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家书单 | 余一鸣:赫尔曼·黑塞的《轮下》躺着谁?

 圆角望 2016-06-13



三 人 行

Insights





那一年的暑假进入8月, 我在旅行箱里放进了一本小说, 记得是在印度洋小岛的沙滩上打开了第一页, 在青藏高原的草地上读完了最后一个字, 阅读的心情也从阳光大海变成了寒郁和胸闷。这是一部教育小说,它具有浓重的悲观色彩。书名《在轮下》取自书中校长告诫年轻的主人公吉本拉特的一句话:抓紧研习,以免丢落在车轮下。这部小说取材于黑塞在毛尔布仑修道院的不愉快经历。主人公汉斯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被大家视为神童。他被送入一个神学院学习,受大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他功名心切,在与世隔绝的学校里拼命学习,没有半点空闲,身心健康却受到损害。同学赫尔曼生性倔强,蔑视功名,为学校不容;而汉斯觉得只有赫尔曼才是知己。汉斯用功过度,身体衰弱,成绩倒退;学校把这些归罪于赫尔曼。赫尔曼被学校开除,汉斯更感孤单,不时受到老师的训斥和同学的耻笑,之后得了神经衰弱症,使他无法继续学业,只得返回家乡当钳工为生。社会的歧视和生活的失意使他觉得仿佛跌在无情而庞大的车轮下。这是一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被认为有浓厚的自传色彩。

  

这样的介绍有些冗长,我有一个宿愿,我在有生之年写出一部关于教育的长篇小说,我的阅读有意无意都在向这个题材的作品靠拢,那一阶段我读完了《爱的教育》《天行者》《恶童日记》等经典小说,每次读到精彩处,我忍不住拍案叫绝,心中却立即有一种醋意,这地方的金矿被别人掘尽了,轮不上我出彩了。读到失望处,为作者没能达到最高处而惋惜, 冒出写这一处舍我其谁的狂妄。我觉得,带着这样的心境读书有特别的乐趣,仿佛是涉足山高水低的旅行。

  

汉斯是哥廷根的优等生,同时又是一个快乐的孩子,喜欢钓鱼,游泳,无忧无虑。他的父亲让他去考神学院,原因就是这样以后有饭吃,有地位。他进了神学院,争强好胜地想勇夺第一。这时他遇到了海尔纳。海尔纳让他意识到了追名逐利只能让人痛苦不堪,不成为人。他于是想反抗。这时,学校与舆论压力便发挥了它的威力,海尔纳退学,汉斯也退了学。此时要回到他曾熟悉的底层人民中,对他就像到了道德的轮下(Unterm Rad)。他爱上了一个姑娘,把她当做精神支柱,最终姑娘走了。这时家长发挥了他的大效用:吉本拉特先生早已拿棒子恭候多时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工作,赚了多少钱。于是,汉斯无路可走,只有自杀。

  

多么熟悉的人物形象, 尽管时代变了, 哥廷根这样的名校换了一个名头, 叫做重点中学, 但是海尔纳这样的教育者和吉本拉特这样的家长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汉斯的悲剧在我们身边不时上演。扼杀一个少年,刽子手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也不仅仅是一种教育体制。无形的杀手是社会的利欲熏心,人性的沦落和扭曲。黑塞在这一点上的深刻让人起敬。

  

读《在轮下》时,常常中途掩卷,猜想一下后面情节,每每猜中,便有些索然。回头再读,觉得他的一番经营在当时也费了苦心,可后来者重复多了,经典变成了模式,就少了新鲜感。读大师的作品期待多往往失望多,就可能是这个原因。我自己写小说,总梦想与上篇不同,想让编辑和读者不断尝鲜,就不得不提醒自己,人家这般写过了,你得避开经典,弄得好有了一点新创意,弄得不好就弄巧成拙,可悲的是后者居多。

  

尊重经典,不是盲目效颦,也不是妄自菲薄。经典是有时代性的,你要超越经典,就必须超越你所处的时代,这是异想天开,但是,经典就是这样产生的。


余一鸣,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作家。曾获人民文学奖等七八个奖项,有长篇及中短篇小说选等十余本作品出版。
作者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