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崔颢·黄鹤楼

 江山携手 2016-06-13

尊敬的网友:

    本人在微博上发表部分唐诗宋词的译注评,比较受欢迎。但有网友说那样太分散,看着不完整。希望以此看到一篇作品的全部内容。于是我想到在微博上将两本书的全部内容发表。每天一到两首。大家有什么要求请告诉我。我们共同学习。有不同意见也不吝赐教。毕宝魁即日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玄宗开元十一年(723)登进士第。官司勋员外郎。早期诗多写闺情,多浮艳轻薄,漫游四方以后诗风发生变化.骨气凛然,雄浑奔放。其《黄鹤楼》被严羽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并使李白折服。《长干行》等小诗,淳朴生动,颇近民歌。《全唐诗》存诗一卷。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从前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此处只剩下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走后再也没有回返,只有那漂浮不定的白云,千载依旧,在楼的上空荡荡悠悠。举目远眺,江面分明,清清楚楚映入眼帘的是汉阳树,绿色撩人,布满芳草的是鹦鹉洲。苍茫的暮色渐渐来临,思念家乡的情绪笼罩我的心头。可此处无法望到我的家乡,只见江面上烟波浩淼,我不由得感到怅惘和忧愁。

【注释】

[黄鹤楼]武昌西有黄鹤山,山西北有黄鹤矶,旧有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桥头。传说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故名。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王子安。黄鹤:一作白云。    [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东汉末年,创作《鹦鹉赋》的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或因此得名。    [乡关]家乡。

【评析】

       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登黄鹤楼时曾想要吟诗,但见此作后为之敛手,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其后又先后创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二诗与之较胜。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推崇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些传说和评价都极大地提高了本诗的知名度。

       本诗确实精彩,意境雄浑高古,诗味淳厚。前四句似随口吟出,气势奔腾。仙人跨鹤,本属虚无,但作者以无作有,借楼名起兴,说仙人一去不复返,就有一种岁月不返,古人不可复见的遗憾。仙去楼空,惟有悠悠的白云千载依旧。尤能表现世事迷茫,人生短暂渺小的感慨。缅怀古今,骋目四野,在这悠远广袤的时空中创造出令人迷惘若失的氛围,为后文的抒情张本。颈联转折,由对历史传说的缅怀回到现实,句式也由散漫不拘而变为整饰。前人或认为“似对非对”,认为“历历”下属“汉阳树”,而“萋萋”上属“芳草”,结构上不一致。解诗不该如此拘滞,“历历”修饰“晴川”又有何不可,故当看作是对偶句,而且对得比较巧妙。尾联以登高望远怀乡作结,情由景生,吐属自然,余韵悠悠。

       本诗艺术颇具特色。前半首用散体变调,以意为主,几乎完全不管格律的要求。首联“黄鹤”一词重复出现且在同一位置上,这是平仄所不允许的。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字,四句又用“空悠悠”三平调煞尾,均为律诗之大忌。颔联不用对仗,与律法也不合。后半首则严格按照格律写来,分毫不爽,甚合法度。结构与情感的表达相一致,故得到后人激赏。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十二中评此诗曰:“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