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贺敬之——一片冰心在玉壶

 宝瓶星语 2016-06-14

       文 / 曹白瑞    .

我从中学时代起就喜欢读新诗,到图书馆看书,借阅得最多的是一本本新诗集,积攒下来的零用钱,也大多用来购买新出版的新诗集。

我那时喜欢的诗人有,贺敬之、雁翼、梁上泉、阮章竞、李季、闻捷、李瑛、李学鳌、郭小川、张永枚等,当然,最喜欢的诗人要数贺敬之了。

我读书时不幸赶上“革文化命”的年代,语文课没有统一编写的课本,都是由老师自选教材,并以讲义的形式发下来;一课学完,再发新的讲义,接着学。

记得是在上初三的那一年,有一天,在宿舍里,一个比我高一年级的同学正手拿一页讲义,看着,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在朗诵着:“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他沉浸在自己的声音中,沉浸在这首诗中,一副自我陶醉的模样。等他朗诵完,我上前去问他朗诵的是什么诗,他笑笑,说:“贺敬之的《回延安》,是我们语文课上学的,老师要求会背诵。”

我借来了他的那页讲义,坐在宿舍的小桌子上,工工整整地抄下了这首《回延安》,也抑扬顿挫地轻轻朗诵了一遍。我记住了诗人的名字:贺敬之。

1972年,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借到了刚刚出版、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贺敬之的诗集《放歌集》。那一段时间,这本诗集一直伴随着我,里面的每一首诗,都是我喜欢的。我不仅看,而且读,我觉得贺敬之的抒情诗就是要读出声来,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激情和深情。像《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等抒情长诗,你读着、读着,就会觉得自己也成了诗人,有了诗人的激情、气度和情怀,情不自禁的想去热烈地拥抱生活,歌唱人生。

教我们语文的王老师也喜欢诗歌,他不仅会写格律诗,还会写新诗。记得上高一时,我们也学到了贺敬之的《回延安》,还有《三门峡歌》中的《三门峡—梳妆台》。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大声朗诵“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然后做了一个双手搂抱的动作,问我们:“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用'搂定’这两个字?细细体会一下,这里饱含着怎样的深情啊!”我们好多同学都在下面做起了双手搂抱的动作,王老师在讲台上看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们那时住校,每天晚上都要到教室里上晚自习。有一天晚上,一位同学借来了学校的留声机和几张胶木唱片,说这是王老师让我们听诗歌朗诵的。那天晚上,我们十几个同学围坐在小教室里,听唱片里的诗歌朗诵。我记得有古典诗词,也有现代诗歌,比如:郭沫若的《炉中煤》、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节选等,当然,还有我最喜欢的诗人贺敬之的《西去列车的窗口》。

这首抒情诗写得真好,感情充沛,韵律深长,朗诵者更是饱含深情,朗诵得抑扬顿挫,宛如歌唱。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在聆听,在聆听。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深深的感动了,仿佛就坐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我们仿佛听见了“井冈山拂晓攻击的怒吼”,我们仿佛看见了“南泥湾披荆斩棘的镢头”,我们感受到“年轻人的胸口,在渴念人生路上第一个战斗”。

感谢诗人贺敬之,让我永远铭记住这一个充满青春热情的夜晚!

《放歌集》出版不久,我就在新华书店里买到了一本,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有时默诵,有时朗诵,一颗心,完全沉浸在一首首优美抒情的诗歌里,仿佛听到自己成长的声音。

1974年,我高中毕业,到林场去插场了。我带去了两本书,一本是《鲁迅杂文选》,另一本就是《放歌集》。在林场艰苦的生活中,有《放歌集》的陪伴,有《放歌集》的鼓舞,我的青春岁月少了几许落寞的叹息,而平添了几多在艰难中跋涉前行的勇气和毅力。

在我的心中,诗人贺敬之是一面青春的旗帜高高飘扬,他的一首首诗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的人生,即使今天再读,我依然感到激情豪迈,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写于1016日晚 南京花神美境园   发布时间:2012-10-17 08:37: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