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一大师语录之涵养篇

 常有理 2016-06-13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则见涵养。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个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又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  以和气迎人,则乖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涵之以浑厚。

  •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生让路,不失尺寸”。

  •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  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  德盛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