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茂林之家 2016-06-14

一、概述

城市概念规划是一种新型规划模式,与现有城市规划类型既有“血缘关系”,又有所不同。近年来,杭州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注重概念规划研究。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区分区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前,往往先开展概念规划研究。以概念规划指导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的编制与实施,逐步形成了“概念规划+X规划”的编制特色,使杭州能在概念规划形成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以更新的思维、更新的理念、更新的视角、更新的方法,指导各层次的规划编制工作,为各个层面的规划编制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前期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撑。

杭州城市规划馆(一)

二、做法

概念规划在国外比较常见,它并非是法定规划,也不是规划层次系列中的某一层次,而是在任何一个层次中均可运用的规划类型。概念规划是对未来远景的一个描述和整体性认识,强调对全局的把握,注重城市的发展战略研究,主要研究城市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大政方针问题。由于概念规划侧重于发展方向和各学科的综合平衡,而不是做出详细的规划设计。因此,概念规划既可在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又可在微观层面进行研究。2001年,杭州在新一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前,按照“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邀请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国内一流高校和规划设计单位,就杭州城市功能定位、城市空间组织结构、城市产业与发展布局、城市人口发展与环境容量、城市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城市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然后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上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围绕杭州城市发

展战略问题,编制了《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具体做法是:

1.明确城市概念规划的编制任务

就是针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空间等方面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开展研究,为城市规划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如从国家、区域的角度对城市的定位、发展方向等进行探讨,从经济、社会与环境的角度提出城市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和发展战略等,以适应城市迅速发展变化的要求。在城市总体层面的概念规划,主要解决城市发展战略、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战略等问题,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在城市局部地区层面的概念规划,主要解决区域的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用地布局等问题,为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或城市设计提供依据。

2.明确城市概念规划的编制内容

一是现状分析。就是充分认识规划对象的现状和特点,对已确定规划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文化、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现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二是趋势评估。从城市或区域的宏观背景、发展历程、外部环境、建设概况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城市或区域现阶段的发展和建设条件,对城市或区域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等进行科学评估。三是方案制定。在现状分析和趋势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功能定位、总体发展方向、空间结构体系、城市用地结构、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实施对策,编制城市概念规划的多种方案,以指导未来城市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突出城市概念规划的特点

一是理念性。注重吸收当前国内外规划界的最新理论成果,并结合对城市及其特定区域发展实际,在经过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思路。二是超前性。既是城市或区域未来长期发展的前期研究,不受规划编制年限的限制,又是对城市某个局部、某个阶段未来发展的前瞻性研究。三是导向性。在前期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规划编制提出一些战略性、方向性的思路与举措,并可以概念规划提出的新理念、新目标、新战略和新举措,引导城市或某一局部、某一阶段的规划编制工作。

杭州城市规划馆(二)

三、成效

杭州市在论证与研究基础上,围绕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分析其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布局的导向性和影响力,编制形成的《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取得四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1.研究提出“杭州城市的功能定位”

概念规划提出,杭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功能卓越的中心之城、弹性生长的有机之城、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人居最佳的诗韵之城。杭州的城市功能定位是:浙江省可持续产业发展中心与创新基地,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上海大都市圈内人居首选城市,上海与华中、华南地区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门户,以山水风景为脉、吴越文化为韵的国际性旅游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为城市总体规划最终提出“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性质定位提供了依据。

2.研究提出“杭州区域发展新角色”

就是重点研究杭州在长三角中的坐标关系,构想杭州与上海、苏州、宁波的战略关系。杭州对上海的战略关系为:依托上海、错位经营、互惠互利、相对独立。杭州对苏州的战略关系为:各为一翼、资源共享、良性竞争、局部超越。杭州与宁波的战略关系为:依江借海、双赢联动、有扬有放、巩固中心。强调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既有的其他优势,大力发展资源配置性产业,在长三角找准城市发展的坐标,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巩固和发展杭州在浙江省域、长三角的战略地位。

3.研究提出“杭州的空间总体结构”

就是构筑“双核三辅、两轴两环、辐射组群”的都市区空间结构。“双核”,即江北老城区和江南新市区;“三辅”,即临平市镇、富阳市镇、下沙市镇;“两轴”,即横轴——横贯都市区东西的钱江自然生态轴,纵轴——纵贯都市区南北的城市发展轴;“两环”,即以绕城公路形成的包围都市区核心的绿色生态环,以都市区大外环线沟通的外围生态、产业环(其中东半环是工业、流通产业环,西半环是旅游、生态产业环);“辐射组群”,即在核心城市周围培育塘栖、瓶窑(良渚)、余杭(闲林)、临浦、瓜沥等外围市镇,组成城镇组群,建立与城市核心区快速联系的辐射型交通网络,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城市形态布局提供了依据。

4.研究提出“杭州产业发展战略”

提出杭州未来的产业发展的建议:注重水平分工,可以有条件地发展成为面向浙江全省、长三角南翼乃至全国的为中小企业和地方资本服务的区域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枢和技术中介基地;在功能错位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区域服务范围、服务层次和服务对象。注重产业特色,杭州作为长三角重要城市,可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技术创新基地、高等教育集中发展区、支撑全省制造业的生产服务业发展基地和最具吸引力的人居、旅游和消费中心。注重资源配置,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可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环节经营等行业,促使城市从生产中心向资源配置中心、市场中心的复归。注重产业集群,重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专业协作配套,鼓励通过股份制合并、合资等形式促进企业规模化、集团化、集群化发展。

杭州市在城市规划领域首创先河,借助《杭州市城市概念规划》的编制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指导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城市设计的编制与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解决城市发展战略、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战略等问题提供了基础;为解决区域的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用地布局等问题提供了依据。城市概念规划的引入,突破了我国传统规划体系与模式的局限和束缚,并对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的城市总体规划,给予了很好的辅助与支撑。概念性规划更突出其战略性、宏观性、综合性的特质,避免了总体规划的规范性、权威性、专业性等方面的局限影响,能够实现在编制专业性、单一性、技术性的规划时,统筹全局,把握大局,兼顾各方,真正使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兴盛与长远发展发挥出保障和统揽作用。

 

研究成果发行、采购联系电话: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事业发展处 0571-852509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