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仙方”治疗反复咽痛三年医案一则

 jiataoren 2016-06-15





汪剑医案,李春苹整理评按



李某,女,45岁,反复咽痛三年余,复发加重4天。于2016年5月8日到云南中医学院汪剑老师门诊处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自诉为复烤厂职工,咽痛反复发作已有三年多,近日因外感,咽痛复发加重4天,偶伴干咳,见舌淡有痕,苔白腻,左脉沉细滑,右脉弦滑。

 

辨证:风热上扰夹湿。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火郁发之、行气化湿。


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

 

方药:

牛蒡子12g 黄芩12g 生甘草6g 桔梗12g 板蓝根10g 连翘10g 玄参12g 升麻12g 柴胡12g 陈皮12g 前胡8g 荆芥12g 厚朴12g 薄荷8g 藿香12g 僵蚕12g

 

三付。一周后复诊,咽痛痊愈。




 

按:


《东垣试效方》言:大头天行,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泰和间多有病此者,医以承气加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东垣视之曰:夫身半以上,天之气也,身半以下,地之气也,此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而为肿盛,以承气泻胃中之实热,是为诛伐无过,病以适至其所为,故遂处此方,全活甚众,遂名普济消毒饮子。当时大家称之为“仙方”。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言“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胁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者,抑遏之谓。火郁,乃火热被伏于内,不得透发而形成的病理改变。发之,是火郁的治则,即疏通气机,使郁伏于内之火得以透达发越之意。

 

普济消毒饮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此患者风热上扰之象明显,但尚未至大头瘟的严重征象,故仅见咽喉疼痛,偶伴干咳,又因其舌淡有痕,脉滑,可见兼有湿邪。

 

故方中:黄芩——泻心肺之火,祛上焦热毒;牛蒡子、连翘、僵蚕、薄荷——轻解上焦,疏散风热;玄参、甘草、板蓝根、前胡——加强清热解毒之力,止咳;升麻、柴胡——疏散风热,行阳明少阳二经之阳气不得伸,且寓“火郁发之”之意;桔梗——清利咽喉,开宣散结,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也;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荆芥——疏风解表,以祛在表之余邪;厚朴、藿香——行气化湿。

 

充分体现了治疗应专攻心肺,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应解毒与散邪兼施,行气与化湿兼备,而以清热解毒为主,使热毒向上发散而出,湿得以化而得愈



(云南中医学院2014级中医佩衡班  李春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