两处:一是文字和意境过于普通、平淡,缺少特点,这里的特点包括作者自身的风格,也包括风景气质。二是上下联的意境过于接近,尤其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虽然文字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基本是重叠的。建议:在文字锤炼和意境营造上下功夫,尽量让联语有韵、有气。

垂髫黄发互怡,陶令恍如来绝境;

碧水小楼相映,游人疑似到周庄。

简评:上联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写水镇的清远幽静,远隔尘嚣,下联又以周庄作比,写出风景的清幽秀美。手法上没有问题,但切入点显得有些狭小了。上联引入陶渊明,但陶渊明似乎并没有和古北水镇的关联,如果作对比,用桃源比用陶渊明更合适。上下联的分工可以更明确一些,比如上联写了“黄发垂髫”,就不妨以民俗人文为主,下联以景物渲染为主,这样联语就能更有层次。

百战依长城绝塞,暂得边村歇脚、野店沽醪,解鞍薄暮带残雪;

一隅作倦客行窝,好趁月夜挥犀、花津饮马,安枕晴窗似故乡。

简评:此联气象文辞都很不错。上联从长城引入,有慷慨雄浑之气,更难得的是不是一味刚强,中间两个分句又辅以游赏的押韵,下联则寄托思想之情。文字也可圈可点,比如上结意象丰富,铿锵劲健,下结则悠长深情。中间分句让联语得情感和层次更加丰富,但是是否全联的文字能够压缩一下,以及是否可以由虚向实倾斜一点,作者还可以再推敲。

傍长城而居,亲亲水道;

承北国之统,类类江南。

简评:“长城”与“北国”,作者抓住了古北水镇的两个特点,切入点选得不错。后面用“长城”和“水道”、“北国”和“江南”来相互映衬,也写出了水镇的特别之处。“亲亲”“类类”的叠字用法比较有特点,但效果如何还需再斟酌。总体来说,此联有些浮在纸面没能深入的感觉,作者运笔还要再沉一些,挖掘更多的内涵出来。

为水镇和声,渐入鸳鸯梦境;

与长城合影,挺直华夏脊梁。

简评:此联的立意、用字都比较现代,如果参加征联可能会比较受欢迎。但是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还是要尽量典雅一些,写出情韵和内涵。“和声”、“合影”、“脊梁”一类的词,并非不能用,但如果不直白地写出来,通过意境渲染,让读者自行品味则效果更好。

长城脚下,定有诗人摹李杜;

流水桥头,时逢游客是鸳鸯。

简评:基本的格律对仗没有问题,作者也用了一些心思:上联写有客到此,意兴湍飞,笔下有力度之才;下联将游兴与情感结合在一起,也比较有趣味。这联的问题是,缺少必要的交代铺垫——为何在长城脚下就会有诗性?古北水镇、流水桥头,与相亲相爱的鸳鸯又有什么关系?不把这些文章做足,联语看起来就会有些奇怪,不能打动人心。

叠山隐旧村,林分四季,岂是武陵遗一脉;

翠谷扼流云,水绕两畴,独成桃源饮三人。

简评:与前一个用“桃源”的联对比,这联的文字和布局安排,都要胜过一筹。此联是如何写到桃源的呢?并不是直写,而是从风景入手,引着读者去想“为何精致如此动人”,然后将最后一分句推出——原来此地有武陵桃花源的遗风,这种写法很自然,也让人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下联想从单纯的风景过渡到游人的行为,从而寄托游览的兴致。这个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下联的收句还可以推敲。首先,“源”字出律,其次,这句的意思比较费解。李白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人、月、影,而此处的借鉴是有些生硬的。总体来看,下联的结句调整一下,应该会成为一副比较不错的作品。

雄关锁钥,数代风霜扼守,多少征尘,铁马金戈,厚积精神师后世;

水镇庆云,两泉冰火汇流,万千景象,文人墨客,高歌道德唱新诗。

简评:此联的优点,是想营造厚重的气象,想努力包容更丰富、更宽广的内容。此联的缺点则是文脉有些凌乱。以上联为例,气象其实是营造出来了,有沙场烽烟之感,但是这种气象最终的落脚点却是“厚积精神”,这便让人觉得前面的铺垫意义不大了。同样,下联的结句也比较虚泛。联语的情感应该是发自内心,应该有景物生发而出,尽量不要使用宣传口号似的语言,这会导致全联的气格受损。

几番波影泛蓬舟,青瓦拱桥,疑将水镇当乌镇;

千载边城闻鼓角,咽喉要塞,唱彻阳关过险关。

简评:此联上联写旖旎风景,结句用“乌镇”来衬托。下联则写雄浑边塞之感,结句“阳关”“险关”的用法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立意、文字都不错,对仗再精细一些便更好了。但这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下联仿佛两条平行线,缺少关联和映带。诚然,一细腻一雄壮,将两种韵味揉在一联中没有问题,这也是水镇的特色。但如何“揉”,这便需要作者下一番功夫了,要努力做到两种意境交融在一起,相互衬托、相互生发,共同为主题服务。

雄关虎踞,苍岭龙盘,想百战烽烟,朔气翻旗寒曙月;

橹桨声来,石桥影动,喜一城秀丽,乌蓬载酒似江南。

简评:此联作者一看便知是个老手,无论立意造境,还是各种技法,都比较纯熟。上联用大手笔撑开骨架,一踞一盘,动静相生,整个长城的壮丽景象便形诸笔下,第三分句用“想”字领起,又有时间的推宕之感,结句将多种情境揉捏在一起。下联则转写小镇,笔触细腻,气息流畅,结句更是翩翩有余味。有两处和作者商榷,一是下联的“喜”字,固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似乎可以不把个人情感表露得太直露,如果用一个感情色彩不这么突出的字,比如“望”一类,或许会更有韵味。另外就是下结的“似”字,并非不好,但直接点出少一些流动的感觉,如果用“过”一类,不知是否更好?

远去了刀光剑影、鼓角争鸣,长城内外,独遗斯而立;

惯看得秋月春花、风云浪荡,北国从来,罕近水之居。

简评:上联借用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发端,有一种孤清凄冷的意境。下联描写风景,将塞北与水镇融在一起,突出“塞上江南”的特点。立意没有问题,可以抓住特点,但是文字上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尽量少用那些已成定式的语言,要让自己的文字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有风格、有韵味、有活力。

燧烽要地,塞北锁苍茫,沙尘旧掩刀兵影;

山水古村,江南参秀色,砖瓦新呈风月诗。

简评:此联的路子比较正,文字也很典雅,上下联的七言收句注意了句法的锤炼,让句子顿挫有力量,又能广为包容。两个收句的好处,就在于将各种复杂的情感融在鲜活的意境之中,给读者留足了想象的空间。我觉得问题有两点,一是句式安排上,四五七的节奏,像上楼梯一样,过于平淡,如果调整为“塞北锁苍茫,烽燧要津,沙尘旧掩刀兵影;江南参秀丽(换一字对仗更好,另“参”字也可以斟酌),云烟古镇,砖瓦新呈风月诗”,节奏上可能会好一些。另外就是上下联的关联度可以再高一下,如果保留两个七言结句不变,前面如何捏合,可能还要再下一番功夫。

古堡街城街堡古;

长河水镇水河长。

简评:这联用了一些文字的技巧,以第四字为中心,前后回文,从前向后念和从后向前念是一样的。技巧的运用是对联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但是一定不能为了技巧而技巧,更不能因为可以使用技巧,导致表达出现问题。此联的文字基本是通顺的,但是在此基础上,因为照顾技巧,全联的内涵不够深入,景象不够丰富,未免得不偿失了。

古北名区,政通人和如首善;

今时水镇,山环城绕胜江南。

简评:这联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直白。上联点出“古北名区”,这没有问题,但是接下来应该写具体的风景,而不是直接写到“政通人和”,这样就好像一个人缺少了血脉和皮肉一样。下联好过上联,但是仍然只有外在的东西,缺少深入的描写和挖掘。

长消远代干戎,还话古堠烽尘,雄关锁钥;

极眺清时郛宇,疑在津桥杨柳,烟水琵琶。

简评:上联写长城的功用,非常开阔、雄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下联则由刚转柔,但是“极眺清时郛宇”的转折不错,所以不会让人产生突兀的感觉。水镇的温婉风情,作者并不直说,而是注射到“津桥杨柳,烟水琵琶”之中。古语言“诗思在灞桥驴背上”,此语也是同样用法,将附着在景物上的情韵融为一体,形成审美的惯性和传导。提出一个意见,两个分句都是用动词领起,未免有些单调,不妨试着变化一下,比如:“远代靖干戎,还话古堠烽尘,雄关锁钥;清时眺郛宇,疑在津桥杨柳,烟水琵琶。”也许会更灵动一些。

古镇坐雄关,得苍龙蜿蜒以,盛享风烟不似北;

斜阳来旧馆,共青瓦缠绵而栖,渐忘曲水日朝东。

简评:上联写古镇在长城的环绕之中,第一分句的“坐”字很生动,想是花了一番心思,第二分句用“苍龙”比喻长城,也很妥帖。下联起句很有韵味,用“斜阳”将镜头拉近至眼前,饶有韵味,结句也绵长悠远。但是具体的字词的运用,还有可推敲之处:上联既用了“蜿蜒”,就不宜再用“踞”;上联写壮景,则“不似北”没来由,而且这三个字也显得有些拼凑;下联用“缠绵”形容青瓦,也有欠妥当。

古往今来,水润农桑,湖上鸳鸯情恰恰;

北雄南秀,风扬声韵,堡前花月景融融。

简评:此联清晰简练,没有漫无目的的修饰,从这一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上联结句很浪漫,单这一句没有问题,但是正联三个分句缺乏关联,从“古今”到“农桑”再到“鸳鸯”,如果能串联在一起,就比较成功了。下联“北雄南秀”四字落落大方,本是很好的起句,但是与上联问题相似,三个分句有各自为战的嫌疑,没能捏合成一个整体。

曾记战国密云,幽燕烽烟,有雄关锁钥,襟山海、控长城,史鉴安邦赖强盛;

今闻名乡北水,绿红时雨,喜胜地园区,问桑麻、酬夙梦,心驰古镇醉和平。

简评:此联景物的安置和文字的铺排做得不错,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全联仍显得琐碎了一些。如果能提炼出一两个核心内容,将几个分句压缩合并一下,或者切分成两个联,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挑三副我认为较好的联作吧:

云起

雄关虎踞,苍岭龙盘,想百战烽烟,朔气翻旗寒曙月;

橹桨声来,石桥影动,喜一城秀丽,乌蓬载酒似江南。

卧龙-奇兵

日色冷燕山,试雄关一望,草木皆旗,峰峦作阵;

风光类乌镇,叹古堡千年,点兵声悄,载酒船来。

老夏

燧烽要地,塞北锁苍茫,沙尘旧掩刀兵影;

山水古村,江南参秀色,砖瓦新呈风月诗。 

对  联  中  国
公众号ID:duiliancn
中国楹联论坛 duilian.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