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神秘的“南书房”

 空明苑 2016-06-14

清朝,紫禁城里有两个书房。一个是尚书房,主要是给皇子皇孙入学读书的地方。后于道光年间改名为上书房。

清朝神秘的“南书房”

南书房,位于紫禁城乾清宫西南。原为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南书房设立于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撤销。

南书房设立之初,是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以备随时应召侍读、侍讲。当时因为康熙“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故翰林院侍讲学士张英、内阁撰文中书高士奇以南书房侍从身份入侍内廷。继而这些侍从便常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并参预机务。因接近皇帝,“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对于皇帝的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故入值者“权势日崇”。在康熙朝,南书房逐渐成为一个权力核心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南书房的政治地位极其重要。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曾述及南书房在中央政权中的重要位置:'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若特颁诏旨,由南书房翰林视草。”

清朝神秘的“南书房”

实际上,清朝南书房地位尊崇,完全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巩固皇权的需要。康熙帝亲政之初,皇帝的权力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康熙帝为了把国家大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决定以南书房为核心,逐步形成新的权力中心。

清朝神秘的“南书房”

到了雍正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军机大事均交由军机处办理。南书房官员的政治地位也有所下降,但由于入值者常能觐见皇帝,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地位,南书房也一直被长期保留,直至光绪年间撤销。不过清朝末年溥仪时期,恢复了南书房,著名的国学大师罗振玉、王国维等都曾在南书房'行走'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