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以月经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帮助数量众多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走出困境,在治疗后获得近期和远期的收益,是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基层医院如何治疗围绝经期功血。围绝经期功血主要是采取性激素止血,最常用的止血方法称为“子宫内膜脱落法”或“药物刮宫”,停药后短期即有撤退性出血,适用于血色素>80 g/L、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这类药物常用的为黄体酮注射液,一般用法是20 mg,肌注,1次/d,3~5 d,停药数天内会撤退出血,7~10 d血净。对于血红蛋白低的患者可以用孕激素内膜萎缩法,高效合成孕激素可使内膜萎缩,从而达到止血目的,药物有炔诺酮(即妇康片),出血量多时可一次口服8片,每8 h 1次,血止3 d后逐渐减量。 刮宫可迅速止血,并具有诊断价值,可了解内膜病理,除外恶性病变。诊断性刮宫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但临床中存在滥用的现象,出血量多或出血时间长就诊刮,诊刮后又没有相应的治疗措施是患者反复异常出血的根源,所以掌握诊刮的指征及后续的治疗都很重要。在功血指南中建议“异常子宫出血病程超过半年,或超声子宫内膜厚度>12 mm,或年龄>40岁者,可考虑采用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后刮宫,以了解子宫内膜情况”。当然不是出现上述情况就一定诊刮,也可在性激素治疗1~2个周期后,根据撤退出血的情况或子宫内膜变化的情况决定是否诊刮。如果撤退出血不能如期干净,内膜厚度没有变薄,还是应该诊刮明确诊断。此外还可以辅助用一些止血药物如妥塞敏、云南白药等。贫血的患者需要纠正贫血治疗,一般常用的铁剂如速力菲,1~2片/次,3次/d。采用上述方法达到止血目的后,因病因并未去除,停药后多数复发,需随后采取措施控制周期,防止功血再次发生。孕激素:可于撤退性出血第15天起,使用地屈孕酮10~20 mg/d×10 d,或微粒化孕酮200~300 mg/d×10 d,或甲羟孕酮4~12 mg/d,2~3次/d,连用10~14 d。酌情应用3~6个周期。 对于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或不宜用药、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尤其是不易随访的年龄较大者,及病理检查为癌前期病变或癌变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周静(湖南省浏阳市集里医院) 王亚平(北京协和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