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南阳五圣》之浅谈智圣诸葛亮的躬耕地

 公司总裁 2016-06-13

《说说南阳五圣》之浅谈智圣诸葛亮的躬耕地

2016-06-04 18:31

前言:所有南阳盆地人都有着诸葛亮情结,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在南阳对诸葛文化的研究多为本土学者,民间自发自愿收集的文献史料体现着诸葛文化在南阳的根深蒂固。《说说南阳五圣》之浅谈智圣诸葛亮的躬耕地作品版权登记号:16-11-2013-F-356

对智圣诸葛亮的研究始于西晋,彼时对躬耕地并未有争议。到东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有不同的说法,各种考证众说纷纭,无法形成定论。南阳和襄阳多年来一直有“诸葛草庐”故址之争,究其原因还是城市发展对“诸葛亮文化”的需求和博弈,还有就是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所致。对于封建社会统治者而言,诸葛亮代表着忠贞;对于士子而言,“智圣”诸葛亮得到刘备的欣赏,也代表士子对智慧和伯乐的渴求;而对于普通的百姓,诸葛亮则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勤政廉洁的化身。《说说南阳五圣》之浅谈智圣诸葛亮的躬耕地争论始于这个襄阳人,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世代为荆楚豪族,东汉襄阳侯习郁之后人——习凿齿《汉晋春秋》:“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20里,号曰隆中。邓县和穰也就是今天的邓州市,地处南阳市和襄阳市中间,2014年前属南阳地区,目前是河南省10个直管市之一。邓州和南阳一衣带水文化一脉相承,医圣张仲景被南阳和西峡做的风生水起,邓穰人没说啥;智圣诸葛躬耕地,邓穰人不表态;邓州习氏始祖习思敬被传成习凿齿的后人,把习氏宗祠移花接木,邓穰人对九头鸟有情绪。

《说说南阳五圣》之浅谈智圣诸葛亮的躬耕地

清道光年间,籍属湖北宜昌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其时,襄阳人和南阳人打官司争抢诸葛亮,顾知府既不便得罪襄阳,又不愿触怒南阳,情急之下,满头大汗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置于武侯祠。但顾知府和稀泥并未消融纷争,反而让两地更加理直气壮地争抢诸葛亮,且“对联门”之后,两地的芥蒂越积越深。

《说说南阳五圣》之浅谈智圣诸葛亮的躬耕地《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己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过了一千多年,现在说诸葛亮不是在南阳躬耕,这是没有依据的。

那么,岳飞又是怎样留下这前后《出师表》的呢?他自己写有跋语:“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说说南阳五圣》之浅谈智圣诸葛亮的躬耕地

对于诸葛亮躬耕地之争,二月河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观点。他曾在多个场合发表言论说:“历史不是一团泥巴,谁想捏个啥样是啥样;历史也不属于有钱人,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二月河相信,真理总能越辩越明,他对某些地方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认为是“很滑稽的事”。

《说说南阳五圣》之浅谈智圣诸葛亮的躬耕地

争论止于智者,争论止于远见。归根到底,智圣诸葛亮他更属于全中国。作为后人,我们能从他的事迹中得到心智提升、文化醒脑,这就够了。南阳五圣都很了不起,不能为智圣再论千年,真的不如静下心来,高瞻远瞩,韬光养晦、积蓄实力、蓄势待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